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3
在以上基礎上,進行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的積累。
2.人物品評
評價鄧稼先,學習鄧稼先。
展示自己搜集到的關于鄧稼先的資料,小組討論,從歷史的角度、時代的角度來評價鄧稼先,從做事和做人的角度來學習鄧稼先的寶貴精神。
【教學設計b】課題研究
創意說明:閱讀這類較長的文章,應當引導學生自己學習,不僅要學會閱讀理解,還要學會主動發問:有疑而問、于無疑處生疑或者依據文中有關事實,向作者、老師或同學提出商榷性的疑問。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沒有發問,就沒有研究,沒有研究就不可能解答,不能解答就不能發展。因此,要鼓勵學生善于敏捷地發現問題,積極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能夠以新穎的形式表述結果。
教學步驟:
一、閱讀全文。
二、對課文發問。
引導學生結合課前的“閱讀提示”及課后的“研討與練習”從不同的角度來發問,并將自己發現的所有問題羅列出來。
三、課題的選擇。
指導學生在他所羅列的問題之中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有價值、最值得探究的問題。選擇課題也是一種學問和能力。在選擇課題時,要引導學生注意以下事項:
1.量力而行。課題盡量小一點,容易突破,以免半途而廢。
2.問題明確。在選擇一種課題時,首先要充分考慮其意義價值,以及其先進性和科學性。
3.避免重復。盡量避免與別人的課題重復。當然,如果認為自己的觀點比別人的更深、更新、更透、更高一籌,也是可行的。
四、資料準備。
課題研究必須建立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才能有所見地,有理有據。資料的準備,包括平時的閱讀資料收集和根據此課題而有目的、有系統地查閱文獻兩種。
五、深入研究。
在資料準備就緒之后,就要展開研究了。研究的時候,要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六、小論文撰寫。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敏捷地發現問題,積極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還要引導學生以新穎的形式表述其研究結果,富有創意地進行小論文的撰寫。
七、交流總結。
先小組交流,后由小組選出代表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師作總結。
提供以下課題范例以供參考:
1.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2.有人說,本文作者是大手筆,表現在哪里?
3.有人說,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見得?
4.從鄧稼先和奧本海默的截然不同的個性風格來看中西方文化傳統的差異。
5.本文的語言有何特色?
6.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景仰的?“德才兼備”的傳統價值觀如今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你認為“做事”與“做人”哪個更為重要?這二者之間會有一些怎樣的相互影響?
7.人應當怎樣在事業中完成自己的生命?
【教學設計c】演講辯論
創意說明:對于本文而言,深入理解鄧稼先的內心世界,深刻認識鄧稼先的精神品質乃是全文教學的重心和核心。這是一篇科學家寫科學家的文章,二人是同行,是老友,同時又都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要深刻認識鄧稼先其人,不但要對比文中所提到的奧本海默,還可以聯系本文的作者以及我們所了解的其他科學家來全面而深刻地認識。演講辯論,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這一活潑的形式來認識人物,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到影響和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