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學案(精選2篇)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學案 篇1
第八課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學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精彩的比喻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和強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喚起學生對李大釗先生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一、導入
李大釗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
李大釗所生活的年代,軍閥混戰、列強入侵尤其是五四運動之后,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加緊了對中國人民的壓迫,社會黑暗到了極點。中華民族千瘡百孔,步履維艱難。在這種“艱難的國運”面前,是垂頭喪氣,悲觀失望,還是正視現實,挺起胸膛,振奮起民族精神?當時,有一部分五四運動期間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們有一腔愛國熱血,卻看不到中國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嘆息、彷徨。在這嚴峻的歷史關頭,針對這種現實和精神狀態,李大釗站出來大聲疾呼,振奮起雄健的民族精神,樹立起沖破險阻的必勝信心。這在當時濁流滾滾的思想文化界,無疑如一道閃電,一聲驚雷,給人以極大鼓舞。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他在1923年寫的一篇文章——《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二、初讀積累
1.掌握下列字的讀音: 逼狹(xiá) 崎嶇(qíqū) 阻抑(yì)
2.解釋下列生詞
(1)逼狹:狹窄。 (2)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3)阻抑:阻擋、抑制。 (4)回環曲折:曲折環繞。 (5)亦復如是:也是這樣。
三、再讀探究
1.題目與內容:結合課文內容解讀“艱難”“雄健”,說說兩個詞分別蘊涵哪兩層含義。
艱難:① 自然: 。 ② 國運: 。
雄健:①自然: , , ;
②國民: 。
2.語言與寫法:
(1)這是一種怎樣的寫法?(語言運用的技巧:運用比喻說理。)
本文用了一系列比喻來說理,既生動形象又有說服力。試找出文中還用了哪些比喻,表現作者什么情懷?
①用長江大河比喻 。長江大河有時在平原上一瀉萬里,有時卻在叢山疊嶺中回環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程“亦復如是”。
②用旅行來比喻 。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③用揚子江、黃河比喻 。
④用“浩浩蕩蕩”比喻 。
⑤用“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比喻 。
⑥用“曲折回環……崎嶇險阻”比喻 。
⑦用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比喻 。
這些比喻表現了作為 。
(比喻的作用:此文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層層設喻,步步推理,增強了說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動性和語言的形象性,豐富了文字的含義和作品的意蘊。)
(2)文章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氣勢磅礴,鏗鏗有力。
3.整體與局部
(1)再從題目看“艱難”與“雄健”之間有何聯系?兩組詞的位置可否調換?
不能調換,它們有因果關系:
(2)什么是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
① ;② 。
(3)怎樣理解課文“奇趣橫生”、“冒險的美趣”、“一種壯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這種種趣味,都是 。高爾基在《海燕》中叫做“戰斗的歡樂”,毛澤東則說“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快樂”、這“樂”,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4)本文結尾說:“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這個看法對不對?為什么?
中華民族發展到20世紀20年代,所逢的“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但完全不必悲觀。適逢其會,是弄潮兒大顯身手的千載不遇的好時機。具有敢于面對現實、敢于斗爭的雄健精神的革命者,為了建造繁榮昌盛的新中國,就會滿懷豪情,在奇絕壯絕的斗爭中獲得“壯美的趣味”。
(5)這篇文章第二、三兩段都說到兩種境界,語意的重點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語意的重點又有什么不同?
【解析】第二段語意的重點是逼狹險峻的境界,第三段語意重點是崎嶇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語意的重點推進了一步。第二段說兩種境界,第三段則說兩種境界有兩種樂趣,走到崎嶇的境界,置身奇絕壯絕的境界,有冒險的奇趣美趣。
四、品味朗讀: 四組讀一至四節,全班齊讀第五節,注意讀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系國際形式來想想,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
發揚雄健的精神,是時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樣會“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遇見“崎嶇險路”,出現“奇絕壯絕的境界”,這些雖然與李大釗所處的時代條件已完全兩樣,但是仍然需要我們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設我們美好的祖國。
六、歸納小結
本文作者以長江大河奔流向前比喻中華民族生命進程,以崎嶇險路比喻中華民族所逢的歷史征途,在艱難困苦中毫不氣餒,堅信革命必勝,民族必興,氣魄雄健豪壯,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同學們,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乃至每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我們就是要靠雄健精神;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像奔流不息的長江、黃河那樣勇往無前。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3-17
艱難:①自然:逼狹,崎嶇,險阻。
②國運:處境艱難。
雄健:①自然:浩浩蕩蕩,濁流滾滾,一瀉萬里;
②國民:一往無前,在艱難境界中前進。
①用長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長江大河有時在平原上一瀉萬里,有時卻在叢山疊嶺中回環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程“亦復如是”。
②用旅行來比喻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③用揚子江、黃河比喻中華民族。
④用“浩浩蕩蕩”比喻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⑤用“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比喻中華民族歷史的向前發展。
⑥用“曲折回環……崎嶇險阻”比喻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⑦用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比喻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
這些比喻表現了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作者內心的豪情壯志。
艱難的國運造就一大批真正的騎士、革命者,只有雄健的國民,才能扭轉艱難的國運,唯有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才能鍛煉造就國民的雄健精神。
①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②奮斗中能體味到成功的樂趣。
經歷艱難險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種快樂,一種幸福,一種值得回味的經歷
本文作者以長江大河奔流向前比喻中華民族生命進程,以崎嶇險路比喻中華民族所逢的歷史征途,在艱難困苦中毫不氣餒,堅信革命必勝,民族必興,氣魄雄健豪壯,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同學們,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乃至每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我們就是要靠雄健精神;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像奔流不息的長江、黃河那樣勇往無前。
板書設計:
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
艱難:①自然:逼狹,崎嶇,險阻。
②國運:處境艱難。
雄健:①自然:浩浩蕩蕩,濁流滾滾,一瀉萬里
②國民:一往無前,在艱難境界中前進
雄健的精神:①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②奮斗中能體味到成功的樂趣。
3.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寫的“黃河頌”、民族精神頌。作者在通篇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戰勝困難。有感情的朗誦課文,學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學案 篇2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者,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2,初步掌握品味語言的能力;
3,理解比喻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和強烈的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1, 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把握文章內容,體味作者的感情,領悟文章的語言美;
2,通過對文章的學習,理解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中華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義,體味比喻說理的作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聯系生活實際,正確的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學習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味作者的豪壯情懷。
2、揣摩文章浩蕩雄奇之語言及比喻中蘊涵的哲理。
【學習難點】
領悟課文的語言美。
【學法指導】
文章使用了比喻,增強了說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動性和語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蘊、文字的含義同時豐富了起來。作者在說理。在鼓動人民大眾;又在抒情,抒發豪情壯志。比喻的運用,使作品中的一些語言具有多重的含義,值得反復品位。
【資料鏈接】
“純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李大釗
李大釗是我們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驅者,字守常,河北樂亭人,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作者生活在軍閥混戰、列強入侵、內外勾結鎮壓革命,先進知識分子迷惘彷徨 的時代。作者卻表達了“救國救民”“再造神州”的理想。他在1923年寫的這篇文章就反映了在國家危難之際革命者的信心、決心。
【學習內容】
理解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中華民族的“雄健的精神”;體味作者的豪壯情懷。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教師寄語: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會有獨到見解!)
(一)1、通讀全篇,整體感知文章大意。
2、精讀一段,加深文章理解。
3、自我評價,總結自讀收獲:
(二)自主檢測:(教師寄語:細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相信自己一定行!)
1、下列詞語中有四個錯別字,請把正確的字寫出來:
逼俠 ( )騎嶇 ( ) 阻仰 ( ) 回環屈折( )
2、仿照例句寫一段話:
例: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樣。旅途上的征人所經過的地方,有時是坦蕩平原,有時是崎嶇路。
------------------------------------------------------------
------------------------------------------------------------
二、合作釋疑:(教師寄語:兩種思想相碰撞,就會閃現智慧的火花!)
1、 緊扣“艱難”“雄健”兩個關鍵詞解讀課文內容,說說兩個詞各自的兩層含
義。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
2、再從題目看“艱難”與“雄健”之間有何聯系?兩組詞的位置可否調換? 什么是
雄健的精神? ------------------------------------------------------------
------------------------------------------------------------
3、國民為什么能“雄健”? 我說:國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為他們
------------------------------------------------------------
------------------------------------------------------------
三、質疑交流:(教師寄語:學貴有疑!)
學習本文,你還有什么疑難或困惑?說出來,同學們能幫助你:
我的困惑:--------------------------------------------------------
------------------------------------------------------------ 。
------------------------------------------------------------
幫我解決:------------------------------------------------------------
------------------------------------------------------------ 。
------------------------------------------------------------
四、遷移延伸:(教師寄語:一切知識的學習都是為了運用!)
\'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體驗過這樣的美趣嗎?-------------------------------------------------------
------------------------------------------------------------
。
五、同步達標:(教師寄語:我學習,我充實;我達標,我快樂!)
仿寫課文第三段。把“旅行”改成其他比喻,并學習“有時……有時”“愈……愈……”的句式。
【學習心得】------------------------------------------------------------
------------------------------------------------------------
------------------------------------------------------------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解比喻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和強烈的感情。
2,分析比喻的含義,體味比喻說理的作用。
3,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學習重點】
揣摩文章浩蕩雄奇之語言及比喻中蘊涵的哲理。
【學習內容】
1, 分析比喻的含義,體味比喻說理的作用。
2,理解文章的現實意義。
【學習過程】
一、過關復習:(教師寄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朗讀課文,提問上課時所講內容。
二、合作釋疑:(教師寄語:兩種思想相碰撞,就會閃現智慧的火花!)
1、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趣味”
-
---------------------------------------
------------------------------------------------------------
2、這篇文章第二、三兩段都說到兩種境界,語意的重點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語意的重點又有什么不同?
------------------------------------------------------------
------------------------------------------------------------
3、請同學們聯系課后練習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義和作用。
①長江大河——------------------------------------------------------------
②揚子江、黃河—— ------------------------------------------------------------
③浩浩蕩蕩——------------------------------------------------------------
④平原無際,一瀉萬里——--------------------------------------------------------
⑤曲折回徊,崎嶇險阻——-----------------------------------------------------------
⑥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
⑦濁流滾滾,一瀉萬里——------------------------------------------------------------
三、質疑交流:(教師寄語:學貴有疑!)
學習本文,你還有什么疑難或困惑?說出來,同學們能幫助你:
我的困惑: ------------------------------------------------- 。
------------------------------------------------------------
------------------------------------------------------------
幫我解決:------------------------------------------------------
------------------------------------------------------------
------------------------------------------------------------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教師寄語:學為我用,提升自我!)
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系國際形式來想想,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
------------------------------------------------------------
------------------------------------------------------------
五、同步達標:(教師寄語:我學習,我充實;我達標,我快樂!)
課內語段閱讀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過去的!
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兩岸叢山疊嶺,絕壁橫斷,江河流于其間,回環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過程,其經歷亦復如是。
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樣。旅途上的征人所經過的地方,有時是坦蕩平原,有時是崎嶇險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逼狹____ 崎嶇____
2.“亦復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內容?
------------------------------------------------------------
。
3.第一段中的兩個“全”字在表情達意上有何作用?
------------------------------------------------------------ 。
4.作者認為“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由此你會聯想到一些與之描寫的境界相同的什么詩句呢?
------------------------------------------------------------
。
5.第二段中的兩個“其”字分別指代什么內容?
------------------------------------------------------------ 。
6.第三段寫到“走到崎嶇的境界”后,為什么連用兩個“愈”和兩個“趣”?
------------------------------------------------------------ 。
六、作業設計::摘抄文中精美的句子,做點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