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中華藝術,展望戲曲明天──《戲曲大舞臺》綜合性學習
2、教師充分肯定學生在此次活動中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表彰成績突出的合作小組;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強熱情高的學生。
3、再次倡導學生整合各學科知識,實踐綜合性學習:
師生在歡快的氣氛中隨樂曲一起高唱“唱臉譜”結束此次綜合學習活動。
⑴學生的收獲:
呂一帆:通過綜合學習,我發現語文學習的天地竟然那么寬闊,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語文,通過搜集信息、自主學習、與同學合作的方式獲取知識,令我興奮不已,綜合學習活動讓我發現了語文學習新途徑。
孟妮:我喜歡這種確定研究課題,讓我們自己去探究的學習形式。
我也樂于在活動中去做信息搜集、問卷調查的工作。在這次學習活動中,我從老師和同學哪兒學會了運用網絡搜集信息的方法,用自己的智慧研究問題,自主的學習。所以這是我最感興趣的一次學習經歷。
陳勝男:在這次綜合活動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是那么緊密,平日學習的歷史、音樂、地理知識都可以運用到學習中來,樂趣無窮。
李燁:我想說的是:傳統是條河---這是我在這次綜合學習中最深的感受。在活動的全過程中,我面對那么多的美麗藝術無法克制自己的情感,我要繼續去了解它、熱愛它、發展它、傳播它。
⑵學生習作:
中國傳統戲曲,是去,是留?
初一·四班丁聰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是世界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傳統戲曲文化,遍布祖國大江南北,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每個地方得戲曲,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地獄文化風情。京劇的雍容華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戲的高亢悲涼,越劇的輕柔婉轉……可以說,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戲曲。而濃郁的戲曲文化,則是我們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它博大的內涵,悠長的韻味,令無數人陶醉、神往。可是,今天,我們竟然提出了一個如此荒謬的問題——中國傳統戲曲,是去,是留?
對此,持否定態度的還是大有人在。而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對中國傳統戲曲缺乏了解者。殊不知,傳統是條河,任何“流行”都是它的支流,而只有傳統,才是最富魅力的。眾所周知,我們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擁有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傳統戲曲,就是這種文化最直接的體現。它基于生活,表現生活,卻有高于生活,擁有獨特的藝術內涵,因此,才能獲得千百年來,人民群眾的普遍喜愛。難道,炎黃子孫要在全球人類學習中華古文化之際放棄自己民族的精髓?并且,戲曲經過無數代藝人的不斷豐富探索與發展,這些藝人,為了民族文化的弘揚工作,奉獻了畢生的精力。試問,若我們今天毫無顧及地放棄了傳統戲曲,怎能對得起老一輩藝術家的在天之靈?放棄了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的道德何在,良心何在?不可否認,在這個信息化、高速化的時代里,人們的生活節奏確實越來越快。然而,隨著物質文明的高度發達,人類的精神文明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如今的人們,只知為了物質食糧而奮斗,卻常常忽略了精神食糧的補給。致使社會上出現了種種令人擔憂的現象,就像剛才上演的那一幕鬧劇一樣,人們幼稚地問自己:“中國傳統戲曲,是去,是留?”我們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存,那么,為了生活,為了生存,當緊張的時候,我們不妨欣賞一下傳統戲曲,放松疲憊的身心;在憂郁的時候,我們不妨欣賞一下傳統戲曲,總結前人所走過的歷史之路;在心情愉悅的時候,我們也不妨欣賞一下傳統戲曲,仔細品位戲劇,品位生活,品位人生,或許,人生的美味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