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保護》教案(通用2篇)
《特殊保護》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家庭保護 學校保護
教材分析:
重點:使學生了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的重要性和主要內容。
難點:提高學生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依法自我保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學生分析:
由于學生的社會閱歷較淺,對于身邊的不法侵害往往難以認識,即使有所認識,也因自身處于弱勢地位而難以保護。因此需要通過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為學生健康成長筑起第一道防線,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設計思路:
1、活動導入:我說我“家”
(課前準備小時侯的全家福照片)學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準備的“家庭照片”,由此引出“家庭保護”。
2、七嘴八舌:
學生討論:(1)父母教給了我們什么?
(2)除父母外,哪些人可以成為我們的監護人?
(3)列舉身邊的事例,說明家庭保護的重要性。
3、閱讀空間:
學生閱讀“信息平臺”的內容,了解家庭保護的主要內容。
4、診斷室:
多媒體出示尹某案例。
討論:尹某產生不良行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學生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認識:
(1)家庭保護不僅是未成年人個人成長的需要,也是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的義務和法律的規定。
(2)家庭保護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筑起第一道防線。
5、我說我“校”
(1)結合實際,說說我們在學校里可以享有哪些權利?
(2)為了維護我們的 權利,學校應該履行哪些職責?(學生閱讀“信息平臺”內容)
(3)列舉學校保護對我們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身邊的具體事例。
引導學習認識:青少年成長離不開學校的教育和保護。
承轉:在校園內有時也會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呈現。
6、你爭我辯:
多媒體出示教材第86頁材料。
正方:學校做法是合法的。
反方:學校做法是不合法的。
由持不同觀點的學生以自愿舉手的方式組成正反方,進行自由辯論賽。
要求:(1)每方推薦4位辯手,其他同學組成智囊團;(2)辯論雙方從多角度尋找充足的理由力求駁倒對方;(3)每方最后都要做陳述總結。辯論結束后教師進行點評。
7、獻計獻策:
教師發給學生每人一張建議卡,學生根據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未成年人學校保護的相關內容,向學校領導、老師提幾條好的建議。選擇較好的進行交流,然后總結。(較好的建議卡可由班長轉交學校領導、有關老師)
8、課堂小結: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筑起了兩道防線。
第二課時 社會保護 司法保護
教材分析:
重點:讓學生了解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主要內容和作用。
難點:提高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依法自我保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學生分析:
由于學生的社會閱歷較淺,對于身邊的不法侵害往往難以認識。即使有所認識,也因自身處于弱勢地位而難以保護。因此,還需要通過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為學生健康成長筑起第三道、第四道防線,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設計思路:
1、典型材料、導入新課:
由教材第88頁《一位母親的呼吁》事例引出未成年人需要社會保護。點明社會保護是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筑起的第三道防線。
2、現場采訪:
3名學生扮演記者,3名學生分別扮演共青團領導、某企業總經理、政府部門領導的角色。
記者甲:請問作為社會團體的共青團組織對未成年人實施社會保護有那些具體措施?
答:(略)
記者乙:請問作為企業的法人代表,你們認為社會保護應該履行哪些職責?
答:(略)
記者丙:請問政府部門將 如何開辟和改善未成年人的活動場所?
答:(略)
3、閱讀空間:
學生閱讀“信息平臺“內容,了解社會保護的有關內容。
4、七嘴八舌:
(1)為什么中小學生不能私自進入營業性網吧?
(2)你知道李斯斯舅舅為什么被罰款?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社會保護的重要性和主要內容。
承轉:社會保護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筑起了第三道防線,那么司法保護又是如何筑起第四道防線的呢?
5、案例分析:
學生閱讀劉初冬案例,討論分析:
(1)你贊成這種做法嗎?
(2)這是否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違背?
通過討論分析,引導學生弄清司法部門對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在處罰上與對成年人的違法犯罪是有區別的,了解司法機關處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所堅持的原則和方針。
6、你說我說大家說:
說一說你對“南方某市電視臺直播”事件的看法。
7、閱讀空間
學生閱讀“信息平臺”內容,了解司法保護的基本要求。
8、課堂小結: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是國家為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筑起的四道防線。同時,青少年自己也應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9、課后延伸:以“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為主題,編輯一份法制小報,并在班里進行評選。
《特殊保護》教案 篇2
思想品德 7.1《特殊保護》學案
【知識框架】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type="#_x0000_t87" adj=",10281"> 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什么是法律 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未成年人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特殊保護 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 家庭、學校、社會對未成年人不同程度的侵犯 未成年人犯罪逐漸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法律的制定與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核心問題】
7.11.通過活動感受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生活中處處有法律。 2.認識法律的三個特征。 3.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法律來保護。 4.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兩部法律。
【單元測試】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請將所選答案的字母填入題干后的括號內。)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對象是( )。 a.未滿18周歲的我國公民 b.年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我國公民 c.未滿16周歲的我國公民 d.年滿1 6周歲、未滿18周歲的我國公民 2.在我國,國家創制法律 的兩種形式是( )。 a.制定或習慣 b.輿論或認可 c.制定或認可 d.制定或輿論 3.實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證依靠的是( )。 a.人民 b.領導 c.法律的制定方式 d.國家強制力 4.法律的約束力( )。 a.只針對違法犯罪分子 b.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性 c.具有個別性 d.只針對本國公民 5.我國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律是( )。 a.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b.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憲法 c.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 6.與道德、紀律等行為規范相比,法律是一種__的行為規范( )。 a.特殊 b.特別 c.普通 d.特定 7.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目的和我國制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目的是( ) 。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b.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 c.確保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 d.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8.對漫畫《求助》的看法正確的是 ( )。 a.爸爸的行為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 b.爸爸的教育方式雖不妥當,但不違法 c.孩子的行為不利于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d.孩子的行為是不孝敬父母的行為9.商店保安因懷疑兩名顧客偷了商店里的商品,對他們進行強行搜身,并用電棒威脅、恐嚇他們,將他們扣留了一個小時,才允許他們離開。你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應當( )。 a.逆來順受,忍氣吞聲 b.找幾個人偷偷把保安打一頓,出出氣 c.到人民法院起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d.先找商家管理部門協調,如果不行,就把商店砸了10.XX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這( ) ①意味著實施該法后,未成年人就不會違法 犯罪了 ②表明未成年人受特殊保護③有利于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④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a.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非選擇題1.材料一:某教師因懷疑學生王某偷了同學10元錢,便兇狠地在其臉上刺了個“賊”字。12歲的劉某因父母離異,只身外出打工,露宿街頭,一天晚上竟被人慘無人道地打成重傷……
材料二:有關資料表明,XX年我國25歲以下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高達45%,占全國治安拘留人員總數的33%。1999年至XX年間,青少年犯罪人數增長4.7%,刑事案件作案率增長1.4倍;同時,18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上升勢頭明顯,犯罪類型增多。 閱讀上述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材料分別說明了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原因是什么?你認為應如何解決這一嚴重問題?
(3)結合材料,說明為什么要依法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2.在一次思想品德課上,某班同學圍繞法律問題展開討論,經過激烈的爭議出現了以下三種觀點:
甲:法律是可愛的,因為它保護公民的 權利。 乙:法律是無情的,因為它與懲罰緊密相連。 丙:法律是神圣的,因為它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請就上述觀點,談談你的認識。3.材料一:XX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 決通過了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自XX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專門法律。《中華人 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此法的立法宗旨是: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預防未 成年人犯罪。 材料二:有關專家指出,盡管我國電子信息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但我國現有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對于不良電子信息危害青少年的行為并沒有做出相應的規定,目前僅能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發送不良信息的行為進行處罰。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 問題。(1)材料一、材料二分別說明了什么?
(2)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情?你認為應該如何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4.某中學附近一家電子游戲室門口的顯眼處,雖掛著“非節假日,禁止中小學生進入”的標志牌,但實際上是來者不拒,甚至允許學生欠賬玩游戲。年僅13歲的七年級學生劉楠,經常逃學來這里玩游戲,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劉楠的父母遂讓其輟學,并把他送到附近的水泥廠打工。
請閱讀上述材料后,運用相關法律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游戲室老板、劉楠的父母、水泥廠是否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為什么?
(2)假如你是劉楠,你會怎么做呢?
三、探究活動題5.我國初中生課外生活調查表時間大部分時間自由支配時間 內容完成作業參加輔導班看電視玩電腦讀書看報社會實踐體育活動比例80%69%81%41%12%2%14% 請你根據上面的數據,結合實際,分析以下問題。 (1)上述數據反映了初中生的課外生活存在哪些問題? (2)簡要分析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1.a 2.c 3.d 4.b 5.c 6.a 7.d 8.a 9.c 10.b二、非選擇題1.(1)材料一說明在現實生活中,侵犯青少年合法權益和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時有發生;材料二說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趨勢, 青少年犯罪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2)①青少年有著不同于成年人的特殊心理和生理特征,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加上一些不法之徒教唆、引誘,從而出現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②制定保護青少年的專門法律,用法律維護青少年的正當權益,約束青少年的行為,有效地制止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行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 ①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 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很弱,甚至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因此,需要法律給予特殊保護。②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是直接關系到國家存亡、民族興衰,關系到革命前輩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的大問題。 2.甲的觀點只看到法律具有保護人民的一方面,而沒有看到它懲治犯罪的另一方面。乙的觀點有點片面,恰好與甲的觀點各執一詞,二者合而為一就完美了。丙的觀點,認為法律是神圣的,很有道理。法律的神圣,不僅僅因為它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還因為它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特殊行為規范。3.(1)材料一說明我國制定了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律,即未成 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這兩部法律的頒布實施,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法律依據。材料二說明我國的法律建設還不健全,應進一步加快立法步伐。(2)略 (這個問題具有開放性,只要能夠注意材料中的問題,提出的建議切實可行即可)。 4.(1)①是。②因為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營業性電子游戲機室,除法定節假日外,不能向中小學生開放;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2)首先,我會依法自律,痛改前非,認真學習。其次,我會爭取父母的諒解,讓自己返校讀書,完成學業。如果父母堅持其 錯誤做法,我會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我還要向有關部門舉報水泥廠招用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制止這種違法行為。
三、探究活動題
5.(1)學習的時間長,看電視和玩電腦時間太多,社會實踐、讀書看報和體育活動時間太少。 (2)①學校對學生的課外活動缺乏有效管理,學生多樣化的活動場所少,應試教育盛行等。②政府要進一步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建設和管理,學校應切實推進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合理引導中學生開展課外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