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通用13篇)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發布時間:2023-07-10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通用13篇)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1

  24.《真正的英雄》

  教學重難點:

  1、加強朗讀,把握文章內容,體味文章感情。

  2、主動探究,演講詞的主題。

  3、培養探索精神

  背景資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在進行美國航天飛機的第25次飛行中,發生空中爆炸。這是美國56次載人航天飛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國宇航員第一次在飛行中死亡。“挑戰者”號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劇,全世界人民為人類航天壯舉發生的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基礎知識:

  1、字詞

  哀悼(dào )    鍥而不舍(qiè )    勛章(xūn )    錘煉( chuí)

  陰霾(mái )   孜孜不倦(zī )   企求(qĭ  )    凝聚(níng )

  戰栗(lì  )   拓荒(tuò  )      彌補( mí )     不朽(xiŭ )

  2、詞語積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鍥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樹:建立(功績)。

  錘煉:磨練。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夢寐以求:睡夢中都想著尋找,形容迫切希望著。

  彌補:把不夠的部分補足。

  課文內容把握:

  1、結構梳理:1-4:表達深深的哀痛和對英雄的贊頌。

  5-13:追憶幾位獻身的英雄,要人民永遠記住這些“真正的美國英雄”。

  14-21:號召人民化悲痛為力量,繼承英雄未盡的事業,繼續向太空進軍。

  2、感情歸納:

  (1)前半部分抒發悲痛心情。因為英雄已死,無論對人類,對國家,還是對親人,對朋友,這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達力量。人類不能永遠悲痛、消沉下去,而應該化悲痛為力量,沿著英雄的足跡繼續前進。

  3、主題概括:

  這篇演講詞哀悼了罹難的航天勇士,頌揚人類的探索精神,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踏著先烈開辟的道路,繼續進行太空探索。

  問題研究:

  1、宇航員們因為航天飛機的失事而犧牲,但演講者卻說“這是訴說勝利和勇敢的故事”,

  如何理解?

  2、作者為什么要寫“一個世紀前的開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類知識沒有達到的疆域”,相對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3、我們的國家的確非常幸運,因為我們依然保持著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和剛毅

  不屈的品質,我們仍然有像‘挑戰者’號上七位宇航員那樣的英雄。”這是“美國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這種“美國精神”的?

  答案:

  1、人類探索本來就意味著冒險,宇航員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著危險,很有可能是災難,但他們并沒有害怕,而是義無反顧隨時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們的都是勝利者,都是勇敢者。

  2、此為例證明美國歷史上就有 這樣的傳統,不怕失敗,開拓進取,也為下文號召大家“重新振作起來,忍受著磨難,不斷前進”做好鋪墊。

  3、這種百折不撓的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絕不僅僅只屬于美國精神,它是屬于全人類的。

  課后習題答案

  (一)、這篇文章動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講者以情動人,以情感人,言語都從肺腑自然流出,不給人客套、虛假、做作的感覺。

  (二)、1、這是作者對英雄們的高度評價,表達了作者對英雄們之所以是英雄的真正原因的看法。

  2、這是作者面對困難與挫折而概括出的具有哲理色彩的觀點,表明了只有克服困難才能推動歷史前進。

  3、這是作者對英雄們的祝愿,也表明了英雄們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三)略

  拓展練習:

  全體隊員分成兩組,攜帶剩余的全部公共和個人裝備繼續負重行軍。在明朗的陽光下,大家穿越一道道流水沖擊谷,爬上一道道漫坡。回首望去,博格達群峰已經幻影一般漂浮在高遠的云霧間。此時此刻,你才能對自己在以往7天里作出的建樹有所估量。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與望遠鏡觀察的神圣的峰巒,在過去的7天里,你曾經依靠自己的奮斗,真正投入到過它那父親般寬厚的懷抱里。

  你會透徹的感悟到,當你一旦離開被各自的功利擾昏了頭腦的人群,投入到大自然固有的邏輯和靈性中去時,物質的美和精神的美時刻都在伴隨著你。

  當你孤立無助地沿著冰坡滑向深淵時,你前方隊員伸出的雪仗會及時遏制你的下滑,你后方隊員扎下的冰鎬會讓你及時獲得一個支點。那一瞬間,你會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對無助老人的冷漠而深刻的汗顏。

  當你完成了背負20公斤的行囊,一天走完30公里山路,并垂直上升1000你的業績時,你無法不想到,在此前的日子里,你曾經是一個把自己嬌慣到連自己用的煤氣罐都扛不到六樓的男人。

  人類創造了光輝的現代化的物質,也令人悲哀的未能躲開某些現代倫理對個人精神的絞殺。但在1999年春節,有十三個性別不同,職業各異,年齡差距很大,但卻信仰大自然的邏輯和靈性的普通人,曾經走進天山深處,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敗來評價的回歸。

  他們從不后悔!

  1、為下面句中的空白處選擇合適的詞語。

  (1)博格達群峰已經幻影一般在高遠的云霧間。(漂浮   聳立)

  (2)你曾經是一個把自己到連自己用的煤氣罐都扛不到六樓的男人。(縱容  嬌慣)

  (3)當你孤立無助地沿著冰坡下滑向深淵時,你前方隊員伸出的雪仗會及時你的下滑。

  (擋住  遏制)

  (4)但在1999年春節,有十三個性別不同,職業各異,年齡差距很大,但卻大自然的邏

  輯和靈性的普通人,曾經走進天山深處,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敗來評價的回歸。(相信  信仰)

  2、作者說“物質的美和精神的美時刻都在伴隨著你”,作者認為“物質的美”指的是什么

  ?“精神的美”指的又是什么?

  3、作者認為探險是“不能用成敗來評價的回歸”,回歸到哪里去?為什么“不能用成敗來

  評價”?

  參考答案

  (二)1、(1)漂浮(2)嬌慣(3)遏制(4)信仰   2、“物質的美”指的是“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與望遠鏡觀察的神圣的峰巒,在過去的7天里,你曾經依靠自己的奮斗,真正投入到過它那父親般寬厚的懷抱里。”“精神的美”指的是精神上會得到凈化,意志得到鍛煉。

  3、回歸到自然中去,雖然會遭到失敗的命運,但精神上的收獲卻是巨大的,所以不能用成敗來評價。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2

  教學重難點:

  1、加強朗讀,把握文章內容,體味文章感情。

  2、主動探究,演講詞的主題。

  3、培養探索精神

  背景資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在進行美國航天飛機的第25次飛行中,發生空中爆炸。這是美國56次載人航天飛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國宇航員第一次在飛行中死亡。“挑戰者”號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劇,全世界人民為人類航天壯舉發生的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基礎知識:

  1、字詞

  哀悼(dao ) 鍥而不舍(qie ) 勛章(xūn ) 錘煉( chui)

  陰霾(mai ) 孜孜不倦(zī ) 企求(qĭ ) 凝聚(ning )

  戰栗(li ) 拓荒(tuo ) 彌補( mi ) 不朽(xiŭ )

  2、詞語積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鍥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樹:建立(功績)。

  錘煉:磨練。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夢寐以求:睡夢中都想著尋找,形容迫切希望著。

  彌補:把不夠的部分補足。

  課文內容把握:

  1、結構梳理:1-4:表達深深的哀痛和對英雄的贊頌。

  5-13:追憶幾位獻身的英雄,要人民永遠記住這些“真正的美國英雄”。

  14-21:號召人民化悲痛為力量,繼承英雄未盡的事業,繼續向太空進軍。

  2、感情歸納:

  (1) 前半部分抒發悲痛心情。因為英雄已死,無論對人類,對國家,還是對親人,對朋友

  ,這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2) 后半部分主要表達力量。人類不能永遠悲痛、消沉下去,而應該化悲痛為力量,沿著

  英雄的足跡繼續前進。

  3、主題概括:

  這篇演講詞哀悼了罹難的航天勇士,頌揚人類的探索精神,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踏著先烈開辟的道路,繼續進行太空探索。

  問題研究:

  1、宇航員們因為航天飛機的失事而犧牲,但演講者卻說“這是訴說勝利和勇敢的故事”,

  如何理解?

  2、作者為什么要寫“一個世紀前的開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類知識沒有達到的疆域”,相對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3、我們的國家的確非常幸運,因為我們依然保持著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和剛毅

  不屈的品質,我們仍然有像‘挑戰者’號上七位宇航員那樣的英雄。”這是“美國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這種“美國精神”的?

  答案:

  1、人類探索本來就意味著冒險,宇航員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著危險,很有可能是災難,但他們并沒有害怕,而是義無反顧隨時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們的都是勝利者,都是勇敢者。

  2、此為例證明美國歷史上就有 這樣的傳統,不怕失敗,開拓進取,也為下文號召大家“重新振作起來,忍受著磨難,不斷前進”做好鋪墊。

  3、這種百折不撓的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絕不僅僅只屬于美國精神,它是屬于全人類的。

  課后習題答案

  (一)、這篇文章動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講者以情動人,以情感人,言語都從肺腑自然流出,不給人客套、虛假、做作的感覺。

  (二)、1、這是作者對英雄們的高度評價,表達了作者對英雄們之所以是英雄的真正原因的看法。

  2、這是作者面對困難與挫折而概括出的具有哲理色彩的觀點,表明了只有克服困難才能推動歷史前進。

  3、這是作者對英雄們的祝愿,也表明了英雄們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三)略

  拓展練習:

  全體隊員分成兩組,攜帶剩余的全部公共和個人裝備繼續負重行軍。在明朗的陽光下,大家穿越一道道流水沖擊谷,爬上一道道漫坡。回首望去,博格達群峰已經幻影一般漂浮在高遠的云霧間。此時此刻,你才能對自己在以往7天里作出的建樹有所估量。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與望遠鏡觀察的神圣的峰巒,在過去的7天里,你曾經依靠自己的奮斗,真正投入到過它那父親般寬厚的懷抱里。

  你會透徹的感悟到,當你一旦離開被各自的功利擾昏了頭腦的人群,投入到大自然固有的邏輯和靈性中去時,物質的美和精神的美時刻都在伴隨著你。

  當你孤立無助地沿著冰坡滑向深淵時,你前方隊員伸出的雪仗會及時遏制你的下滑,你后方隊員扎下的冰鎬會讓你及時獲得一個支點。那一瞬間,你會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對無助老人的冷漠而深刻的汗顏。

  當你完成了背負20公斤的行囊,一天走完30公里山路,并垂直上升1000你的業績時,你無法不想到,在此前的日子里,你曾經是一個把自己嬌慣到連自己用的煤氣罐都扛不到六樓的男人。

  人類創造了光輝的現代化的物質,也令人悲哀的未能躲開某些現代倫理對個人精神的絞殺。但在1999年春節,有十三個性別不同,職業各異,年齡差距很大,但卻信仰大自然的邏輯和靈性的普通人,曾經走進天山深處,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敗來評價的回歸。

  他們從不后悔!

  1、為下面句中的空白處選擇合適的詞語。

  (1)博格達群峰已經幻影一般在高遠的云霧間。(漂浮 聳立)

  (2)你曾經是一個把自己到連自己用的煤氣罐都扛不到六樓的男人。(縱容 嬌慣)

  (3)當你孤立無助地沿著冰坡下滑向深淵時,你前方隊員伸出的雪仗會及時你的下滑。

  (擋住 遏制)

  (4)但在1999年春節,有十三個性別不同,職業各異,年齡差距很大,但卻大自然的邏

  輯和靈性的普通人,曾經走進天山深處,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敗來評價的回歸。(相信 信仰

  )

  2、作者說“物質的美和精神的美時刻都在伴隨著你”,作者認為“物質的美”指的是什么

  ?“精神的美”指的又是什么?

  3、作者認為探險是“不能用成敗來評價的回歸”,回歸到哪里去?為什么“不能用成敗來

  評價”?

  參考答案

  (二)1、(1)漂浮(2)嬌慣(3)遏制(4)信仰 2、“物質的美”指的是“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與望遠鏡觀察的神圣的峰巒,在過去的7天里,你曾經依靠自己的奮斗,真正投入到過它那父親般寬厚的懷抱里。”“精神的美”指的是精神上會得到凈化,意志得到鍛煉。

  3、回歸到自然中去,雖然會遭到失敗的命運,但精神上的收獲卻是巨大的,所以不能用成敗來評價。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3

  感謝同事們中肯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

  一、關于全文朗讀。這是里根總統的一篇演講詞,文辭優美,所以我設計了全文朗讀這一環節。為了不使朗讀單調,也為了便于學生掌握課文結構,開頭我范讀,總領段和總結段齊讀,抒情段女生齊讀,號召段男生齊讀。孩子們讀得很用心。可是,這一環節用時過長(將近8分鐘),導致后面的時間緊張,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課后,同事提醒我看一下這一單元的導讀。其中提到本單元要求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并沒強調感情朗讀,所以,這一環節如果時間不夠是可以省略的。這一提醒也讓我反省:以后備課要更細致更全面一些。

  二、研討里根總統所說的美國精神這一部分,由于時間緊張,沒能給孩子們留出交流的時間,以致回答不夠全面。“自主、合作、探究”,合作非常重要。

  三、拓展部分,我先讓孩子們欣賞了《“挑戰都”隕落——天祭》這首詩,然后出示了中國宇航員楊利偉的事跡,讓他們就此仿寫一首詩。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這項如果作為課后練筆更好,孩子們就有了更充裕的時間,而課堂上改為寫頒獎詞即可。

  當然,為了鼓勵我,同事們也對課堂上一些亮點提出了表揚。不過,最讓我開心的還是他們對孩子們的表揚,對孩子們說和寫的能力的贊不絕口。

  讀完全文后,我讓孩子們對文中有感觸的句子作批注,孩子們爭先恐后,說起來頭頭是道,更有同事謙虛地說自己都自嘆不如。拓展時的仿寫部分,雖然時間不夠孩子沒能完成,但幾位同事都說看了坐在身邊的孩子寫的,發現寫得真好,很有感覺。這些能力,從他們初一進校我就開始重點訓練了。我寧可省下做題或傳道的時間,用來給他們閱讀和思考。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內容。

  2、朗讀課文,體味文章豐富強烈的感情。

  3、品味關鍵語句,培養欣賞和理解能力。

  4、培養困境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內容。面前永不言退,對未知領域進行百折不撓地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內容。

  2、朗讀課文,體味文章豐富強烈的感情。

  教學難點 :品味關鍵語句,培養欣賞和理解能力。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加強朗讀。

  2、了解有關航天飛機和載人宇宙飛船的概況。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由學生已知導入  。

  師詢問學生是否知道中國宇航員楊立偉的事跡,從而引出楊立偉是一個成功的英雄。再討論明確美國“挑戰者”號英勇犧牲的七名宇航員雖然升空失敗但仍然稱得上是英雄,應“不以成敗論英雄”,從而引出課文。

  (板書課題、文體、作者)

  二、欣賞圖片:七名宇航員的肖像和“挑戰者”號爆炸時的情景。

  三、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讀的過程中做到:

  1、看看里根總統講了哪些內容?

  2、體會里根總統在演講時的感情是怎樣的?

  (師提醒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①必須是默讀,不要朗讀。力戒倒回去重讀。②采取抓內容要點、抓關鍵字、詞、句、段的讀法。內容相同的段落可以適當合并,有時可以讀得快些,甚至是跳讀。)

  四、朗讀指導:

  1、師明確課文大致所包含的兩種感情:悲痛和力量。闡釋說明這兩種感情的變化脈絡是前半部分主要是抒發悲痛,后半部分主要是表達力量。但兩者不是涇渭分明,而是水乳交融的。

  2、師明確朗讀課文的語氣:低沉→激昂。

  3、教師選取三個自然段范讀。

  五、品味語言:

  師——找出你認為精彩或讓你感動的語句或段落,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并說說你對它的理解。

  (這個環節可結合“研討與練習”一、二。學生說理由時,只要能說出他所體會和理解的即可,多給予肯定。)

  六、教師小結:(強調學習宇航員身上在困難面前永不言退和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

  七、拓展延伸:閱讀左拉(法)《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并思考問題。

  八、作業 :

  1、在班內組織一場“再現里根”的演講比賽。

  2、上圖書館或利用互連網查找資料,了解“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一些情況,與同學進行交流。

  3、如果尚未完成《在》的閱讀,課后繼續努力。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

  1、了解“挑戰者”號升空后爆炸的事件,從而體會作者里根總統的情感線索。

  2、領會文章表現的主題思想。

  3、理解里根總統所宣揚的美國精神的具體內涵,并正確看待這種精神。

  二、導入  :

  同學們,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第10次發射升空后,突然發生爆炸,艙內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悲劇,美國人民有什么反應?當時的總統里根又是怎樣做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里根總統的演講詞!

  三、了解作者生平:

  1911年2月6日,羅納德?威爾遜?里根出生于伊利諾斯州的坦皮科鎮。在大學里,他學習經濟學和社會學,參加校足球隊比賽和校劇社的演出。畢業后,里根成為一名電臺體育播音員,1937年的一次試鏡使他在好萊塢贏得了一份演出合同。在接下來的20年里,他共參加了53部電影的演出。

  1980年里根當選總統,1986年連任總統,在他任職末期,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沒有經濟衰退和經濟蕭條的和平時期。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約十分鐘)

  五、生字詞:

  書p189讀一讀,寫一寫。

  精析精練p105注釋。

  六、思考并討論問題:

  1、這篇演講詞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可以概括為:哀悼罹難的航天勇士,頌揚人類的探索精神,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踏著先烈開辟的道路,繼續進行太空探索。

  (寫的是航天領域的事故,其意義卻超越了民族、國家、意識形態和不同的科學領域,上升到全人類的高度,體現了人類最閃光的品質百折不撓地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由此說來,這里表達的思想不僅僅屬于美國,也屬于全人類。)

  2、這篇演講詞中隱含的感情變化的線索怎樣?抒發什么心情?主要表達了什么力量?

  (應該注意的是,演講者表達的這兩種感情在課文中不是涇渭分明的,而是水乳交融的。更恰當地說,全篇演講詞給人的整體情緒是悲痛,但又不是僅停留于悲痛,在總統言辭的感召下,全民的悲痛轉化成了一種無形的力量。)

  3、理清全文的思路結構:

  no.1~no.4:表達深深的哀痛和對英雄的贊頌;

  no.5~no.13:別追憶幾位獻身的英雄,要人民永遠記住這些“真正的美國英雄”;

  no.14~no.21:號召人民化悲痛為力量,繼承英雄未竟的事業,繼續向太空進軍。

  4、里根總統所宣揚的美國精神的具體內涵是什么?怎樣看待這種精神?

  開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義、獻身精神、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剛毅不屈的品質等。不要用狹隘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美國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類的優秀品質和高貴精神的代表。推而廣之,只要是人類的精華,就不必分民族、種族、國家、意識形態,而都應當借鑒、學習、吸收。

  七、作業 :

  1、完成精析精練l24。

  2、上網找有關這篇課文的資料。

  3、在積累本上完成課后習題一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6

  《真正的英雄》

  【教學目標 】

  1.理清思路,把握內容,體會作者對英雄的贊頌之情。

  2.了解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的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劇。

  3.模仿演講,體味文章豐富強烈的感情。 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4.主動探究演講詞的主題及特點。

  5.感知人類最為閃光的品質——百折不撓地探索未知領域的人文精神,認識到——整個人類前進的歷史是與一切艱難險阻斗爭的歷史。

  【重點難點】

  1.加強朗讀,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積累語言,理清故事情節的能力。

  2.通過關鍵語句的品味,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發表自己獨特的理解。

  【教學設想】

  1.通過聲請并茂的朗讀,使對課文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挑戰者”號,悲情引讀

  1、圖片展示:出示有關“挑戰者”號載人宇宙飛機的圖片以及飛船爆炸時分叉的火焰,從大西洋中撈起的飛機殘片等。(配以《真的英雄》音樂)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悲慘的一幕吧,同時也讓我們記住這一天吧: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在進行美國航天飛機的第25次飛行中,在升空約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機上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這是美國航天事業史上第一次發生爆炸事件,更是全世界宇航史上一個悲痛欲絕的日子。“挑戰者號”爆炸后,美國舉國哀悼,世界震驚。當時美國總統發表了全國性的電視講話。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里根總統在會上發表了聲情并茂的演講。

  本文即是這次演講的演講詞。

  演講詞屬于議論文的范疇,但它一般不講求說理的嚴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而總是以某一種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動人。本文即具備了這一基本特點。

  2.羅納德·威爾遜·里根,在大學里,學習經濟學和社會學,參加校足球隊比賽和校劇社的演出。畢業后,里根成為一名電臺體育播音員,1937年的一次試鏡使他在好萊塢贏得了一份演出合同。在接下來的20年里,他共參加了53部電影的演出。 1980年里根當選總統,1986年連任總統,。

  二、有情誦讀,整體感知

  1.詞語積累

  陰霾    哀悼    勛章    余暇    迫不及待    夢寐以求    鍥而不舍

  2.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在文中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演講中表達的感情包含兩個方面:悲痛和力量。前半部分抒發悲痛心情。因為英雄已死,無論對人類,對國家,還是對親人,對朋友,這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后半部分主要表達力量。人類不能永遠悲痛、消沉下去,而應該化悲痛為力量,沿著英雄的足跡繼續前進。

  應該注意的是,演講者表達的這兩種感情在課文中不是涇渭分明的,而是水乳交融的。更恰當地說,全篇演講詞給人的整體情緒是悲痛,但又不是僅停留于悲痛,在總統言辭的感召下,全民的悲痛轉化成了一種無形的力量。這一出航天悲劇的結果不是讓人們害怕,而是鼓舞,使后繼者更加奮然而前行。

  2.結構梳理:

  (1--4)表達深深的哀痛和對英雄的贊頌。

  (5-13)追憶幾位獻身的英雄,要人民永遠記住這些“真正的美國英雄”。

  (14-21)號召人民化悲痛為力量,繼承英雄未盡的事業,繼續向太空進軍。

  3.主題概括:

  這篇演講詞哀悼了罹難的航天勇士,頌揚人類的探索精神,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踏著先烈開辟的道路,繼續進行太空探索。

  4.里根總統的演講為何如此感人?

  ①代表人民,與大家一起共同仰視英雄們,講出大家的心聲。②抓住英雄們令人感動的生活細節,一一展開深情的追憶,讓人潸然淚下!③字句間浸透著悲痛、哀悼之情,句句發自內心,激起聽眾的強烈共鳴。④另外,排比的運用、人稱的變化等。

  三、問題研究:

  1.宇航員們因為航天飛機的失事而犧牲,但演講者卻說“這是訴說勝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本來就是一部冒險的歷史,一部勇敢者的歷史。宇航員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著危險,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們并不害怕,而是大義凜然,義無反顧,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每一個升空的宇航員都是勝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們學習。

  2.作者為什么要寫“一個世紀前的開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類知識沒有達到的疆域”,相對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此為例證明美國歷史上就有 這樣的傳統,不怕失敗,開拓進取,也為下文號召大家“重新振作起來,忍受著磨難,不斷前進”做好鋪墊。

  3.演講者提及女教師麥考利芙的時候,為什么說她“凝聚了整個國家的想像力”?

  麥考利芙是全美選出來的教師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師”。她參加這次太空航行,其意義非同尋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國和加拿大250多萬中小學生講授兩節太空課,還將在航天飛機上參加幾項科學表演,孩子們沒想到迎來的卻是噩耗。在這里,“整個國家的想像力”可以理解為代表著美國未來和希望的中小學生。

  4.我們的國家的確非常幸運,因為我們依然保持著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和剛毅不屈的品質,我們仍然有像‘挑戰者’號上七位宇航員那樣的英雄。”這是“美國精神”的集中表述,其具體內涵是什么?怎樣看待這種精神?

  開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義、獻身精神、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剛毅不屈的品質等。——美國精神

  不要用狹隘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美國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這種百折不撓的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看成是全人類的優秀品質和高貴精神的代表,是人類精神的精華。推而廣之,只要是人類的精華,就不必分民族、種族、國家、意識形態,而都應當借鑒、學習、吸收。

  5.演講詞:屬于議論文的范疇,但它一般不講求說理的嚴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它的基本特點是:以某一種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動人。

  四、模仿體驗,走近演講

  1、你認為這篇文章動人心魄的力量是來自哪里,是靠什么來打動人的。

  這篇文章動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講者以情動人,以情感人,言語都從肺腑自然流出,不給人客套、虛假、做作的感覺。那就是靠真誠。

  2、全球致命的航天事故,請你也寫一篇簡短的演講詞。

  1967年1月27日,美國“阿波羅1號”飛船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模擬發射時失敗,宇航員格斯?格里索姆、愛德華?懷特和羅格?查菲喪生。

  1967年4月24日,蘇聯宇航員弗拉基米爾?科馬羅夫駕駛的“聯盟”號飛船返回地面時減壓艙未能打開,飛船墜毀,宇航員喪生。

  1971年6月29日,在太空完成24天軌道試驗的蘇聯宇航員格奧爾基?科馬羅夫、弗拉基米爾?沃爾科夫和維克托?帕沙耶夫返回地面,與預定降落時間還有30分鐘時因減壓操作失誤而喪生。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員全部喪生,其中包括中學女教師克麗斯塔?麥考利夫、美籍日本人埃利森?鬼冢,其他5人分別是弗朗西斯?斯科比、邁克爾?史密斯、朱迪斯?雷斯尼克、羅納德?邁克奈爾和格雷戈里?賈維斯。

  XX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原定降落時間16分鐘前解體,7名宇航員無一生還。

  例:茫茫宇宙,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開拓,去發現,去獻身。從“挑戰者號”到“哥倫比亞號”,人類從失敗中一次次站起來。相信終有一天,人類會沖出太陽系、銀河系,去開辟更為廣闊的天地。

  人類在征服宇宙的偉大斗爭中,從不畏懼艱難曲折,而總是在吸取經驗教訓后,勇往直前。

  五、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在科學探索的漫漫長路上,人類每前進一小步,都可能以犧牲她一部分最優秀的兒女作為代價。“挑戰者”號爆炸了,整個人類太空計劃也因此遭受重大挫折,但人類并沒有被嚇倒。我們看到,此后有更多的國家、更多的人員投入到太空探索的事業中去,一架又一架航天飛機升上了藍天,去探索那茫茫未知的宇宙世界。讓我們隨著宇航英雄的魂魄,發揚美國精神,總結教訓,積蓄力量,不斷前進,去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科技奇跡。

  2、摘抄令人感動的句子并學會運用。

  3.中國兩艘載人宇宙飛船“神州五、六號”已發射升空,聯系實際寫一段話。

  4.發揮自己的想象,完成《我的太空之行》,“我”的身份可以是一個旅游觀光者,也可以是一個科學家,也可以是外星人。

  【課后反思】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2.熟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3.體會課文思想感情,感受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的人文精神。

  (本文是篇演講詞,理清作者思路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第一步。故設置第一個教學目標。本文語言豐富,感情強烈,可以運用朗讀教學。通過熟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故設置第二個教學目標。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能更好地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故設置第三個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清文章思路,熟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難點:把握文中幾句富有哲理的句子,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設備。

  沒條件的地區可以準備錄音機,里根演講詞磁帶,有關航天飛機的圖片、資料。錄像機、錄像帶。(有關“挑戰者號”爆炸的內容。)

  【設計思路】

  這篇演講詞表達豐富,感情強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非常適合進行朗讀教學。新課標注重情感體驗,注重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這些,都可以通過朗讀來實現。

  在理清文章思路、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進行情感體驗。初一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本文無疑是進行此方面教育的好材料。但不應留于空洞的說教,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同時教師用感人的語言進行正確的引導,在美好的情境中給學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航天飛機的圖片,請學生講解有關航天的知識。

  (初一學生好表現,可以抓住這一特點。而航天知識也是他們很感興趣的。可以抓住這一特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故設置這一環節。)

  2.師: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發射升空70秒后爆炸,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挑戰者號”爆炸后,美國舉國哀悼,世界震驚。當時美國總統發表了全國性的電視講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充滿力量的演講一真正的英雄。

  (導語的設計應該簡潔而富有感染力,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激發學習興趣。)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播放《真正的英雄》朗讀磁帶。也可由教師范讀。

  (充滿情感的朗讀激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學生速讀課文,理清思路。

  思考:

  (1)這篇演講詞講到了哪些內容?

  討論明確:

  深深的哀痛和對英雄的贊頌(1~4自然段)

  追憶七位英雄(5一13自然段)

  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向太空進軍(14—2l自然段)

  (2)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明確:

  全文蘊涵著兩種思想感情:悲痛,英雄已死,對人類,對親人,對朋友都是巨大的損失;力量,我們不能停留于悲痛,而應化悲痛為力量,沿著英雄的足跡繼續前進。

  (這一環節意在讓學生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能夠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是讀者與作者的情感交流。應該重視學生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去苛求見解是否符合標準。)

  三、細讀課文,賞析課文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從文中畫出自己感動的,有些想法的句子,然后四人為一組,再一起讀一讀,議一議。

  主要是這幾句: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頌贊的語言……,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

  在痛苦中我們認識到了一個意義深遠的道理……一切艱難險阻斗爭的歷史。

  我們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生命的歸宿。

  (這一環節讓學生抓住主要語句,進行語言積累,進行個性化閱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從這篇演講詞中,你體會到里根總統宣揚的美國精神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這種精神?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明確:

  里根總統宣揚的美國精神包括:開拓創新精神,獻身精神,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等。這種精神是全人類優秀品質和高貴精神的代表,是人類精神的精華。

  (新課標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夠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設置這一環節,是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聯系生活,體驗情感

  1.出示20xx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圖片報道,請你也寫一篇簡短的演講詞。

  2.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神州五號”已發射升空,請你對宇航員說一段話。

  (設置這一環節,就是要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情感體驗,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形成一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五、課堂小結

  茫茫宇宙,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開拓,去發現,去獻身。從“挑戰者號”到“哥倫比亞號”,人類從失敗中一次次站起來。相信終有一天,人類會沖出太陽系、銀河系,去開辟更為廣闊的天地。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

  1、了解“挑戰者”號升空后爆炸的事件,從而體會作者里根總統的情感線索。

  2、領會文章表現的主題思想。

  3、理解里根總統所宣揚的美國精神的具體內涵,并正確看待這種精神。

  二、導入  :

  同學們,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第10次發射升空后,突然發生爆炸,艙內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悲劇,美國人民有什么反應?當時的總統里根又是怎樣做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里根總統的演講詞!

  三、了解作者生平:

  1911年2月6日,羅納德•威爾遜•里根出生于伊利諾斯州的坦皮科鎮。在大學里,他學習經濟學和社會學,參加校足球隊比賽和校劇社的演出。畢業后,里根成為一名電臺體育播音員,1937年的一次試鏡使他在好萊塢贏得了一份演出合同。在接下來的20年里,他共參加了53部電影的演出。

  1980年里根當選總統,1986年連任總統,在他任職末期,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沒有經濟衰退和經濟蕭條的和平時期。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約十分鐘)

  五、生字詞:

  書p189讀一讀,寫一寫。

  精析精練p105注釋。

  六、思考并討論問題:

  1、這篇演講詞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可以概括為:哀悼罹難的航天勇士,頌揚人類的探索精神,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踏著先烈開辟的道路,繼續進行太空探索。

  (寫的是航天領域的事故,其意義卻超越了民族、國家、意識形態和不同的科學領域,上升到全人類的高度,體現了人類最閃光的品質百折不撓地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由此說來,這里表達的思想不僅僅屬于美國,也屬于全人類。)

  2、這篇演講詞中隱含的感情變化的線索怎樣?抒發什么心情?主要表達了什么力量?

  (應該注意的是,演講者表達的這兩種感情在課文中不是涇渭分明的,而是水乳交融的。更恰當地說,全篇演講詞給人的整體情緒是悲痛,但又不是僅停留于悲痛,在總統言辭的感召下,全民的悲痛轉化成了一種無形的力量。)

  3、理清全文的思路結構:

  no.1~no.4:表達深深的哀痛和對英雄的贊頌;

  no.5~no.13:別追憶幾位獻身的英雄,要人民永遠記住這些“真正的美國英雄”;

  no.14~no.21:號召人民化悲痛為力量,繼承英雄未竟的事業,繼續向太空進軍。

  4、里根總統所宣揚的美國精神的具體內涵是什么?怎樣看待這種精神?

  開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義、獻身精神、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剛毅不屈的品質等。不要用狹隘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美國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類的優秀品質和高貴精神的代表。推而廣之,只要是人類的精華,就不必分民族、種族、國家、意識形態,而都應當借鑒、學習、吸收。

  七、作業 :

  1、完成精析精練l24。

  2、上網找有關這篇課文的資料。

  3、在積累本上完成課后習題一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有關作者及演說詞的一些特點;了解有關的背景資料;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品味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反復朗讀課文,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一些航天知識,培養學生探索科學未知領域的精神。

  教學重點

  讓學生加強朗讀,主動探究,把握演講詞的思想感情,感悟主題。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加強朗讀。

  教師:請物理老師或對航空航天感興趣的同學介紹有關航天飛機和載人宇宙飛船的概況;查閱有關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的網絡信息,補充資料。

  教學內容

  《真正的英雄》是一篇演講詞。演講者是美國總統里根,他就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的事件發表了聲情并茂的演講,對罹難的英雄表示哀悼,并決心繼續對宇宙進行探索。這篇演講詞以真切的感情打動人,鼓舞人,教師要引導學生悉心感受。

  教學設計

  板塊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查閱了有關航天飛機和載人宇宙飛船的資料,請你給大家介紹一下查閱的資料。

  (學生交流,相互補充,教師參與引出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

  板塊二:整體感知

  1、 檢查預習字詞情況。(投影顯示)

  2、教師范讀課文。(配錄音)

  3、 學生聽讀,仿讀,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4、演講詞的主題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答案: 里根的這篇演講哀悼罹難的英雄,頌揚人類的探索精神,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踏著先烈開辟的道路,繼續進行太空探索。演講詞的內容雖然寫的是美國人和美國的事,其意義卻超越了民族、國家和不同的科學領域,上升到全人類的高度,體現了人類最閃光的品質──百折不撓地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

  板塊三:研讀與賞析

  1、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思考。(投影顯示)

  從文中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并說說這些句子為什么感動了你。

  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理解幾個精彩的句子,師生共同交流,讓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學生再次朗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2、1.據此,你能理解第12段中為什么說在麥考莉芙身上“凝聚了整個國家的想象力”?

  如何理解“她不僅是她的學生們的教師,而且是全國人民的教師”?

  答案:麥考莉芙是一名教師代表,她原計劃在太空向美國和加拿大250多萬中小學生講授兩節太空課,學生們對她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和關愛,而這些學生正是代表著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所以說在麥考莉芙身上凝聚了整個國家的想象力。

  麥考莉芙在這次太空飛行中體現出來的甘于奉獻、勇于探索的精神,無形當中鼓舞和激勵所有的人。她是全國人民的楷模,所以說她不僅是學生的教師,也是全國人民的教師。

  板塊四:體驗與反思

  1、宇航員們因為航天飛機的失事而犧牲,但為什么演講者還說“這是訴說勝利和勇敢的故事”?

  答案: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本來就是一部冒險的歷史。宇航員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著危險,完全可能一去不復返,但他們并不害怕,而是大義凜然,義無反顧,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每一個升空的宇航員都是勝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們學習。

  2、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里根總統宣揚的美國精神的內涵是什么?你怎樣看待這種精神?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答案: 開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義、獻身精神、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剛毅不屈的品質等。

  不要用狹隘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美國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類的優秀品質和高貴精神的代表。推而廣之,只要是人類的精華,就不必分民族、種族、國家、意識形態,而都應當借鑒、學習、吸收。

  板塊五:探究學習

  1.摘抄好句子并學會運用。

  2.有興趣的同學繼續搜集有關航天飛機和載人宇宙飛船的資料,感受人類的偉大和科技的進步。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10

  《真正的英雄》

  寫作背景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國東部標準時間11點38分,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升空約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機上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美國全國上下悲痛萬分,紛紛哀悼;全世界為之震驚。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當晚即向全國發表了電視講話,對罹難的英雄表示哀悼,并決心繼續對宇宙進行探索。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里根總統在會上發表了聲情并茂的演講,本文即是這次演講的演講詞。

  學習本文,先通讀全文,了解大概內容,解決生字生詞。

  一、掌握下字字詞。

  1、為下列加紅字注音。

  哀悼( )勛章( )陰霾( )余暇( )

  2、解釋下列詞語

  鍥而不舍:不停地鏤刻。比喻堅持不懈。

  陰霾: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濁現象,這里指一種壓抑、沉悶的氣氛。

  迫不及待:緊迫得不容等待;急切地或不能自制地要采取行動的;忍耐不住地渴望的。

  夢寐以求:在睡覺做夢時都在尋求,形容心情迫切,強烈追求。

  3、詞語積累。

  陰霾 余暇 鍥而不舍 迫不及待

  4、為下列多音字注音組詞。

  ┍( )__________

  籠┥

  ┕( )__________

  二、學習本文內容。

  1、本文的主題是怎樣的。

  哀悼罹難的航天勇士,頌揚人類的探索精神,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踏著先烈開辟的道路,繼續進行太空探索。

  2、如何劃分本文的層次結構?

  本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段)表達深深的哀痛和對英雄贊頌。

  第二部分(中間九段)分別追憶了幾位英雄。

  第三部分(最后八段)號召人民化悲痛為力量,繼承英雄未竟的事業,繼續探索太空。

  3、如何把握本文的感情變化?

  本文從感情上可以分為兩部分,前部分表達悲痛心情,后部分表達決心和力量。

  4、演講者提及女教師麥考利芙的時候,為什么說她"凝聚了整個國家想象力"?

  麥考利芙是全美選出來的教師代表,是世界上第一個"太空教師"。她參加這次太空航行,其意義非同尋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國和加拿大250多萬中小學生講授兩節太空課,還將在航天飛機上參加幾項科學表演,孩子們沒想到迎來的卻是噩耗。在這里,"整個國家的想象力"可以理解為代表著美國未來和希望的中小學生。

  5、宇航員們因為航天飛機的失事而犧牲,但為什么演講者還說"這是訴說勝利和勇敢的故事"?

  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本來就是一部冒險的歷史,一部勇敢者的歷史。宇航員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著危險,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們并不害怕,而是大義凜然,義無返顧,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每一個升空的宇航員都是勝利者和勇敢者。

  6、里根總統所宣揚的美國精神的具體內涵是什么?怎樣看待這種精神?

  開拓精神、想象力、英雄主義、獻身精神、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剛毅不屈的品質等。它也可以看成是全人類的優秀品質和高貴精神的代表。

  三、問題探索。

  1、如何理解下面的句子,"英雄之所以稱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頌贊的語言,而在于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地對神奇而美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在痛苦中我們認識了一個意義深遠的道理:未來的道路并不平坦,整個人類前進的歷史是與一切艱難險阻斗爭的歷史。"

  理解句子,不能夠脫離環境,同學們可以結合本文,自己試著去理解。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11

  方案一

  教學角度:通過聲請并茂的朗讀,使對課文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主要教學步驟 :

  1教師激情導入  ,介紹“挑戰者號”失事的相關資料,營造情景氛圍。

  2快速默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出層次,讀出重點,并畫出另自己最為感動的語句。

  3 課堂合作朗讀,在朗讀中穿插討論和點撥。

  朗讀訓練實施過程:

  1自由朗讀全文,要求仔細揣摩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全班齊讀第一段,把握全篇主旨和感情基調。

  學生自薦朗讀最受感動的課文片斷,并說明被感動的原因,然后集體討論,教師點撥,另外指定再讀9或齊讀)。如此反復,力求突出要點,突破難點,如文中一些含義深邃的句子的理解。

  4多名學生輪讀課文,要求根據特定的情境 場合 對象,摹擬作者的口吻做“演說”式的朗讀。

  5 以一個中國初中生的名義,對遇難的七名宇航員說幾句心里話。

  方案二

  教學角度:通過多層次的寫作活動,帶動對全篇課文的理解。

  主要教學步驟 :

  1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出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瀏覽課文,要求學生畫出自己感動的句子,想想課文動人心魄的力量在哪。

  3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讀寫活動。

  寫讀訓練實施過程:

  1課堂討論,要求學生朗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具體感受。

  2課堂讀寫,分三個層次進行:

  A同桌合作,給文中的精彩語句作評注;

  B小組合作,簡要概述七名宇航員事跡的不同和相同之處;

  C以你個人名義,給“在星際之外找到了上帝許諾以不朽生命的歸宿”的宇航員們寫一封短                信表達你的心聲。

  3學生按要求進行寫作活動。

  4 全班交流。

  5誦讀課文精彩片斷。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2.熟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3.體會課文思想感情,感受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的人文精神。    。

  (本文是篇演講詞,理清作者思路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第一步。故設置第一個教學目標 。本文語言豐富,感情強烈,可以運用朗讀教學。通過熟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故設置第二個教學目標 。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能更好地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故設置第三個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清文章思路,熟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難點:把握文中幾句富有哲理的句子,體會作者情感。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設備。

  沒條件的地區可以準備錄音機,里根演講詞磁帶,有關航天飛機的圖片、資料。錄像機、錄像帶。(有關“挑戰者號”爆炸的內容。)

  設計思路

  這篇演講詞表達豐富,感情強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非常適合進行朗讀教學。新課標注重情感體驗,注重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這些,都可以通過朗讀來實現。

  在理清文章思路、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進行情感體驗。初一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本文無疑是進行此方面教育的好材料。但不應留于空洞的說教,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同時教師用感人的語言進行正確的引導,在美好的情境中給學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出示航天飛機的圖片,請學生講解有關航天的知識。

  (初一學生好表現,可以抓住這一特點。而航天知識也是他們很感興趣的。可

  以抓住這一特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故設置這一環節。)

  2.師: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發射升空70秒后爆炸,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挑戰者號”爆炸后,美國舉國哀悼,世界震驚。當時美國總統發表了全國性的電視講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充滿力量的演講一真正的英雄。

  (導語 的設計應該簡潔而富有感染力,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激發學習興趣。)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播放《真正的英雄》朗讀磁帶。也可由教師范讀‘。

  (充滿情感的朗讀激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學生速讀課文,理清思路。

  思考:

  (1)這篇演講詞講到了哪些內容?

  討論明確:

  深深的哀痛和對英雄的贊頌    (1~4自然段)

  追憶七位英雄    (5一13自然段)

  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向太空進軍    (14—2l自然段)

  (2)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明確:

  全文蘊涵著兩種思想感情:悲痛,英雄已死,對人類,對親人,對朋友都是巨大的損失;力量,我們不能停留于悲痛,而應化悲痛為力量,沿著英雄的足跡繼續前進。

  (這一環節意在讓學生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能夠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是讀者與作者的情感交流。應該重視學生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去苛求見解是否符合標準。)三、細讀課文,賞析課文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從文中畫出自己感動的,有些想法的句子,然后四人為一組,再一起讀一讀,議一議。

  主要是這幾句: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頌贊的語言……,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

  在痛苦中我們認識到了一個意義深遠的道理……一切艱難險阻斗爭的歷史。

  我們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生命的歸宿。

  (這一環節讓學生抓住主要語句,進行語言積累,進行個性化閱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從這篇演講詞中,你體會到里根總統宣揚的美國精神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這

  種精神?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明確:

  里根總統宣揚的美國精神包括:開拓創新精神,獻身精神,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等。這種精神是全人類優秀品質和高貴精神的代表,是人類精神的精華。

  (新課標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夠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設置這一環節,是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四、聯系生活,體驗情感

  1.出示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圖片報道,請你也寫一篇簡短的演講詞。

  2.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神州五號”已發射升空,請你對宇航員說一段話。

  (設置這一環節,就是要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情感體驗,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形成一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五、課堂小結

  茫茫宇宙,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開拓,去發現,去獻身。從“挑戰者號”到“哥倫比亞號”,人類從失敗中一次次站起來。相信終有一天,人類會沖出太陽系、銀河系,去開辟更為廣闊的天地。謝資料鏈接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在進行美國航天飛機的第25次飛行中,發生空中爆炸。

  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回途中發生爆炸。

  里根,美國第49屆、50屆總統。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2.熟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3.體會課文思想感情,感受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的人文精神。    。

  (本文是篇演講詞,理清作者思路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第一步。故設置第一個教學目標 。本文語言豐富,感情強烈,可以運用朗讀教學。通過熟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故設置第二個教學目標 。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能更好地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故設置第三個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清文章思路,熟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難點:把握文中幾句富有哲理的句子,體會作者情感。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設備。

  沒條件的地區可以準備錄音機,里根演講詞磁帶,有關航天飛機的圖片、資料。錄像機、錄像帶。(有關“挑戰者號”爆炸的內容。)

  設計思路

  這篇演講詞表達豐富,感情強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非常適合進行朗讀教學。新課標注重情感體驗,注重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這些,都可以通過朗讀來實現。

  在理清文章思路、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進行情感體驗。初一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本文無疑是進行此方面教育的好材料。但不應留于空洞的說教,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同時教師用感人的語言進行正確的引導,在美好的情境中給學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出示航天飛機的圖片,請學生講解有關航天的知識。

  (初一學生好表現,可以抓住這一特點。而航天知識也是他們很感興趣的。可

  以抓住這一特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故設置這一環節。)

  2.師: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發射升空70秒后爆炸,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挑戰者號”爆炸后,美國舉國哀悼,世界震驚。當時美國總統發表了全國性的電視講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充滿力量的演講一真正的英雄。

  (導語 的設計應該簡潔而富有感染力,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激發學習興趣。)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播放《真正的英雄》朗讀磁帶。也可由教師范讀‘。

  (充滿情感的朗讀激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學生速讀課文,理清思路。

  思考:

  (1)這篇演講詞講到了哪些內容?

  討論明確:

  深深的哀痛和對英雄的贊頌    (1~4自然段)

  追憶七位英雄    (5一13自然段)

  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向太空進軍    (14—2l自然段)

  (2)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明確:

  全文蘊涵著兩種思想感情:悲痛,英雄已死,對人類,對親人,對朋友都是巨大的損失;力量,我們不能停留于悲痛,而應化悲痛為力量,沿著英雄的足跡繼續前進。

  (這一環節意在讓學生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能夠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是讀者與作者的情感交流。應該重視學生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去苛求見解是否符合標準。)三、細讀課文,賞析課文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從文中畫出自己感動的,有些想法的句子,然后四人為一組,再一起讀一讀,議一議。

  主要是這幾句: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頌贊的語言……,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

  在痛苦中我們認識到了一個意義深遠的道理……一切艱難險阻斗爭的歷史。

  我們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生命的歸宿。

  (這一環節讓學生抓住主要語句,進行語言積累,進行個性化閱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從這篇演講詞中,你體會到里根總統宣揚的美國精神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這

  種精神?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明確:

  里根總統宣揚的美國精神包括:開拓創新精神,獻身精神,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等。這種精神是全人類優秀品質和高貴精神的代表,是人類精神的精華。

  (新課標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夠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設置這一環節,是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四、聯系生活,體驗情感

  1.出示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圖片報道,請你也寫一篇簡短的演講詞。

  2.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神州五號”已發射升空,請你對宇航員說一段話。

  (設置這一環節,就是要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情感體驗,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形成一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五、課堂小結

  茫茫宇宙,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開拓,去發現,去獻身。從“挑戰者號”到“哥倫比亞號”,人類從失敗中一次次站起來。相信終有一天,人類會沖出太陽系、銀河系,去開辟更為廣闊的天地。謝資料鏈接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在進行美國航天飛機的第25次飛行中,發生空中爆炸。

  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回途中發生爆炸。

  里根,美國第49屆、50屆總統。

七年級語文下:《真正的英雄》設計(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部編版初中七年級語文短文教案范文(精選2篇)

    教學目標:1.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2.掌握一些文言詞語。3.理解兩篇短文的主要內容。教學重難點:重點:(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難點:(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通用13篇)

    【教學目的】1、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體會歌詞所表達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愛國感情。【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教學難點】揣測意蘊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 七年級語文教學的工作小結范文(通用2篇)

    本學期,我擔任七(1)班語文教學工作。這一學期來,我根據七年級語文教學要求和自己制定的語文工作計劃為指導,認真備課,精心上課,全面完成了本學期初制定的工作任務。...

  • 七年級語文《春》教案(通用15篇)

    第一課時預習自測醞釀(yùn niàng)宛轉(wǎn)黃暈(yùn)應和(hè)蓑笠(suō lì)抖擻(sòu)籠罩(zhào)朗潤(lǎng)落地(luò)烘托(hōng)課內探究一、質疑探究:2、(一)盼春:急切、喜悅。...

  • 初中七年級語文的教案(精選4篇)

    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反復吟詠,熟讀成誦。2、細細品味,重點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課型設計品讀課預習要求了解作者及“曲”的有關常識。教學設想馬致遠的這首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美,語言凝練,流暢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復吟詠、細細品味的佳...

  • 七年級語文《散步》說課稿(通用14篇)

    一、情理結合說教材《散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親情為主題,通過四篇不同國度、不同時段人們對親情的理解的學習,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繼而感受到親情之類的情感內涵。...

  • 傷仲永七年級語文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熟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翻譯課文。3、學習本文借事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2、認識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課前準備1、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 七年級語文《昆蟲記》教學設計(精選4篇)

    教學重點通過找尋《昆蟲記》中的“不一樣”,探尋不一樣的昆蟲世界,訪尋不一樣的作家人生軌跡,追尋不一樣的科普作品,激發讀者閱讀《昆蟲記》的興趣,學習科學家尊重生命、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 七年級語文下冊《陋室銘》教案(精選13篇)

    劉禹錫 教學目標 背誦默寫,理解課文內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認識作品的現實意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熟讀成頌。 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 七年級語文《散步》典型閱讀題及答案(通用14篇)

    文學閱讀是語文考試的的重要考點,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散步》典型閱讀題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散步①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②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

  •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集錦(精選13篇)

    一、學習目標:1、理解這兩首詩所蘊含的哲理,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學習詩歌樸實、真誠的語言,理解詩歌的表現角度。3、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慎重地面對人生的選擇。...

  • 七年級語文下冊《木蘭詩》教案(通用16篇)

    [教學目標及重點]l、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3、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敘事方法,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 七年級語文上教案(精選4篇)

    一、教學目標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二、教學重點難點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 《黃河頌》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6篇)

    忘記是哪個名人說的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成長=經驗+反思。是說一個教師如果不經常反思,是永遠沒有進步的。教師在上完每一節課后,對自己教學中的得失進行反思,這些經驗和教訓便可成為今后教學工作逐步完善和改進的依據。...

  •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合集(精選3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整體感知詩文內容,把握詩的主旨。2、感悟黃河的英雄氣魄,感受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教學重點】反復朗讀,培養朗讀能力,把握詩的主旨。...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播放 | 欧美无遮挡很黄裸交视频 | 密桃av| 国产美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色图网友自拍 | 一区二区在线欧美日韩中文 | 欧洲精品国产 |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一区 | 国产精品自拍区 | 日本高清一二三区视频在线 | 26uuu国产亚洲精品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 女攻女尊调教总裁女总攻 | 欧美日韩国产大片 | 综合久久2019 | 免费v片在线观看 | 午夜寂寞视频无码专区 |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 豆花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V成人片无码WWW | 国产一级淫片a直接免费看 91精品无人成人www | 亚洲龙腾成小说人网 | 成人做爰69片 |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 |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 96精品成人无码A片观看金桔 | 国产美女遭强高潮网站 | 国产一级精品免费看高清99 | 黄色毛片黄色毛片 | 亚洲AV色噜噜男人的天堂 | 奇米影视一区二区 | 91精品久久久高潮叫床九色91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小蛇 | av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gay图片|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第8页 日日干天夜夜 | 加比勒色综合久久 | 无码人妻精品专区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