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5
演講:靈魂的飛翔
演講是美妙的。它很短暫,但也很漫長。所謂短,指其實際行為過程所延續的時值而言,相對于人生來說,不過“一瞬”而已;但在這之前,它有很長很長的準備期,這之后,又有很長很長的效果實現期——許多名人的全部生命歷程,不就是他的某一次或某幾次演講的真實體現嗎?
演講,實在是人的生命精華的凝結。
真正意義上的演講,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次:有的人演講完畢,他的生命就結束了;有的人演講之后,其生命就全部在行動中燃燒;還有的人,也許畢生都以演講為業,但那所有的演講,都是為某一次巔峰的達到與實現而奠定基石。白先勇說:一個作家,一輩子寫了無數本書,其實只不過說了那么兩三句話而已。演講又何嘗不是如此?
演講,不啻是演講者靈魂的飛翔。
人類的一切活動,說到底都是在語言和文字當中進行的。否則,那就是永恒的寂寞。在寂寞中“行動”,與死亡無異。
演講,以個人面對公眾,滔滔不絕,侃侃而談。
演講者之所以要演講,在于他有一種傾吐的欲望和激情,他渴望溝通,渴望交流,渴望被認同,渴望有回應。他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精神、心理愿望、情緒特征、行動欲念,把自己的生活感受、人生體驗、社會理想、意志力量、追求、憧憬、向往,濃縮起來,凝聚起來,在一個特定的場合,以報告、動員、總結、授課、宣講、談判等等的形式奉獻給人們。
這就是演講。演講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碰撞。
一場精彩的演講發生這種碰撞之后,雙方的人性與人格都得到升華,這就是演講的功能。作為物化的形態,這種功能的最輝煌的實現,也許就是激勵著千百萬人去進行偉大的奮斗,推動歷史前進,并改變歷史的進程。
(節選自《外國演講辭珍品賞析》代前言)
短文兩篇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誦讀較之一般朗讀,更有助于積累素材、培養語感,在誦讀中體現聲律氣韻,體味文意文采,進而領悟情感旨趣,它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師如能多角度、多形式、靈活地引導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教與學勢必呈現新氣象。
教學步驟:
一、導入,簡介作品。
二、對照注釋讀,讀準讀順。
三、設疑式讀,初知解疑。
默讀,隨時提出詞句理解中的疑問,同學間互相解答。教師點撥重要詞句。
四、翻譯式讀,理解內容。
同桌合作,讀原文,講譯文,或說譯文,對應讀原文,要求逐字逐句地讀、講。
五、講故事式讀,體味情趣。
兩篇短文,故事性強,適于以講故事的口氣讀。可指名上臺,以讀代講,語氣、語調、語速要似講故事。
六、想象式讀,認識人物。
可拓展的想象點:1.夸父的外形、夸父口渴之態,夸父飲河、渭的模樣,手杖化為鄧林之景……2.兩小兒對話的表情、孔子被笑后的神態、辯斗的氣氛……
七、刪減式讀,思考道理。
教師刪“棄其杖,化為鄧林”和“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句范讀,引導對比原文,思考夸父的精神及兩小兒、孔子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八、對比式讀,深化理解。
比較兩文:1.各用一句話概說內容。2.各用一句話評價人物。3.各用一句話闡明主題。4.各用一句話表述人物刻畫的方式。5.用一句話述說讀后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