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鏈接新課標
新課標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提出如下要求:“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
二、教學總體設想及依據
利用故事、活動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活動及討論中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并通過學生之間互相評價、自我評價等方式發現全新的自我。在此基礎上領悟個人在變化中成長,學會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認識自己,不斷彌補不足,完善自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爭通過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在課內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
三、本教案的特色和風格
以活動為載體,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在動中學,在動中悟,在悟中成長。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懂得全面地認識自我,必須既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又注重內在素質;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懂得用發展的眼光認識自我,不斷更新、完善自己。
[能力目標] 能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認識自我;培養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完善自我,注重自我整體形象。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全面地認識自我不僅關系到學生對后續知識的認知,而且對今后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意義,故是重點。初一學生容易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所以如何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行動是教學的難點。
六、教法及教具
教法:故事講述、情境教學、小組合作討論等。
教具:多媒體。
七、整體板書或課件流程設計
八、課時:l課時
九、具體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歌曲《小小的我》,讓歡快、愉悅的音樂給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并形成和諧的教學情境,為順利導課作鋪墊。
導入新課:
在上課之前,老師想請某某同學給大家帶來一個精彩的故事,喜歡聽故事嗎,喜歡就鼓掌!有請某某同學。
故事引入。(請班上擅長說故事的學生將下面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表述出來。)
森林中要舉辦“大”比賽,老十走上擂臺,動物們高呼“大”。大象登場表演,動物們也歡呼“大”。這時,臺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氣壞了,難道我不大嗎?青蛙“嗖”地跳上一塊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飛揚地高喊:“我大嗎?”
“不大!”傳來一片嘲諷之聲。青蛙不服氣,繼續鼓肚皮。隨著“嘭”的一聲,肚皮鼓破了。可憐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教師 :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后有何感想?你覺的青蛙可憐嗎?為什么可憐?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與之前欣賞的歌曲作比較。)
教師:青蛙的可憐在于它沒有正確認識自己。可見,認識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說,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能否真正認識自我,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決定著一個人的前程與命運。換句話說,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能否正確認識自己。同學們,你們認識自己嗎,也許很多同學會說,世上最了解自己的莫過于自己,我當然認識自己了。但事實是否如此呢?文學家蘇軾寫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此認識自己有時比認識別人可能更加困難。那么今天,我們就以自我認識為話題,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好不好。
自我新認識(板書)
活動一 猜猜我是誰
發給學生表格,讓學生填寫5~10句描寫自己的句子“我是……”,不必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