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5
九、自由誦讀,競背《夸父逐日》。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教學這兩篇短文,不僅要講明字詞、疏通大意,更要引導深入探討,在合作中研究一系列相關問題。這種研討式教學,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活躍學生的思想,開闊學生的思路,從而充實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熟讀課文,啟發思考。
這兩篇文章淺顯易懂卻蘊含豐富。你能發現文中有些什么嗎?
有生動的人物,有豐富的想象,有浪漫的夸張,有太陽的知識,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豪氣,有初生牛犢不畏虎的銳氣……
請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資料,或通過思考,說說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評價。
二、提供選題,小組合作。
說夸父/說夸父其杖
說兩小兒/說兩小兒的“笑”
說孔子/說“孔子不能決”
說神話/說太陽/說太陽距離人遠近
三、各組推薦一人,全班交流,集體評價。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本創意著眼于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材料。《夸父逐日》奇特的想象、浪漫的夸張,適于擴寫。《兩小兒辯日》以對話形式展開情節,充滿童趣,適合演編。這樣設計既觀照了兩文自身的特點,也活用了教材。
教學步驟:
一、學《夸父逐日》,創造點:擴寫。
1.教師范讀,討論歸納神話特點。
2.輕聲吟誦,補充想象一些細節。
3.用白話擴寫夸父逐日的故事。
二、學《兩小兒辯日》,創造點:改編。
1.齊讀全文,了解以對話推動情節發展的特點。
2.自由朗讀,想象人物的動作、表情。
3.用話劇或小品的方式改編《兩小兒辯日》。
三、范文交流、評點。優秀文章張貼到教室墻后,可鼓勵毛遂自薦者共同上演改編的優秀劇本。
【資料整合平臺】
1.課文擴讀材料
太陽/吳冠中
(選自《短笛無腔》,原文略)
使用建議:課文表達人類探索自然原始美好的愿望,這篇散文更多透射今人對太陽理性、辯證的審視與思考。可作課文延伸材料閱讀,體會古今綿延不息的探索精神,從中窺見人類認識自然的漫長歷程。
2.相關資源材料
神話是最早的口頭敘事文學之一。是人類在生產力低的情況下,不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矛盾、變化而以非現實的想象和幻想來表現對自然力的征服和支配,如我國古代的《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自然力的實際上被支配而消失,但它敘人、敘事的藝術傳統,在后世小說創作中得到了繼承和發展;豐富的想象、夸張的手法及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尤其影響了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
【綜合性學習指導】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在探險活動中應掌握的科學知識、生存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開拓創新精神和勇敢堅毅的品質。
2.多角度正確深入認識人類的探險活動及意義。
3.培養口語交際和寫作能力及清晰明確地陳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二、活動指導
(一)整體安排1.全班自由組合成三個活動小組,每組開展一項活動,各自選定一名主持人,關注活動準備情況。2.每項活動課堂交流時,要求其他兩組成員在場,結束前留時間讓全體學生互動。3.本次活動準備階段為一周,課中活動約5課時,其中寫作2個課時,課中活動分段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