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人化教育指導(幼兒入園指導)
進入深春,我在自然角里泡了大蒜。泡植物的瓶子是大小一樣的透明可樂瓶,我把可樂瓶從中間剪斷,上部修剪成漏斗狀,在漏斗外部貼上眼睛和嘴當老爺爺,把大蒜放在下半部分上,并在瓶中澆一定高度的水,讓植物根部能夠到水面。幾天后,大蒜的白色須根長出來了,我立即帶幼兒觀察,幼兒欣喜的發現:老爺爺的“胡子”長出來了。又過了幾天,“胡子”長長了,就這樣,老爺爺的“頭發”和“胡子”每天都在生長,孩子們每天都會到植物角看看;過了幾天,在和孩子們一起觀察時我發現,昨天和今天的“頭發”與“胡子”長的長度很難看出來,于是,我在漏斗上和瓶身上粘了有色不干膠,并啟發幼兒看看“頭發”“胡子”什么時候長到紅顏色,什么時候長到綠顏色……孩子們每天都盼著老爺爺的“頭發”從紅色長到蘭色、再長到黃色、一直長到綠色。同時一直不給大蒜澆水,“頭發”“胡子”不停的生長,水面也一直下降。有了顏色尺子,幼兒每天都興致勃勃的觀察老爺爺的頭發、胡子長到什么顏色了、老爺爺喝了多少水了,還在我的暗示下比哪個老爺爺頭發長的快、哪個老爺爺水喝的多,并教育幼兒也要多喝水,經過這樣的設置,自然角每天都有許多觀察瓶泡的幼兒。
可見孩子們并不是不喜歡觀察、不會觀察,他們更喜歡形象、擬人化的事物。將大蒜放在瓶中粘上眼睛鼻子,孩子們就喜歡的不得了天天會去觀察“老爺爺”的“胡子”和“頭發”長的怎么樣了。入園須知
媽媽喂食
大部分孩子不會自己吃飯,又很挑食,咀嚼吞咽能力差,愛用菜湯泡米飯。我們使了渾身解數他們仍是吃不進去,這可讓我們為難了,家長就怕孩子吃不上飯,喝不上水,怎么辦呢? [p17]
我們想出了一個鳥媽媽喂小鳥吃食的游戲。吃飯時,孩子們當小鳥,我們老師就是鳥媽媽,把一勺飯、一勺菜喂到孩子們口中,孩子們覺得很好玩,紛紛張著小嘴來搶著吃。幾次之后,他們的口味竟發生了變化,有的喜歡含飯的孩子會自已嚼飯了,我們便對他們說:“小鳥現在長大了,要自己吃飯了,看看哪只小鳥吃得好。”一個星期過后,多數孩子不用喂了,也不挑食了,家長們看到孩子們的變化可高興了。
這件事我想到,作為老師對待不同的年齡的幼兒,應靈活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低年齡的幼兒喜歡擬人化、游戲化的情景表演,在游戲中,他們會不知不覺得受到教育,這比告訴他們好好吃飯、不挑食才能身體好,要有用的多。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教育小孩子與其單純的告訴他們道理,不如多采用游戲的方式來告訴孩子,這樣更有意義,也更加能夠見到成效,所以希望老師們都能夠將這種擬人式的思想融入到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