《在沙漠中心》七下2
在沙漠中心
一 導入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英雄試飛員李劍英的頒獎詞,他在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為了保護地面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后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迫降過程中,飛機爆炸解體,李劍英同志壯烈犧牲。在16秒時間里,讓我們永遠的記住了英雄的名字。
今天,我們還要記住一個英雄的名字----圣埃克絮佩里。讓我們一起走近他
圣埃克絮佩里于19xx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國里昂。他曾經有志于報考海軍學院,未能如愿,卻有幸成了空軍的一員。1923年退役后,先后從事過各種不同的職業。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進入拉泰科埃爾航空公司。在此期間,出版小說《南方郵件》(1929)、《夜航》(1931),從此他在文學上聲譽鵲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問世。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報》特派記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訪,先后撰寫了六篇通訊發表在《巴黎晚報》上。(這些文章后被收入雜文集《生活的某種含義》) 駕機"周游地中海",替"法航"進行業務宣傳到處演講。 12月29日 ,自費駕機飛往西貢,試圖以七十小時飛完巴黎到西貢的航程,以此打破紀錄 獲取十五萬法郎的獎金。但由于飛機發生故障,迫降在開羅附近荒無人煙的沙漠中。圣艾克絮佩里與機械師普列夫一起在絕望的情況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駱駝商隊救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重入法國空軍。后輾轉去紐約開始流亡生活。在這期間,寫出《空軍飛行員》、《給一個人質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返回同盟國地中海空軍部隊。在當年7月31日的一次飛行任務中,他駕駛飛機飛上湛藍的天空,就此再也沒有回來。
二 研讀感知,揣摩心理
1教師講述故事內容。
課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飛行中,盲目地撞在利比亞的沙漠地帶。空氣濕度百分之十八,殘存的飲料不到一升。指望飛機在縱深三千公里地帶,從高空搜索出混雜在沙漠中千萬顆黑點中的兩顆黑點,只是一種幻想。但是他們沒有放棄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東奔西走,受盡海市蜃樓的愚弄,尋覓沙上的蹤跡,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個悠悠晃晃的駝隊來營救。不是身歷此時此境的人是寫不出這樣的文章的。
2苦,我們不說了。但是,圣埃克絮佩里在荒涼的沙漠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呢?請大家快速閱讀全文,找找他復雜的心理變化,細讀相關的語句。
(心情痛苦、絕望、樂觀、平靜)
(1)學生1:表達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
第①個自然節: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環不暢,寒氣逼人,但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凍得格格作響,身子也斗得像篩糠似的。
第②個自然節:不管是躺著還是站著我都······屠刀就在我的頭上。
第⑤個自然節:凍死的想法讓我難受······我不喜歡像奴隸那樣忍受鞭打。
第⑨個自然節:我的喉嚨發緊,這不是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