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過健康、安全的生活
思維狀況 形象思維占主導,伴有發散性思維。
能力狀況 識記能力較強,歸納分析能力較弱,自制力較差。
情感因素 情緒活動伴有兩極性、外露性等特點,容易受外界的感染,具有活力。
意志因素 近景性動機占主導地位,內部調節能力低下,行動具有盲目性和沖動性。
自我意識 表現為成人感、自尊感的產生以及有針對的閉鎖性。
性意識 意識到兩性差異,產生了接觸異性、與異性交往的強烈愿望。
(一)針對的問題:
1、誘惑是什么?學生的第一反應可能會偏向于不良誘惑,他們在思想上會認為產生一種不全面的認識,甚至對誘惑會產生一種誤解。學生在一開始的舉例中更多的是講不良誘惑,因此我們更多的要調適學生的認識與行為。
2、初中生處于不成熟向成熟轉變的過渡期,自我的管理能力還不夠強,易受不良事物的誘惑。比如網絡的誘惑會使學生上網后失去時間控制,難以自拔,慢慢忽視現實生活的存在,從精神依賴漸漸發展到軀體依賴,最終導致身心的全面崩潰。所以一旦上網成癮,則與沉湎飲酒、吸煙等惡習無本質區別。
(二)學生的需要:
1、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學生的自主意識的明顯增強,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可能有些認識有一定的偏向,老師在這過程中要肯定學生的表現(滿足學生自尊感的需求),同時要有意識的進行正面引導與溝通。
2、從學生的思維狀況分析,學生形象思維依然占主導,因此我們還是要通過一些形象感性的知識去激發學生的思維。
3、從學生的意志因素分析,他們的行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沖動性。對于身邊的誘惑確實需要教師、社會、家庭的關注與引導。
4、初中生有較強的可塑性,他們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拒絕不良誘惑,以成長為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老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網絡”入手,與學生一起討論它的利弊,一起探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周圍的事物,提高辨別能力,并能運用正確實用的方法抵制誘惑。
三、綜合設計思路:
《尋找誘惑、了解誘惑》兩課時教案
課前準備:尋找來自你身邊的誘惑——調查研究。
要求:1、用你的相機去記錄身邊的誘惑、用你的心去感受身邊的誘惑、用你的眼睛去搜尋身邊的誘惑……
2、小組合作(去尋找,去表現出來,表現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去初步感悟身邊的誘惑,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探索了解誘惑。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談、來演、來展示自己所認識的身邊的誘惑,從感性上首先對誘惑有一個全面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 課間影片片段——《哈里波特》
設計意圖:放松學生的課間心情,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一旦學生被吸引住了,我又可以引入課題(你們有沒有受到誘惑?)
(二) 展示活動: 我們發現——“誘惑在我們身邊”
設計意圖:
1、讓學生有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這也是讓學生匯報自己探索和發現成果的時候。老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行為并給學生一個充足的時間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