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讓快樂時時圍繞在我身邊》教學設計
第十三課《讓快樂時時圍繞在我身邊》設計理念: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范也只有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基于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多體驗,不論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哪一板塊,都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目的是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體驗不同的情緒感受。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突現課堂教學的主題:擁有一份好心情!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了解情緒最基本的四種表現形式是喜、怒、哀、懼,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教學設計分為“身臨其境、說說心里話、情景表演、詞語接龍、情境思考、裝出好心情、我們共同的心愿”七個板塊,其間以學生自主、合作活動交流為主,教師以指導者的角色參與課堂教學之中,真正使本節課的教學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體驗喜、怒、哀、懼四種不同的情緒感受,在學習、生活中努力培養樂觀、喜悅的情緒,擁有一份好心情。
教學方法
問題情境法,小組合作競賽,情景表演
課時安排
1課時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它對后面學會調控情緒等內容的學習起了奠基作用。教材內容圍繞情緒的四種基本類型喜、怒、哀、懼展開。基于初一學生自我表現欲望強、思維活躍的特點,課堂設計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在感悟交流中深化對知識的學習。討論、比賽、情景表演等活動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體會不同的情緒感受,真正使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幻燈片)播放李玟的《好心情》,在悠揚的歌聲中開始新課。
師:大家知道這首歌是誰唱的什么歌?對,李玟的《好心情》。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開心多一點,煩惱少一點。在逢年過節、充滿喜慶的日子里,很多學生都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給老師、朋友寫信,寄賀卡,濃濃的祝福語里包含著對對方的良好祝愿。同學們能說出一些賀詞嗎?如:愿你天天好心情,每天牙齒曬太陽等。我們都希望別人過得開心、快樂,同時也希望自己過得開心、快樂。今天,讓我們一起進入好心情教室,愿大家都能夠找到一份好心情!
首先,老師出個謎語給大家猜猜,有一個東西,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有時候它能使我們精神煥發,有時它又能使們無精打采,這是什么呢?這就是情緒。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情緒萬花筒。
一、 身臨其境(幻燈片顯示)
(一)、在以下情境中,你會有什么樣的情緒體驗?(幻燈片顯示)
1、當神州五號載人飛船成功上天時,你會 。
2、日本某社團在中國國恥日到我國珠海集體買春時,你會 。
3、當身邊的朋友悄然離開人世時,你會 。
4、當回家的路上碰到歹徒時,你會 。
請某些學生回答一下自己的情緒感受,針對回答情況,老師給予適當的評價。教師指出,這些反映了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情緒表現,分別是喜、怒、哀、懼,也就是人的情緒的四種基本類型。(幻燈片顯示:情緒氣象圖〈喜、怒、哀、懼〉)。
(二)、幻燈片顯示四張代表喜、怒、哀、懼四種情緒的圖片。
請學生說一說它們分別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喜、怒、哀、懼)教師指出:人的情緒是豐富多樣的,情緒分類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把情緒分成四大類:喜、怒、哀、懼。在這四種情緒的基礎上,又可以組合成很多復雜的情緒,如:悲憤、驚恐等。其實,大家在學習、生活中也有喜、怒、哀、懼的經歷,下面請大家敞開心扉,說說心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