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3
2.結合人物的身份背景,了解人物的個性氣質。
孫權身為人主,對臣子寄予厚望,真誠關懷,可算是一位有學識、有遠見、有胸懷的明君。
呂蒙起初對自己沒有信心,但總算能夠從善如流,好學上進。取得成績后的喜悅是發自內心的,率真坦然,躊躇滿志,無論是在君主還是在同僚兼上級的面前都十分坦然,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朝氣。
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卻能對呂蒙發出由衷的贊嘆,并和他結友,可見魯肅的敬才愛才與爽朗豪放的氣質、磊落坦蕩的襟懷。
四、根據以上學習活動對于情節和人物的把握,嘗試改編課本劇。
五、集體對課本劇進行修改完善,并挑選合適的演員表演課本劇。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羅斯福一語定乾坤 沈秀濤
1940年12月17日,美國白宮,羅斯?偨y終于在記者招待會上露面了。
此時,正當美、英、蘇等國家共同抗擊納粹德國的關鍵時刻。英國處在歐洲反法西斯侵略的最前線,由于黃金外匯已經枯竭,根本無力按照“現購自運”原則從美國手中獲取軍事裝備。作為英國的重要盟友,羅斯福深知唇齒相依的道理。在反法西斯戰爭曠日持久的情況下,英國一旦被納粹擊潰,希特勒一朝得勢,勢必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全球利益。美國全力支持英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美國國會一些目光短淺的議員們只盯著眼前利益,絲毫不關心反法西斯盟友和歐洲糟糕的戰局。羅斯福認為:應該說服他們,應該使《租借法》順利通過,應該全力支持英國。為此,他特別舉行這個意義重大的招待會。
“尊敬的女士、先生們!”羅斯福在簡要地介紹了《租借法》以后,緊接著用淺顯的比喻來說明他的設想,“假如我的鄰居家失火,在數百英尺處,我擁有一條澆花的水管,要是趕緊借給鄰居拿去接上水龍頭,就可能幫他滅火,以免火勢蔓延到我家。但是,在借出前要不要跟他討價還價?‘喂,朋友,這條管子得花15元,你得照價付錢的!藭r,十萬火急,鄰居到哪里去找錢。我想,還是不要他15元為好,只要他滅火之后原物奉還。如果滅火后水管還好好的,他會連聲道謝;如果他把東西弄壞了,他得照賠不誤,我也不會吃虧的!
記者們緊追不舍,問羅斯?偨y:“請問,總統閣下所說的水管一定是指武器了?”
“當然,”羅斯福毫不掩飾,“我只不過以此來闡述《租借法》原則而已。也就是說,如果你借出一批武器,在戰后得到歸還,而且沒有損壞的話,你就不吃虧;即使軍火損壞,或者陳舊了,干脆丟棄,只要別人愿意理賠,我想,你依然沒吃虧,不是嗎?”
羅斯?偨y一番比喻,舉一反三,淺顯易懂,即刻語驚四座,并經由新聞媒體報道,傳遍全球。此番妙語不僅說服議員們無條件支持《租借法》在國會順利通過,而且也贏得了丘吉爾和斯大林等反法西斯國家首腦的高度評價。
使用建議:孫權三言兩語就幫助呂蒙消除了畏難情緒,克服了人的惰性,最終學有所成,獲得驚人長進。和孫權一樣,羅斯福十分善“勸”。一個淺顯的比喻,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疏通了心理障礙,使問題得到了解決,事情獲得了進展。教學時,可利用本文作為輔助材料,引導學生討論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學習勸導人,幫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