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精選3篇)
實用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 篇1
教材說明: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31課《回聲》。主要講一只小青蛙的叫聲引來了另一只“小青蛙”,還調皮地學他說話。在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用水波和聲波做比的巧妙指點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聲的道理。這篇科學童話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物理現象——;回聲,捧讀本文,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增加了學生對大自然現象了解的吸引力,激發學生有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漢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可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學難點:
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學關鍵:
熟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學生談感受)
(聯系課前實際,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表達愿望,自然引入課文學習。)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板書課題)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那么回聲到底是什么聲音?它是怎樣形成的呢?讀了課文后就能知道了。
(因題質疑,培養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及問題取向,有利于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率。)
二、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不好讀的詞語和句子要多讀幾遍。然后指名讀,隨時糾正錯字。
2、檢查認字情況。(課件演示)
呱呱哩一圈圈波紋碰到返回來
(1)帶拼音讀詞語,重點強調“哩”和“波”的讀音,“哩”是語氣詞,讀輕聲,“波”的韻母是ō,不要讀成ē。
(2)去掉拼音讀詞語,注意帶點的字。
(3)去掉熟字讀生字。
(4)交流識記方法。
(5)用生字組詞。
(識字教學本節課的重點之一,也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電腦課件的演示,注意生字的音形義教學,突出了教學重點,把識字教學落到實處。)
三、熟讀課文,感知內容。
1、邊看書上的圖邊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看屏幕,說一說圖上有什么,像什么?文中的那一段描寫了這座小橋的樣子?(第一自然段)請你讀一讀這一段。(通過這樣的設計,對學生進行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3、橋洞下的小青蛙看到這樣美麗的景色,小青蛙的心情怎樣?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是怎么說的呢?又發生了怎樣有趣的事呢?我們來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
(1)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什么地方聽到的?讀這一段應該用怎樣的語氣?(高興、歡快)誰來讀一讀這一段?
(2)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感到怎樣?(奇怪)
此時的小青蛙也和你一樣。誰來讀第三自然段?小青蛙的話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奇怪)
媽媽的話呢?(親切)
4、面對小青蛙提出的問題,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看屏幕說一說。朗讀第四段,找出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語。(跳、撿、扔)
青蛙媽媽又是怎么說的?
(1)學生邊讀邊把媽媽說的話劃出來。
屏幕出示媽媽的話,找學生讀一讀。指導朗讀青蛙媽媽的話,青蛙媽媽是在解答孩子的疑問,它的話應該要讀出耐心、親切的語氣,節奏應慢,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2)讀了媽媽的話,你明白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碰
波紋 ))))))))))) 河岸
蕩回來
碰
叫聲)))))))))))石壁
(回聲)返回來
(4)讓學生讀一讀第五自然段,看看小青蛙明白了什么,心情怎樣?小青蛙聽了媽媽的話,恍然大悟,它非常高興,要讀出歡快的語氣,節奏稍慢。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
教師板書:回聲
(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回聲,這一部分的內容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各種朗讀,指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多讀中悟情。同時抓住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等,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5、頑皮的小青蛙明白了這件事之后,又去干什么呢?齊讀最后一段。
6、分角色感情朗讀。
四、總結全文,回味欣賞。
1.你學了課文,懂得了什么?
2.說說還在哪些地方可以聽到回聲?是怎樣產生的?
板書設計:
31、回聲
碰
波紋 ))))))))))) 河岸
蕩回來
碰
叫聲)))))))))))石壁
(回聲)返回來
實用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 篇2
《蠶姑娘》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形象地描寫了蠶由“蠶卵→蠶→蛹”的生長變化過程的相關知識:從蠶卵里孵化出來,四次蠶眠,蛻皮,上蠶山,吐絲結繭,變成蛾。全文結構方式基本相同,清晰醒目,前后貫通,易于學生閱讀把握。特別是文章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和惟妙惟肖的插圖,傳達了有如孩子般的喜愛之情。如此充滿情趣的課文,孩子們樂學、愛學。課文以蠶姑娘為題,以擬人的手法來寫蠶,可以看出作者對蠶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為三個部份。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講春暖時節,蠶從卵里孵化出來。
第二部份(第二—五自然段):具體描寫了蠶的生長變化過程。
第一次蛻皮,從又黑又小變成黃姑娘。
第二次蛻皮,從又黃又瘦變成白姑娘。
第三次蛻皮,從又白又嫩變成胖姑娘。
第四次蛻皮,從又白又胖變成亮姑娘。
第三部份(第六、七自然段):講蠶吐絲結繭,最后變成蛾姑娘的情況。
由于低段教學以識字為主,因此本課的重點:①掌握9個生字,做到會讀、會寫、會用。會認識5個二類識字。通過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②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牢記課文的內容,最后能進行背誦。
本課的難點:我認為是要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蠶的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學生對昆蟲的研究興趣。因為生在城市的孩子,有的根本就沒有見過蠶,多數學生缺乏對蠶的感性認識。但由于童心,他們會對新鮮的東西感興趣,所以激發學生對昆蟲強烈的研究興趣,應作為本課的難點。
對于本文我安排2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主要做到: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2、認識生字,學寫其中6個左右結構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注意指導讀好“姑娘”中的輕聲,二類字中的“卵”不要讀成“軟”“裳”是輕聲。
3、在教學生字詞時,可以用上猜謎法:15天是半個月“胖”;24小時是1天“舊”;上面的羊沒尾,下面的血沒撇“蓋”。再用部件法學習“蠶”天蟲;“姑”女古;“娘”女良;“床”廣木;“響”口向,“桑”三“又”加一“木”。這些內容安排在第一課時完成。這樣學生不僅知道學習生字的方法,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下面我說說第二課時的預設: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牢記課文的內容,最后能進行背誦。
2、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蠶的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學生對昆蟲的研究興趣。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課文中那些形象、生動的語句,蠶的有趣的生長變化過程,以及相似的、前后貫通的文章結構,是學生學習本課最有利的因素,很容易激發出學生對學習本課的極大興趣。
一、復習導入: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字詞教學是重點目標,出示課文后的一組詞語正好可以復習詞語的同時回顧課文內容.
衣裳 蠶姑娘 又黑又小 又白又嫩
漂亮暖洋洋又黃又瘦 又白又胖
二、自學探疑
因為是科普性的文章,我認為教學這樣的文章,應該有意地培養孩子探究的意識和提問的意識.在第一課時教學的基礎上,要孩子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把孩子們的問題集中后篩選,選出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1、如蠶的一生要睡幾次?
2、是怎樣進行變化的?
3、蠶最后是變成了什么樣的?
4、你不明白的地方是什么?
接下來安排學生自學課文,讓學生讀讀、想想、劃劃、寫寫,在文中尋找滿意的答案。整堂課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問題都由孩子們自己來解答,把課堂還給孩子老師只是聽眾,必要時做補充或者提示,這樣能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自己去找出課文中有關的答案。即使孩子自己不明白,在聽了別人的解答后,也有了明確的認識。這種解問的方法,可以使多數的學生都動腦想想。
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引導孩子的閱讀,讀和理解課文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在閱讀上,重點指導學生的閱讀情感,語氣。如“春天天氣暖洋洋,蠶卵里鉆出蠶姑娘。”讓學生在讀的時候,把春天來了和小蠶出生時的喜悅語氣讀出來。在讀“睡了四回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就爬到蠶山上,吐出絲來,要蓋新的房。”這是蠶姑娘的最后變化,要把蠶快要完成它一生的歷史使命和就要結束蠶姑娘的日子,那種充滿激情的語氣讀出來。這樣讀,能加深同學們對句子的理解,特別是老師對閱讀情感與語氣的指導,能使學生融情于文中。
在對詞語的理解上,我采用劃的方法,把一些重點詞語勾畫下來。如脫下、醒了、又黑又小、又黃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爬到、絲兒、繭子、開了窗、蛾姑娘,學生們能記住這些詞,也就基本記住了蠶的生長變化過程。對背誦這篇課文,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我讓學生邊理解內容,邊勾畫詞語。
在對課文理解后我抓住一些擬人化的詞語,把為什么叫蠶姑娘的問題揭示出來。特別是通過對課文中反復出現的“變成”,黑姑娘變成黃姑娘,變成白姑娘,變成胖姑娘,變成蛾姑娘這些活潑生動的句子,讓學生掌握了蠶的生長知識。明確為什么把蠶當作人來寫。
三、拓寬訓練
學了這篇課文后可以引導孩子看一些關于蠶的資料,正好是養蠶的時節,可以讓孩子自己養幾天蠶,觀察蠶的生長過程。寫觀察日記。有興趣的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昆蟲的知識。
四、板書
為了幫助學生熟記住蠶的生長過程,我采用了如下的板書。
2、蠶姑娘
春(暖洋洋) 蠶卵 鉆
又黑又小 (不吃不動) 變 黃
又黃又瘦 變 白
又白又嫩 變 胖
又白又胖 變 亮
吐絲結繭 開窗 變 蛾
實用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 篇3
說教材:
《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當時由于害怕沒敢承認,但內心十分內疚。后來,“我”用自己攢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并寫了一封道歉信。寬容慈愛的老奶奶同樣以回信的方式把錢還給了我,并用“我為你驕傲”贊揚了“我”的美好品德——誠信。孩子的誠信讓老奶奶感動,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懷也值得我們稱贊。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記敘,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來描寫的。沒有豪言壯語,卻深切感人,人文性特別強。根據新課標要求“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以及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特訂了教學目標:
1、會認“封、歉”等9個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12個字。
2、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老奶奶為什么寫我為你驕傲。
3、懂得做人敢于承擔責任,學會寬容。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領會“我為你驕傲”的意思。
教學難點:
領會“我為你驕傲”的意思
說教法與學法:
本文是一個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來描寫的。先是扔石頭“很開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見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積攢的錢賠償給老奶奶感到“一陣輕松”。教語文,也是教做人。教學時應該緊緊地抓住這個線索,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發現,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學習老奶奶寬宏博大的胸懷。同時還要以文為載體,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品析、積累、運用詞句。
說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驕傲”,和學生打招呼。理解“驕傲”的意思,并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師出示課題。聽讀課文,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研讀,理解課文
1、教師問:小男孩是怎么打碎玻璃的,闖禍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學生自讀課文,相互交流)
提出一個整體性的能牽動全篇的有價值的問題,并且又提出了學習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方法、要求走進文本。這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導學功能,避免了學生盲目的自主學習。
學生匯報第1自然段。教師點撥:你們玩游戲的時候開心嗎?那么你能開心的讀一讀嗎?(學生讀,評議后再讀)
教師抓住“……像……又像……“讓學生仿句說話。
學生讀第2自然段,理解“像兔子一樣逃跑的心情”。師引導:誰見過兔子逃跑的樣子?(學生模仿)
那你們就帶著這樣的感受讀一讀吧!(指名讀,讀的不好,激勵學生再讀。一起讀)
2、師引問:小男孩惹了禍,會怎么想呢?學生讀第3自然段,理解“不自在”的意思。讓學生聯系生活體會“不自在”的感受。(學生多元的理解)教師指名學生讀出“不自在”的情感,同桌讀,評議后讀,全班讀。
3、師引導:小男孩后來是怎么做的?學生讀第4自然段,讀后談自己的理解(幾個學生的看法不同),師繼續引導:小男孩還完錢后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啟發學生多角度的理解。讓學生說說小男孩是什么樣的孩子?
引導:老奶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學生讀5、6自然段。并且說出了自己的理解)你認為老奶奶是什么樣的人?(學生很活躍,談出各自的看法)
緊扣語言的訓練展開教學活動的。比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抓住小男孩和老奶奶神態、心理、動作的詞語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像……”練習說話;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情感,練習朗讀;等等,都是為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訓練意識,注重基礎性的把握。
三、總結全文,歸納領悟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老奶奶是寬容的人,小男孩是負責任的人。
四、巧妙拓展,豐富教學
1、你覺得“我”還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來彌補這次過失?
2、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做了錯事,應當怎么辦?
利用這兩個生活問題,讓學生談更多的生活感受,給他們個性化表達的機會。
說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本課起到復述的作用。本文我是抓住小男孩的情感變化進行板書設計,(開心→害怕→不自在→輕松),老奶奶、小男孩的性格特征,為突出直觀性,使知識簡要,集中并體現教學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