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本文以中華幾千年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為情結,50年朋友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是一篇可讀性極強的文章。品讀本文,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名人的敬仰之情。由于文章篇幅較長,我采用學生“自選內容,分工負責,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內容分解,運用\'整體感知--局部深入--整體感悟\'的教學模式探究學習。
教學目標
i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主題。
2、抓住文章語言進行整體把握。
3、培養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ii過程與方法目標: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為主)。
2、小組學習,責任分工。
3、朗讀法、討論法等。
iii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華自己的愛國情懷;
2、樹立遠大志向,立志報效祖國,唱響“我的中國心”。
課前準備
利用微機課,在老師的指導下上網查閱資料。
(1)科苑精英——鄧稼先
(2)“兩彈一星”功勛榜
(3)《吊古戰場文》的譯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導入課文
影像創設情景 多媒體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國實況,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的實況。
話語激情導入 那為改變中國屈辱史,使原子彈、氫彈成功爆炸,為此做出巨大貢獻的就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鄧稼先,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探尋這位名人的足跡,去品味他的靈魂,去感悟他的精神
二、快速瀏覽 整體感知
學生瀏覽課文,思考:
1、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別之處?
2、結合每段小標題,了解各段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匯報。
三、合作學習 局部深入
1、本文是由“板塊”拼接而成,教學中采取化整為零,小組自選內容,分工合作的方式。文章的六個板塊,分配給六個小組進行自主探究。
(友情提示,參考學習內容)
(1)勾畫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和一些好的詞語,研討品析。
(2)感情朗讀重點語句,優秀文段。
(3)想想文段與主要人物鄧稼先的關系(或文段寫了一個怎樣的鄧稼先)。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巡視適時參與研討。
3、全班按段交流,師生共同總結,提煉文段重點,指導品讀研討。
(1)朗誦品析“任人宰割”的句子。(出示地圖與圖片);
“中國人站起來了”的句子;中國發射原子彈(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出示原子彈、氫彈爆炸電影及神舟5號圖片)。
(2)朗讀“我不能走”一節中的重要句子。想想表現了鄧稼先怎樣的精神品質?
(3)作者引用《吊古戰場文》、《中國男兒》有什么用意?
(4)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4、學完全文,你讀到了一個 的鄧稼先。
(1)小組討論總結,上講臺自由板書。
(2)通過各個小組的匯報,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立體式的鄧稼先,鄧稼先是憑著什么取得了這樣大的成就呢?(繪心形圖寫板書——中國心)
一顆心,一顆紅彤彤的中國心,透過這顆心,我們看到了:
一個鮮為人知的鄧稼先,
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鄧稼先,
一個才智超群、意志堅強的鄧稼先,
一個身先士卒、甘于奉獻的鄧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