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學設計應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有效的教學設計是為了使教學更加有效,不論怎樣設計,最終目的是要有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
1.深入了解學生,找準教學的起點
教學設計首先要關注、了解教學的對象——學生。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與要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樣。只有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才能確定哪些知識應重點進行輔導,哪些知識可以略講或不講,從而抓準教學的真實起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節。
2.客觀分析教學內容,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性的組織課時教學內容
什么樣的課堂教學設計才算是有效的?這是一個課堂教學設計評價或診斷問題,它應以課堂教學設計任務的完成度為取向。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問題是我們應該確立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如何最優化的組織教學環節,怎樣的教學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被看成是一種學生的“特殊的認識過程”,將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掌握知識的牢固程度作為衡量標準;以有效教學理念為比照,我們認為,當今的課堂教學設計過程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因此,我們應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模式進行解構,重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模式。換句話說,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應是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應是動態生成師生教與學的智慧的教學;應是關注師生雙方生命健康發展的教學。
⑴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
在現實的課堂中,許多老師為了體現教學向生活的回歸,往往致力于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卻沒有意識到課堂教學設計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的生活。所以說,課堂教學設計必須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為課堂的主人。
⑵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中必須彰顯教師的主體性
新課程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并不排除教師的主體性。因為課堂教學設計同樣也是教師的生活,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應該充滿智慧、激情、潛能和創造力。只有具有主體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主體意識的學生。教師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如何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上,體現在和學生的教學交往中怎樣發揮引導的作用,更體現在對自我的認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說,一節課展示的不僅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藝術,而且展示的是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獨特的教學風格。
⑶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應促進師生智慧的生成
有研究者提出,要“讓智慧回歸教育,讓智慧喚醒課堂”。實際上,評價一節課質量的高低,關鍵應看教師怎樣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怎樣在師生的教學交往、情感交流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動機。只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創造出智慧的課堂,培養出有智慧的學生,才能使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
⑷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關注師生生命成長
有人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成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是他們生命中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下及今后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