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詞二首導學案及答案
a.詞的上闋,一個“望”字領起下七句,動靜結合,遠近結合,不僅逼真地寫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闊的景象,而且抒發了詩人豪邁的感情。
b.“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幾句設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寫實進入想像,開拓一層新的意境,表面寫雪后天晴,實際上預示著革命成功后祖國河山一定會更加艷麗美好。
c.“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詩人用“惜”“輸”“遜”等詞對封建統治者進行了斷然的否定,指出他們文學才華太低,無法跟現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本詞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風流人物”只能是在無產階級和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因為他們正在創造著前無古人的英雄業績。
第二課時
一、課堂助學
1.導入新課
2.整體感知
(1)解釋標題并介紹寫作背景。
(2)自讀課文,概括詞的上下闋的主要內容。
3.合作探究(注意: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
(1)例:“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在作者的心中春天離開時那么地短。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看,可以理解為這里的“春歸”、“春到”象征著革命形勢的變化發展。在詞人看來,革命形勢雖然有“風雨送春歸”的曲折,但“飛雪迎春到”畢竟是主流。“飛雪”也就詩嚴冬之時,“飛雪迎春到”也體現了詞人對形勢發展的預測和對勝利充滿信心。
(2)“已是懸崖百丈冰”這句話在全詞中有怎樣的作用?(提醒:襯托手法)像這樣的手法在全詞中還有沒有?
(3)有人說“俏也不爭春”中的“俏”字用的好,請你分析其表達效果。
(4)比較閱讀
比較毛澤東、陸游兩位偉大的詞人《卜算子 詠梅》的異同(其中不同點可以從“梅花的形象”、“感情基調”這兩方面著手)。
4. 釋疑解難
5.教師小結
二、課堂鞏固
1.“卜算子”是_________名,“詠梅”是詞的_________。詞的前兩句,是______________。
2.“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是說明
3.對這首詞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
a.頭兩句敘述季節的變化,交代梅花開放的背景。“風雨”是指暮春的風雨,“飛雪”是指冬天的飛雪,它們象征著政治形勢的變化。
b.“已是懸崖百丈冰”是以對比的手法突出梅花開放的難能可貴。“俏”字用得傳神,它既能表現梅花的俏麗,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情操。
c.“俏也不爭春”是寫梅只報春,而不想爭占春光,表現梅花謙虛的品質。“山花爛漫”“她在叢中笑”,是用襯托和擬人的手法,表現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詞上闋著重寫梅花傲寒開放,下闋著重寫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內地表現了梅花不畏嚴寒、品格高潔的動人形象。
答案
1.là fèn ráo zhāo 2.描寫了冰、雪、長城、大河、山、原等 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壯志 3.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4.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5.c
1.詞牌 題目 小序
2.這首詞是運用陸游詞的原題而作,但立意卻和陸游的原詞相反。
3.b(不是“對比”,而是“陪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