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的優秀說課稿(精選12篇)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 篇1
一、文本分析:
《翠鳥》一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翠鳥。它毛色鮮艷、叫聲清脆、動作敏捷,令孩子們十分喜愛,以至于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但在老漁翁的開導下,孩子們打消了這個念頭,把翠鳥當作朋友。這篇課文在展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吁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文本文字優美,寫法特點鮮明,是培養學生語感、指導學生寫作的好范文。
二、學情分析:
本人所在三(6)班的孩子純真而富有愛心,特別喜歡小動物,可以預見對學習本文將會有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又是一群活潑的小淘氣,較活躍,但精神常常不易集中,對單純的解讀文本有一定困難,故教學設計一定要注意直觀與趣味性。當然也有部分學生思維敏捷,表現欲強,要充分利用其起帶動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鑒于以上的文本及學情分析,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讀課文上,在讀通讀好課文后,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而體會寫法則是學生學習上的難點。
四、教法學法:
根據文本特點及本班學生實際,在教學本文時我將摒棄生硬的講授寫作特點的做法,采用朗讀感悟、角色體會的方法,以讀促學,以讀代講,在熟讀、品讀中體會翠鳥的可愛、作者精妙的寫法,讓學生自主感悟翠鳥的美、文字的美,并培養起愛鳥、愛自然萬物、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意識和感情。
五、課時計劃:
本文我計劃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主要讀通讀透課文,感受翠鳥的美,感受語言文字的美。第二課時主要進行角色體會,換位研討,領會寫作方法,培養愛鳥、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六、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目標:
1、自學14個生字,能自主選擇重點或難學字與同學交流。
2、讀通讀透課文感受翠鳥美、文字美。
3、培養展示自我的欲望,努力使學生愿讀、愛讀,樂于與他們分享成功快樂。
第二課時目標:
1、通過角色體會,進一步感受文本美、鳥美,培養愛鳥、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2、進一步品讀研討,領會本文寫作方法。
七、教學過程預設:
第一課時:
。ㄒ唬、賞圖激趣,引出課題,探究“翠”之所在。
教學伊始,我會給學生們展示一組色彩鮮艷的翠鳥圖,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出課題。課題中的“翠”字恰好是生字,且是難寫字,所以在板書課題時,我會以請教者的口氣向學生討教:“翠字怎樣寫呢?請大家給我做小老師!币龑W生發現“翠”的“羽”部是不帶鉤的。
接著我以這一“翠”字做探究點,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翠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樣弄懂這個字的意思的?”學生可能會回答是通過看圖弄懂的,也可能回答是通過讀課文弄懂的,或回答是通過問別人弄懂的,也許還會有其它的回答,我都會加以肯定,讓學生懂得這些就是獲取知識的好途徑、好辦法。
最后,我讓學生再思考:“為什么不叫綠鳥,而要叫翠鳥呢?”引導學生感悟音韻的和諧美。
過渡語:同學們真聰明,我們還沒正式學習課文,同學們就懂得了這么多知識,如果我們認真學習了這篇課文后,同學們一定能懂得更多。有信心嗎?下面我們就到課文中去,看誰學得更好。
。ǘ⑹熳x文本,感受鳥美、文美。
1、錄音范讀:
南方的學生說普通話容易帶上地方音,且本人普通話也不甚標準,加上本班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閱讀課文有困難,故我決定利用錄音朗讀作示范,降低學生自主閱讀的難度,同時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并讓學生先從聽覺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聽完錄音,我向學生煽情:“這位阿姨讀得真好啊。不知同學們能不能讀得像她一樣好,或者讀得比她還要好呢?”并明確初讀的任務:“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誰不僅能把課文讀通順,而且還能把課文中的生字詞學會,讀準它的拼音,記住它的字形,等會我們比比誰學懂的生字多!
學生自讀自學完后,我布置二人小組互查互助:“把你會讀的生字詞讀給你的同桌聽,同桌不會讀的字請你當小老師教教他。兩個人都不會讀的做個記號,等會向其它同學或老師請教。”之后抽樣檢查哪個二人小組自主學會的生字多,加以表揚獎勵。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已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對這個學習任務,自主學習是可行的,教師起的是幫導的作用。
這個環節控制在5分鐘以內。
3、細讀課文,感悟鳥美、文美。
自學生字后,我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學課文:“同學們真能干啊,不用老師教就把生字學懂了,真了不起!請你再把課文讀上兩三遍吧,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看誰懂得的最多。”
學生充分地讀了之后,我安排四人小組進行學后交流,讓學生學會從他人處獲取知識與經驗,同時也起到幫助學困生讀懂課文的作用。
在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時,我引導學生尋找支持自己意見的依據,并引入到相應的段落或句子,進行品詞品句的訓練,引導學生談個人對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環節,我準備了可靈活切換的課件,以增強學習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鳥之美、文之美。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時,我尊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
。ㄈ、競讀、展示讀。
待學生讀透、讀懂文本后,我組織學生開展競讀或展示讀活動,在進一步品讀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敢于展示自我、樂于與他人分享成功快樂的品質。
第二課時:
對于第二課時,我重點說說三個主要環節:
。ㄒ唬⒔巧w會,培養愛鳥、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通過開展采訪活動,進行角色體會:學生扮演翠鳥,教師以世界綠色和平組織成員的身份對翠鳥們進行采訪。我設計了下面三個采訪問題:
。1)、翠鳥們,你們長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紹啊?
(2)、你們叼魚的本領很高,誰來說說你們是怎么叼魚的?
(3)、你們還想向我介紹些什么呢?
。4)、你們還有什么話要對我說嗎?你們對我們人類還有什么要求嗎?
前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圖在于引導學生回顧文本,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并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改述課文的能力。
第三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在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說說課本中沒講到的,自己懂得的有關翠鳥的知識,讓學生感受課外學習與積累帶來的好處。
第四個問題通過學生與鳥換位的思考,讓學生以自己的視角審視現狀中人和動物的關系,內化地衍生出愛鳥、愛自然萬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ǘ、換位研討,領會寫法。
本文的寫作特點十分鮮明,是指導學生寫作的好范文。但對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寫作方法是十分抽象的概念。為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本文的寫作方法,我采取與學生換位的辦法,將采訪活動轉移到請教的角度,把學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讓學生把從文本中間接得到的寫作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從而領會到寫作的方法。
我設計了這樣的兩個請求:
(1)、回去后我要寫一篇介紹你們的文章投到報社發表,你們這兒有沒有現成寫你們翠鳥的文章供我參考?誰幫我讀讀?
。2)、我的文章該怎么寫才寫得生動、吸引人呢?請大家幫幫我好嗎?
(三)、拓展探究,激發求知欲和創造欲。
文本是教學的載體,也是把學生的視野從課內引至課外的一個橋梁,課內的學習是有限的,而課外的知識卻是無限的。所以,在學完本課后,我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廣闊的課外領域中吸收更多的營養,通過設計下面兩個作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
。1)、網上及我們學校圖書館里有不少介紹翠鳥和其它動物的文章或書籍,你們可以去看看,一定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2)、有位三年級的小朋友學了這篇課文后,做了一個“翠鳥之家”網站。同學們可以向他學習,也試著做一個網頁或出一份手抄報,技術上可以向電腦老師或美術老師請教。比一比,看誰的作品做得更好。
八、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板書:
12 翠 鳥
外形:美 動作: 快
第二課時板書:
12 翠 鳥
。ㄍ庑危ǖ痿~的本領)——(住處)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翠鳥》是s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詳細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鮮艷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迅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啟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漂亮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翠鳥》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通過對翠鳥美麗的羽毛、小巧玲瓏的外形和活動時機警、敏捷的特點描寫,最后歸結到對翠鳥的喜愛,層次非常清晰。作者觀察細致,描寫生動,字里行間流露出了愛鳥的情感。
二、說學情:
在學生居住的地方,時?梢钥匆娐槿、鴿子等小鳥,像翠鳥這樣的水鳥可能很少見到,加之翠鳥又如此漂亮,文本文采飛揚,孩子們對《翠鳥》這篇課文的學習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鑒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學情分析,我認為本文的教學: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和動作特點,通過學習課文感受作者的語言美,受到愛鳥的情感陶冶。
難點:抓住動物特點,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有順序的描寫。
四、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準備采用
1、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將學習內容生活化、情景化。
2、啟發式講讀法: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議議,巧妙借助媒體的簡捷直觀幫助學生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3、讀寫結合:抓住課文的教材特點,進行仿說,為本單元的寫作訓練目標的達成做充分準備。
。ǘ⒄f學法:
1、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總分段式的結構和構成(遷移法)。
2、在講讀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法)。
。ㄈ┱f理念:
1、教是為學服務的,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學習方式上,我特別注重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
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為自主閱讀后的深層次需求。
3、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或陌生往往是理解文本的最大障礙,而多媒體資源的豐富性、直觀性、生動性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媒體資源來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又能極大的豐富學生的認知和積累。
五、教學目標:
1、會寫“疾”等14個字,會認“衫”等10個生字,掌握“疾飛”等11個詞語。
2、能讀懂課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外形特點寫具體的,理解課文按照一定順序描寫翠鳥外形特點的寫法。
3、通過了解翠鳥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
六、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1.師:同學們,聽—— 你們聽到了什么?(課件播放鳥叫聲)
2.師:同學們的反應真快。從這鳥叫聲中你仿佛看了什么?
3.師:從同學們的想象中老師看的出同學們都非常喜歡鳥。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鳥類朋友,一起叫叫它的名字吧—— 翠鳥,再親切點。瞧,這就是翠鳥。(課件出示翠鳥圖)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的翠鳥。
如此導入新課,學生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
二、自讀課文。
1、聽朗讀自學,初讀課文。
。1)邊聽邊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2)自由拼讀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正音。
(2)指名分段讀課文,評議。
。3)交流:課文給我們描繪了一只怎樣的翠鳥?
設計意圖: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心智在靈動的文字與美麗的情感中恣意徜徉。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剛才感受到了翠鳥的美麗!你知道它為什么叫翠鳥嗎?
2、師:請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把表示顏色的詞語用小圓點標出來。
3、師:這么多顏色都集中在翠鳥身上,能用一詞來概括嗎?
4、師:翠鳥的顏色鮮艷、外形美麗,作者能把翠鳥描寫得這樣美麗,你能從這里看出作者對翠鳥有什么樣的感情嗎?能把這種喜愛的感情讀出來嗎?
5、指名讀、師范讀。
6、比較兩組句子。(課件出示)
7、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課文對翠鳥外表的描寫,是按照頭部、背部、腹部的順序寫的。
四、學習二、三自然段
師:翠鳥的外形這樣小巧玲瓏,行動起來一定也很機靈。自由讀一下第二、三自然段,在讀的時候感受一下哪些句子讓你感覺到翠鳥的機靈的?
1、師引導:說到這里,老師有個問題
課件出示:
1、翠鳥鳴聲清脆,愛在水面上飛。
2、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1)師:這一句中多了“貼著”和“疾飛”,讓我更感覺到翠鳥飛得快。寫得更具體更詳細。
。2)師:同學們都理解得很好。你看,正因為作者描寫時用詞用得如此準確,我們才這么形象的看到翠鳥抓魚時飛翔的樣子,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寫作或說話的時候,就要學習作者的這種方法。
2、師:課文中還有像這樣的句子。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劃線的詞語,說說從這兩句話的描寫中你看出了什么?
如: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射出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小結:作者能把翠鳥動作寫得如此準確,把翠鳥捕魚的瞬間動作描寫得活靈活現,說明作者觀察是極其細致認真的。這就更說明他非常喜歡翠鳥了。
七、小結。
今天,我們了解了這位翠鳥朋友,我們也要像作者那樣,不但喜愛鳥,更要保護鳥,因為鳥類是我們的好朋友。
下面我們來有感情的讀一讀課文,要讀出對翠鳥的喜愛哦。
八、遷移拓展
1.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課外作業:把自己喜愛的一種小動物的外形寫出來。
要求:
、賹懬耙J真觀察。
②寫作時要按一定的順序,抓住動物的特點。
③語句生動連慣,表達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文本是教學的載體,也是把學生的視野從課內引至課外的一個橋梁,“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彼,在學完本課后,我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文本中走出來,通過角色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內容
《翠鳥》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第一課。是一篇寫動物的文章,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課文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翠鳥。文中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鮮艷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十分惹人喜愛,從而使作者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在老漁翁的開導下,孩子們打消了念頭,應把翠鳥看作朋友。這篇課文在展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吁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2、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活動、可愛、求知欲強,他們喜歡讀書,熱愛生活,他們現多居住在農村,對于小動物他們并不陌生,特別是鳥。在平時中,他們時常會看到大雁、白鷺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鳥。他們非常喜歡小鳥,偶爾也會學鳥叫,而對于翠鳥卻很少見。我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他們會喜歡上漂亮的翠鳥。
3、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整體感知課文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三部分:
、僦R目標:a、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b、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谀芰δ繕耍后w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以及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矍楦心繕耍焊惺茏髡邔Υ澍B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文章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和活動特點,通過學習課文感受作者的語言美。
難點定為:通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外的意識。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教無定法”,任何學科的教學方法都不相同,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閱讀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a、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翠鳥漂亮的外形和捕魚時動作敏捷。b、導引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鳥的特點、怎樣將其表達清楚的。
2、說學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本課的特點,我組織學生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學習:
①學生通過“朗讀——理解——體驗”的學習方式來感悟文本。
②探究合作學習,學習中學生發現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③知識遷移,能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仿寫。
三、說教學過程
由于本課教學用兩課時,因此,第一課時學生已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深入探究,體會翠鳥的外形美麗和動作敏捷。下面我著重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課件出示詞語,指名學生認讀。
2、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你喜歡文中的翠鳥嗎?為什么?
歸納板書:外形美、動作敏捷
【設計意圖】學是為了更好地運用。本環節復習字詞是為了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喜歡翠鳥的理由目的是引出學習本課的主要內容。
(二)體會感悟,讀懂課文。
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來突破重、難點。在這個環節里,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1、體會翠鳥的外形美。2、品詞析句,理解翠鳥活動的特點點。我先說說我是怎樣引導學生體會翠鳥的外形美的。
1、體會翠鳥的外形美
、賹W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②師生探究。
a寫羽毛顏色的部分有幾句話?
b它們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
c理解:“鮮艷”,聯系描寫羽毛的句子來體會“鮮艷”一詞。
d通過理解描寫羽毛顏色的三個句子,體會比喻修辭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讓學生感受作者的語言美。
e學習最后一句話,這句話寫了翠鳥的什么?文中哪個詞概括了翠鳥的外形特點?
④指導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讀出美感。
⑤以畫見悟。誰愿意把翠鳥的樣子介紹給大家?課件出示翠鳥的圖片,學生敘述翠鳥的外形,把順序變為先說頭部、再說顏色,后說爪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分層理解感受翠鳥的外形美,通過學習,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鳥的形象,特別是寫顏色非常鮮艷的四句話,先讓學生逐句弄懂這些句子中描寫的顏色是什么樣的,懂得頭巾、外衣、襯衫是打比方,以句帶詞,理解句意,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2、品詞析句,理解翠鳥活動的特點。(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播放課件:翠鳥捕魚時的場景。
【設計意圖】利用農遠資源,播放翠鳥捕魚
場景,讓學生直觀感受翠鳥捕魚時的動作敏捷,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
。2)、自由讀課文。
(3)、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相機引導。
、俅澍B是怎樣活動的?找出相關的動詞畫一畫,讀一讀。
、诖澍B又是怎樣捕魚的?
a、朗讀體會;
b、與小魚的動作相比,誰更機靈?
c、比較句子: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劃詞、比較,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和翠鳥捕魚時動作迅速敏捷。
(三)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誰愿意朗讀課文?(每個學生讀一個自然段)
1、學生直接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喜歡翠鳥的句子。
2、比較:我們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
我們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句子,學生體會到作者從喜愛翠鳥到想捉一只來飼養的愿望。
3、他們的“愿望”能實現嗎?老漁翁是怎么說的?齊讀老漁翁的話,讀了老漁翁說的話,你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作者失望的心情)
4、他們從“失望”的心情中又“希望”什么呢?找出文中“希望”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句子的情感。
【設計意圖】抓住作者從愿望——失望——希望,帶動全段閱讀,把學習語言和體會情感融為一體,更能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5、帶著喜愛的感情,自由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朗讀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情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表達出來。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歡文中的翠鳥嗎?假如是你,你會聽老漁翁的話打消捉翠鳥來飼養的念頭嗎?你怎樣和它成為朋友?你還喜歡哪些動物?你是怎樣與它們相處?
【設計意圖】學習語文的天地是十分廣闊的,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走進這片廣闊的語文天地,實現學習與生活,課堂與社會的聯系,逐步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2、以“我最喜歡的________(動物)”為題目,介紹它們的外形、活動特點,也可以講講自己和動物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
【設計意圖】給孩子一片天空,他們就會自由翱翔。本環節的設計中,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自主遷移,學以致用。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因此,我的板書力求體現文章的結構,又能一目了然。
小爪紅色
外形美 羽毛 鮮艷
眼睛 透亮靈活
翠鳥嘴 又尖又長 喜愛
貼 疾飛
動作敏捷 蹬……飛……叼……貼
葦桿搖晃水波蕩漾
五、效果預測:
新課標指出: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學習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我在本課教學設計中,組織學生對文本進行合作交流,師生共同探究,利用課件直觀教學等學習方式進行有效教學。我相信,在我的組織引導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充分調動起來,主動參與到本課的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能體會到翠鳥的外形美和動作敏捷,體會到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從而熏陶了學生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但在知識遷移(仿寫)的能力培養上,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學生也許在描寫動物時,不能準確地抓住一些動詞對動物的特點進行表情達意,知識的遷移達不到較好的效果。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翠鳥》是s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詳細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鮮艷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迅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啟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漂亮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翠鳥》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通過對翠鳥美麗的羽毛、小巧玲瓏的外形和活動時機警、敏捷的特點描寫,最后歸結到對翠鳥的喜愛,層次非常清晰。作者觀察細致,描寫生動,字里行間流露出了愛鳥的情感。
二、說學情:在學生居住的地方,時?梢钥匆娐槿、鴿子等小鳥,像翠鳥這樣的水鳥可能很少見到,加之翠鳥又如此漂亮,文本文采飛揚,孩子們對《翠鳥》這篇課文的學習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鑒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學情分析,我認為本文的教學: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和動作特點,通過學習課文感受作者的語言美,受到愛鳥的情感陶冶。
難點:抓住動物特點,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有順序的描寫。
四、說教法學法:
。ㄒ唬⒄f教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準備采用1、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將學習內容生活化、情景化。2、啟發式講讀法: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議議,巧妙借助媒體的簡捷直觀幫助學生解決重點,突破難點。3、讀寫結合:抓住課文的教材特點,進行仿說,為本單元的寫作訓練目標的達成做充分準備。
。ǘ、說學法:1、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總分段式的結構和構成(遷移法)。2、在講讀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法)。
。ㄈ┱f理念: 1、教是為學服務的,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學習方式上,我特別注重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為自主閱讀后的深層次需求。3、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或陌生往往是理解文本的最大障礙,而多媒體資源的豐富性、直觀性、生動性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媒體資源來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又能極大的豐富學生的認知和積累。
五、教學目標:
1、會寫“疾”等14個字,會認“衫”等10個生字,掌握“疾飛”等11個詞語。
2、能讀懂課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外形特點寫具體的,理解課文按照一定順序描寫翠鳥外形特點的寫法。
3、通過了解翠鳥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
六、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1.師:同學們,聽—— 你們聽到了什么?(課件播放鳥叫聲)
2.師:同學們的反應真快。從這鳥叫聲中你仿佛看了什么?
3.師:從同學們的想象中老師看的出同學們都非常喜歡鳥。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鳥類朋友,一起叫叫它的名字吧—— 翠鳥,再親切點。瞧,這就是翠鳥。(課件出示翠鳥圖)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的翠鳥。
如此導入新課,學生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
二、自讀課文。
1、聽朗讀自學,初讀課文。
。1)邊聽邊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2)自由拼讀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正音。
。2)指名分段讀課文,評議。
。3)交流:課文給我們描繪了一只怎樣的翠鳥?
設計意圖: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心智在靈動的文字與美麗的情感中恣意徜徉。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剛才感受到了翠鳥的美麗!你知道它為什么叫翠鳥嗎?
2、師:請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把表示顏色的詞語用小圓點標出來。
3、師:這么多顏色都集中在翠鳥身上,能用一詞來概括嗎?
4、師:翠鳥的顏色鮮艷、外形美麗,作者能把翠鳥描寫得這樣美麗,你能從這里看出作者對翠鳥有什么樣的感情嗎?能把這種喜愛的感情讀出來嗎?
5、指名讀、師范讀。
6、比較兩組句子。(課件出示)
7、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課文對翠鳥外表的描寫,是按照頭部、背部、腹部的順序寫的。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師:翠鳥的外形這樣小巧玲瓏,行動起來一定也很機靈。自由讀一下第二、三自然段,在讀的時候感受一下哪些句子讓你感覺到翠鳥的機靈的?
1、師引導:說到這里,老師有個問題
課件出示:1.翠鳥鳴聲清脆,愛在水面上飛。
2.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1)師:這一句中多了“貼著”和“疾飛”,讓我更感覺到翠鳥飛得快。寫得更具體更詳細。
(2)師:同學們都理解得很好。你看,正因為作者描寫時用詞用得如此準確,我們才這么形象的看到翠鳥抓魚時飛翔的樣子,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寫作或說話的時候,就要學習作者的這種方法。
2、師:課文中還有像這樣的句子。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劃線的詞語,說說從這兩句話的描寫中你看出了什么?
如: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射出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小結:作者能把翠鳥動作寫得如此準確,把翠鳥捕魚的瞬間動作描寫得活靈活現,說明作者觀察是極其細致認真的。這就更說明他非常喜歡翠鳥了。
四、小結。
今天,我們了解了這位翠鳥朋友,我們也要像作者那樣,不但喜愛鳥,更要保護鳥,因為鳥類是我們的好朋友。
下面我們來有感情的讀一讀課文,要讀出對翠鳥的喜愛哦。
五、遷移拓展
1.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課外作業:把自己喜愛的一種小動物的外形寫出來。
要求:①寫前要認真觀察。
、趯懽鲿r要按一定的順序,抓住動物的特點。
、壅Z句生動連慣,表達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文本是教學的載體,也是把學生的視野從課內引至課外的一個橋梁,“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所以,在學完本課后,我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文本中走出來,通過角色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
七:說板書設計:
外形美麗
5、翠鳥
動作敏捷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翠鳥》是北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鳥兒”中第一課。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詳細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鮮艷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啟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 翠鳥的外形時,抓住漂亮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著重進行段的訓練,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指導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的特點有序地進行描述。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目標為:
1、了解翠鳥外形的美麗和它行動十分敏捷的特點。產生喜愛翠鳥,喜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先基本概括后具體的描述方法,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有序觀察和具體描述。
教學重難點:
學習先概括后具體描寫的方法進行觀察和描寫。
教具準備:翠鳥圖片
二、說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生實際,我采取了以“你喜歡翠鳥嗎?為什么?”為中心,引導學生畫出相關的語句,并朗讀自己畫的句子。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小組之間進行探究、合作學習。通過直觀教學法,用翠鳥圖片展示,讓學生理解作者先概括后具體,按一定順序描寫的方法。朗讀體會法,指導學生在默讀中學會思考,在朗讀中想象翠鳥捕食時目光銳利、動作敏捷。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說學法
以思想教育為靈魂,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引導學生讀一讀、畫一畫、看一看、讀一讀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朗讀和創新、實踐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二)明確任務
你喜歡翠鳥嗎?為什么?從文中畫出相關的語句,并把你畫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三)小組內交流
結合昨晚預習作業,現在小組內交流。
(四)班級展示
1、翠鳥外形顏色鮮艷、小巧玲瓏。
學生看圖觀察,體會作者先概括后具體,并按一定順序觀察的寫作方法,有感情地朗讀。
2、翠鳥目光銳利、動作敏捷。
抓住2小節中“疾飛”、“一眨眼”,說明翠鳥飛行速度快。3小節“機靈”、“難以逃脫”來說明翠鳥目光敏捷。“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說明翠鳥動作敏捷。有感情地朗讀這兩自然段。
3、住處 陡峭的石壁上的石洞里
抓住“老漁翁”的話體會作者由“愿望---失望---希望”體會作者愛鳥的心情。
(五)、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愛護鳥類,愛護大自然,愛護環境。
(六)、小練筆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仿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五、板書
翠鳥
外形 顏色鮮艷 小巧玲瓏
活動 目光敏銳 動作敏捷
住處 陡峭的石壁上 (愿望----失望----希望)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翠鳥》這一課在義務教育六年制蒙古族小學五年級教科書(試用本)中的一篇講讀課文。《翠鳥》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這篇課文用生動活潑、活靈活現的語言細致入微地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活動特點及它的生活習性。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桿、腹部、襯衫、清脆、逃脫”等詞語,摘抄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特點的句子。
2、技能目標:能讀懂課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外形特點寫具體的,理解課文按照一定順序描寫翠鳥外形特點的寫法,并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情感目標:(1)通過了解翠鳥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培養學生觀察興趣及方法,激發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激發學生愛漢語,愛說普通話興趣
三、說學情:
本班的學生純真善良,富有愛心。在他們居住的地方,時常可以看見麻雀、鴿子等小鳥,像翠鳥這樣的水鳥他們卻很少見到,但翠鳥又如此漂亮,文本文采飛揚,孩子們對《翠鳥》這篇課文的學習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但由于孩子們年齡特點,他們活潑好動,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故教學設計一定要注意直觀與趣味性,讓孩子們在“賞”中學,在“玩”中學。
四、說教學重難點:
鑒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學情分析,我認為本文的教學,1、重點是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和活動特點,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重點解決辦法:借助課件、動畫讓學生直觀感受翠鳥的外形和行動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體味,學習作者具體生動地描寫事物的方法。
2、難點是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和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
難點解決方法:(課件展示。)共同討論。圍繞課后思考題,讓學生了解翠鳥外形與它的行動特點和生活習性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準備采用1、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將學習內容生活化、情景化。2、啟發式講讀法: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議議,巧妙借助媒體的簡捷直觀幫助學生解決重點,突破難點。3、讀寫結合:抓住課文的教材特點,進行仿說,為本單元的寫作訓練目標的達成做充分準備。
。ǘ、說學法:1、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總分段式的結構和構成(遷移法)。2、在講讀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法)。
。ㄈ┱f理念: 1、教是為學服務的,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學習方式上,我特別注重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為自主閱讀后的深層次需求。3、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或陌生往往是理解文本的最大障礙,而多媒體資源的豐富性、直觀性、生動性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媒體資源來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又能極大的豐富學生的認知和積累。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看圖揭題,導入新課
1、《翠鳥》一課的導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我們從小在草原上長大的你們認識那些動物.如:…引導他們說到鳥類之后讓他們說說它們的顏色等等。同學們知道的真多!好!今天,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一位漂亮的新朋友。同學們,你們想認識嗎?”課件展示:翠鳥圖片,展示一組翠鳥的圖片,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我們一起和它打聲招呼吧——齊讀課題,再親切一點。”
2.現在請同學們看一段音頻課件,同學們想不想看呀?
你們想了解翠鳥嗎?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翠鳥》這一課。
如此導入新課,學生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出示課件(課文朗讀)。(注:此時點課件中的“動畫朗讀” )學生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翠鳥的?本班學生朗讀水平比較薄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閱讀課文有困難,因故我決定利用錄音范讀,降低學生自主閱讀的難度,同時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并讓學生先從聽覺上感受文章的美。
這樣設計,制造懸念引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讀書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同時學習在傾聽中思考。
2、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巡視輔導。
3.通過自讀課文你們讀懂的了什么?(外形、捉魚、住處。)
在交流中,教師相機出示課件(識字寫字指導并試著讓學生組詞、加強識字能力的教學。指導詞語時充分利用雙語教學的特點蒙漢對譯,這樣有利于學生更深理解詞義)
設計意圖: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生字詞的能力,教師只需要適當幫扶就可以了,課件的充分運用,枯燥乏味的生字教學一下子變得生動而有趣、直觀而且規范,學生學起來輕松愉快。
。ㄈ、品讀課文,感受文美。
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出示動畫的課件演示翠鳥外形)。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動畫課件可以把課文內容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過渡語:翠鳥不僅漂亮而且機靈,還擅長捕魚。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翠鳥是怎樣捕魚的嗎?引導學習二三自然段。
引導學生讀好“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一下子飛走了”、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等句子(此時向學生動畫演示翠鳥捕魚的情景)運用有形、有聲、有情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直觀感受翠鳥捉魚的動作敏捷,調動學習積極性,這樣能比較直觀地理解詞語的含義,變抽象為具體,當學生感悟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后,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引導學生學習第四、五自然段。通過討論、交流、回答問題等方式理解更深層次的含義。
回顧全文的同時做總結。
過渡語:這么可愛的翠鳥,你們想不想把它的形象永遠地留在腦海中呀?誰喜歡翠鳥外形部分?愿意來親手畫一畫翠鳥?——請同桌或小組合作,拿出畫筆,把老師事先發給大家的翠鳥(輪廓)涂上美麗的顏色。(學生畫翠鳥,在活動中背誦,邊畫邊用語言描述——這一設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背誦課文。然后指名背誦,展示作品,交流背誦經驗,評議作品。)
過渡語:同學們,翠鳥不僅美麗而且機靈,老師真想捉一只來飼養,大家說老師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
師:小鳥跟我們人類一樣生活在地球上,它也有它自己生活的權利,她也需要自由,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自私而傷害它們,不僅如此還要好好地保護它們,跟他們和平相處,跟他們交朋友,這樣我們的地球才會越來越美麗……
這一環節的設計,文道結合,滲透了生態環保教育,從而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了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七、說拓展活動
通過角色體驗,激發學生的參與能力和表演能力。
。1)、翠鳥漂亮嗎?來,你來做做這只美麗的翠鳥,作個自我介紹吧!
。2)、你還記得老漁翁說的話嗎?誰能模仿老漁翁的語氣來說一說。讓學生理解老魚翁說的話的意思。
八、說作業設計:
寫一篇以“我最喜歡的鳥”為題目的作文,可以介紹自己所熟悉的鳥的外形、活動特點、生活習性等知識,也可以講述自己和鳥發生的有趣的故事。目的是利用課文中所學的知識、積累的詞字寫作。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具體生動描寫事物的能力。
九: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簡單但能充分體現本課的主要內容。簡單明了。
外形:顏色鮮艷、小巧玲瓏
5、翠鳥 喜愛之情
動作:鳴聲清脆、迅速敏捷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
大家上(下)午好!(鞠躬)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翠鳥》(板書寫題目)。關于這一課,我主要是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流程,以及說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來闡述本課的設計思路。
一、縱橫聯系,說教材
《翠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該組以“愛護周圍環境”為專題,從不同角度描寫了人類與動植物之間的故事!洞澍B》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翠鳥,在描寫它的外型特點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吁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過渡句:為了領會編者的意圖,達到應有的效果,根據教材內容、課標要求及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對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意識。
【立足于“教材”特點以及新課標對該階段學生的實際要求,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了解翠鳥外型和動作上的特點。教學難點是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為了上好這堂課,我準備了生詞卡片、掛圖、課件、投影儀。
【作為教師除了備好教材外,當然還要了解和研究我們的教學對象
學生!
二、以人為本,說學情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聰明活潑,思想活躍,敢于提出問題,敢于向書本挑戰,具有極強的創新意識。因此,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張揚個性的平臺,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識,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面對這樣的教材,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該怎么教,學生又該怎么學呢?接下來我說說教法學法】
三、靈活多樣,說教法與學法
。ㄊ紫,我來說說教法)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精讀散文 ,優美的語句比較多,因此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我將采用“情境教學法”、“多媒體展示法”、“導讀法”等教學方法。
(其次,說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主要引導學生運用“品讀感悟法、自主合作法”等方法進行學習,通過讀讀、劃劃、找找、寫寫等,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
四、多元解讀,說流程。
。ㄈ绾螒眠@些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流程呢?)我打算將本課的教學分為兩個課時,下面就第一課時做詳細的介紹,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來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并重點品讀翠鳥外型美這個部分,同時讓學生嘗試模仿課文的表達手法來寫一寫身邊的小動物。
(第一環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
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課堂伊始,我點擊播放根據課文插圖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看圖并思考:在生活中你見過這種鳥嗎?你覺得這只鳥漂亮嗎?你們誰家里有養鳥的?養的是什么鳥?揭示課題《翠鳥》。
【這樣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都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研究者、探索者去深入文本,于是拉近了生本之間的距離!
。ǖ诙h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首先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可以多讀幾遍。隨后,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請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認讀生字并組詞,我適時給予糾正讀音,引導他們理解詞語的意思,并指導形難字的書寫。
2、接著,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并思考:課文寫了翠鳥的哪些特點?帶著問題,引導學生共同來感知課文內容。 在這里,我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他們讀文情況的同時,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寫的是翠鳥的外形美和動作美。
【本環節我讓學生通讀課文,這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情境,為感情朗讀打下基礎,為理解評議做好鋪墊。也遵循了閱讀教學從“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
。ǖ谌h節,品讀欣賞,體會感悟)
閱讀教學,“讀”占鰲頭。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那為了讓這一對話更加深入,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我將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品味,讀中想像,把學生
帶進文本。所以這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我讓學生再讀課文第一個自然段,想想這段中從哪幾部分描寫翠鳥的外型,寫出了翠鳥的哪些特點?請同學們在相關的詞句旁邊寫下批注,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再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展開討論,并匯報。
3、根據學生的匯報,我適時引導他們抓住重點句:“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并通過觀察圖畫、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著重從:“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等表示顏色的關鍵詞中去體會翠鳥顏色鮮艷的特點。同時也引導學生來重點學習:“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抓住關鍵詞語:“小巧玲瓏”、“透亮靈活”、“又尖又長”等,引導學生體會翠鳥的形狀特點。從而來品味作者筆下翠鳥的美。
【這個環節我采用朗讀感悟、角色體會的方法,以讀促學,以讀代講,在熟讀、品讀中體會翠鳥的可愛、寫法的精妙,文字的優美,并培養愛鳥、愛自然萬物、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意識和感情。】
。ǖ谒沫h節,回歸整體,進行總結)
總結課文時,我讓學生先說說學習本節課后的感受?待學生交流完我適時總結學法,并讓學生模仿本文的表達手法寫一寫身邊的小動物。
【一節課的結束并不代表學習的終結,而是要引導學生將學習引向課外,并向下一節課延伸!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課文最后的一個省略號給了我們無窮探究的樂趣,帶來了無窮的遐想,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繼續提出一些月球之謎,課外積極探究,小組長做好記錄,及時向家長、老師、同學匯報探究結果,為開展“月球之謎探究成果”展示會做好準備。
【為了鏈接學生的課堂內外,拓展學生的眼界,深化學生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及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用語文,學語文,我布置了以上課外作業,引導學生進行如下探究:課后資料袋的內容;月球的起源;月球的年齡;人類的登月與移民等等!
五、說板書設計(師述:我是這樣板書的:)
5翠鳥
外型特點 爪子 喜愛之情
羽毛
眼睛
嘴巴
【板書是微型教案,從這簡簡單單的詞語中簡潔明了地將課文重點和作者的寫作思路傳達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說課設計,敬請在座各位評委的點評,不足之處,請多多批評指導!謝謝。ň瞎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翠鳥》是一篇寫動物的文章,抒發了熱愛大天然,熱愛鳥類的頭腦情感,加強掩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孩子單純而富有愛心,分外喜好小動物,可以預見學習本文時會有比力濃重的興趣。但他們的精力每每不易會合,對單純的文本解讀有肯定的困難。因此教學計劃肯定要細致直觀性和意見意義性。雖然,也有一部門學生頭腦迅速,體現欲強,要充實使用他們起帶頭作用。
三、說重難點。
鑒于以上的對課本和學情的闡發,我以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品讀課文上,而在學習的同時感悟翠鳥的美以及人類要敬服、掩護鳥的原理則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四、說教學目標。
根據三年級的大綱要求、教學要求和課文的特點,我確定以下3點為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18個新詞的意思。
2、能力目標:能讀懂課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吧翠鳥的顏色寫清楚的,并能背誦這一段。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翠鳥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激發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五、說教、學法。
1、教法:(1)、直觀教學法。
(2)、朗讀體會法。
2、學法:(1)、遷移法。
(2)、發現法。
六、說教學流程。
(一)、教學準備:翠鳥圖片,課文錄音。
(二)、教學過程:
1、賞圖激趣,引出課文。
教學開始時,展示一組翠鳥的圖片,來吸引學生,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2、熟讀文本,感受鳥美、人美。
(1)、錄音范讀。
三年級的學生朗讀水平比較薄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閱讀課文有困難,因此我決定利用錄音范讀,降低學生自主閱讀的難度。
(2)、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已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對自讀課文這個學習任務,自主學習時可行的,教師起的是幫導作用。
(3)、細讀課文,感悟鳥美、人美。
自學生字后我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學課文,給學生提供一個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時間和空間。然后安排四人小組進行學后交流,讓學生學會從他人處獲取知識和經驗,同時也起到幫助學困生讀懂課文的作用。
3、競讀、展示讀。
我組織學生開展競讀或展示讀活動,在進一步品讀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敢于展示自我、樂于與他人分享成功和快樂的品質。
4、角色互換,培養愛鳥、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情感。
學生扮演翠鳥,我以記者的身份對翠鳥進行采訪。我設計了下面的采訪問題:
(1)、翠鳥你們長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紹啊?
(2)、你們對我們人類還有什么要求呢?
第一個問題的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回顧文本,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并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改述課文的能力。
第二個問題通過學生與鳥換位的思考,讓學生以翠鳥的視角審視現狀中人和動物的關系,內化的衍生出愛鳥、愛自然萬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情感。
5、拓展探究,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創造欲。
課內的知識是有限的,課外的知識是無限的,生活處處皆語文。所以在學完本課后,我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廣闊的課外領域去飛翔。我設計了以下2個作業:
(1)、必做題: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2)、選做題: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用彩筆在圖畫本上畫一副畫。
作業的部署既分身全體,也存眷個別,表現學習的自主性,并通過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著力造就學生的語文綜合本領和實踐本領,全面進步學生的本質。
七、說板書計劃。
好的板書計劃是文章布局的減縮,能表現作者的思緒和課文的重點。我的板書計劃,簡樸明白,使同學們可以大概憑據它更好的掌握課文內容,有助于訓練目的的告竣,而且在學習課文時,師生配合完成板書,強化鼓勵機制,進步講堂服從。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翠鳥》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六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寫動物的文章,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全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寫翠鳥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主要寫翠鳥的活動特點,第三部分主要寫翠鳥的住處特點。
2、學情
三年級的孩子純真而富有愛心,特別喜歡小動物,可以預見學習本文時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但他們的精神常常不易集中,對單純的文本解讀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設計一定要注意直觀性和趣味性。當然了,也有一部分學生思維敏捷,表現欲強,要充分利用他們起到帶頭作用。
3、重、難點鑒于以上的文本分析和學情分析,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品讀課文上,而在學習的同時感悟翠鳥的美及人類要愛護、保護鳥的道理則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4、教學目標
根據三年級的大綱要求、教學要求和課文特點,我確定了以下3點為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18個新詞的意思。
(2)能力目標:能讀懂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顏色寫清楚的,并能背誦這一段。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翠鳥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培養學生觀察興趣、激發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二、教學過程與教法、學法分析
1、教學準備
。1)自己設計的作業紙
。2)課件:翠鳥的圖片、錄音、錄像
2、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學習目的和學生實際,我采取了兩種教法:
。1)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和簡筆畫創設情景,拉進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了解,教師寓教于樂,學生樂學樂用。
。2)朗讀體會法:教學時根據本課的特點,指導學生在默讀中學會思考,在朗讀中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學法
。1)遷移法: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總分段式的結構和構成。
。2)發現法:在講讀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教學過程預設
。1)賞圖激趣,引出課題
教學伊始,展示一組翠鳥的圖片,那斑斕的色彩和俏麗的體態,如一塊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學生的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2)熟讀文本,感受鳥美、人美
、黉浺舴蹲x
三年級的學生朗讀水平比較薄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閱讀課文有困難,因此我決定利用錄音范讀,降低學生自主閱讀的難度。
②自瀆課文,自學生字詞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已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對自瀆課文這個學習任務,自主學習是可行的,教師起的是幫導的作用。(這充分體現了教學的任務性)
、奂氉x課文,感悟鳥美、人美
自學生字后,我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學課文,給學生提供一個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心智在靈動的文字和美麗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后,我安排四人小組進行學后交流,讓學生學會從他人處獲取知識和經驗,同時也起到幫助學困生讀懂課文的作用。(這充分體現了教學大綱中的人文性)
。3)競讀、展示讀
我組織學生開展競讀或展示讀活動,在進一步品讀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敢于展示自我、樂于與他人分享成功快樂的品質。
。4)角色互換,培養愛鳥、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情感
學生扮演翠鳥,我以記者的身份對翠鳥進行采訪。我設計了下面的采訪問題:
、俅澍B們,你們長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紹。
、谀銈儗ξ覀內祟愡有什么要求嗎?
第一個問題的設計意圖在于引導學生回顧文本,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并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改述課文的能力。
第二個問題通過學生與鳥換位的思考,讓學生以翠鳥的視角審視現狀中人和動物的關系,內化的衍生出愛鳥、愛自然萬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5)拓展探究,激發求知欲和創造欲
課內的知識是有限的,課外的知識是無限的,生活處處皆語文。所以,在學完本課后,我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廣袤的課外領域中去飛翔。我設計了以下2個課外作業:
、俦刈鲱}:選你喜歡的自然段背下來。
、谶x作題: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用彩筆在圖畫本上畫一幅畫。
作業的布置既兼顧全體也關注個體,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并通過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5、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我設計的板書,使同學們能夠根據它更好的掌握總分段式的結構,有助于訓練目標的達成,并且在學習課文時,師生共同完成板書,強化激勵機制,提高課堂效率。
三、教學評價分析
我國教育學家葉圣陶曾指出:“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用不著教。”我認為改革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這是非常重要的。新課標中指出,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學習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時,我尊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不居高臨下的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揚。
以上就是我對《翠鳥》一課的粗淺見解,請老師指出我的不足,讓我的專業水平有更大的提高和發展。
老師評價:
任廣政老師
1、說課內容:在招考時,內容不易掌握,所以要對基本流程、框架要熟悉。
2、基本禮節,普通話,聲音高低、節奏,語速恰當,突出重點,精神飽滿、充滿自信,板書效果。
武秋芝老師
優點:專業,教育理念新,對文本的解讀深入,教學過程設計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說課的解說清晰,儀表端莊。
缺點:理念高,目標不具體,語文教學要有聽、說、讀、寫,說課時感性不夠,缺乏愛心和激情。
要求:目標具體,訓練實在,表達感性。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理解
《翠鳥》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狀物散文。全文共5個自然段,從翠鳥的外形、羽毛的色彩、生活特點、動作敏捷等方面,著重細致地描寫了生活在崖壁上的翠鳥。課文圍繞“翠鳥的羽毛非常鮮艷”,準確地運用描寫、擬人、比喻等手法,從翠鳥頭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強調了翠鳥之翠的靜態美;又抓住“疾飛”“叼魚”的動作,描繪了翠鳥敏捷機靈的動態美。結構嚴密,思路清晰,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本文在語言上的最大特色便是用詞精確形象,充滿動感,富于感染力,在表達上更是具有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的獨特之處。
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保護周圍環境,善待身邊的動物植物”,通過本組教材的閱讀,增強學生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意識。因而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讀課文,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培養學生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這同時也是學生學習上的難點。
基于以上分析,從新課程目標建構的三個維度出發,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為: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聯系語境理解“清脆、疾飛、銳利”等詞的意思。
2、自主學習、潛心會文,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3、靜心涵詠,讀中悟情,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表達對翠鳥的喜愛!
以上目標著力反映了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也注重了文本的價值取向,能較好地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
二、設計理念
在瑯瑯書聲中,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觸摸文字,想象情境,這樣不僅能體驗語言的節奏感、崇高感,還能培養對文字的敏感性,感受和再現文章的情思美感,使學生思維與情感的強烈震顫中體驗美。
三、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我的主導方法是“扣詞品句”,緊抓住關鍵詞句,立足于語言文字,引領學生參與感悟,深入細致地體察。其次,采用“想象情境” “讀寫結合”等方法讓學生進行語文實踐。
學法上主要采用自主感悟、移情體驗,放手讓學生潛心會文,使課堂樸實、踏實、高效。
四、教學流程”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我將安排兩課時來組織本課的教學: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字詞、了解大意,并學習翠鳥的外形特點。
第二課時:深入探究、深受翠鳥的可愛,體會獨特的表達方法。
下面,我著重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我安排了這樣四個板塊進行教學:配樂誦讀、回顧外形; 扣詞品句,感悟特點; 移情體驗,感受喜愛;內化語言,表達抒懷.
一、配樂誦讀、回顧外形
1、出示翠鳥停立葦稈的圖片,導入: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翠鳥的模樣已經留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再一次悄然地想起它。
2、學生配樂誦讀第一自然段。
【意圖:新課伊始,不作任何繁復的導入,心中只有有一句話:簡簡單單教語文啊,于是就讓瑯瑯的書聲和著優美的音樂喚醒情感的積累,開啟新課的大門!
二、扣詞品句,感悟特點
。ㄒ唬⑼ㄗx預覽,提煉詞句。
1、順勢而導:是的,這靜立葦稈的翠鳥就是一幅工筆細描圖,那叼魚時的翠鳥又會是怎樣的呢?
2、學生自由讀3、4兩段話,邊讀邊思,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兩段話,你會選擇什么詞?
3、預設學生會用動作敏捷,動作迅速、機靈、動作飛快等詞來概括。相機板書。
【意圖:對于中段的學生而言,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與培養其他能力同等重要。此環節的安排,既從整體上把握了主要內容,又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ǘ、聯系語境,深入感悟。
1、導入:這兩段話的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這種感覺,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看看什么地方最讓我們能感受到翠鳥的動作之快,邊默讀邊圈圈點點、劃劃寫寫;教師巡視指導。
2、讀后交流有關語句,我預設了這樣三處:
語句一: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
。1)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2)緊扣“疾飛”“一眨眼”深入細致地理解!凹诧w”的“疾”聯系語境理解意思,“一眨眼”抓住時間之短,突出翠鳥行動之快。
。3)引:同學們,再細細讀讀這句話,你將還能發現兩處藏得很深的地方。
(4)抓住“貼著”“輕輕地”,導:為什么這里也讓你感覺到翠鳥動作很快?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體會翠鳥動作之輕盈。結合學生的體會相機進行朗讀訓練。
。5)小結提升:是的,作者的觀察多么仔細,用詞多么準確啊,讓我們再一次朗讀這句話,細細體會。
【意圖:這句話充分表現了翠鳥行動迅速而敏捷的特點!凹诧w、一眨眼”等詞外顯性強,但“貼、輕輕”等詞則需要作進一步的思考才能感悟到。因而我在此處精心預設,以便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導的作用,讓孩子感受翠鳥“動若脫兔,靜若處子”之美。當然,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我關注的是學生的學情,靈活運用預案,以學定教!
語句二: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這句話用對比反襯的手法來寫翠鳥,明白易懂,我準備略處理,引導學生扣住“悄悄”“盡管,還是,難以逃脫”等詞,指導讀好即可!
語句三:翠鳥蹬開葦桿,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桿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1)導入:同學們,這句話非常美妙,如果你用心讀,就會讀出一段連續會動的畫面。
。2)讓學生反復讀句子,邊讀邊想象畫面。
。3)交流:相信大家都讀出了畫面。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預計學生會抓住“蹬、飛、叼、貼”等動作以及葦稈和水波的動影想象開去。結合想象說話,指導入情入境地讀書。
。4)對比參讀。出示句子:翠鳥蹬開葦稈,飛過去,叼起小魚,往遠處飛走了。同學們,認真讀讀這兩個句子,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嗎?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領略原句的生動具體,感受表達的貼切。
。5)小結:同學們,這就是抓住特點把句子寫具體。
【意圖:“蹬、飛、叼、貼”一系列的動作一氣呵成,生動又極富畫面感,如何讓孩子們感受這一精彩的語言?我以想像畫面,對比參讀來進行教學,先讓學生反復讀語句,邊讀邊在腦海中想像畫面,再以“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引導學生內化文本語言,結合朗讀指導,讀出情思,讀出意境!】
【回顧整個教學板塊,我引領著孩子在語詞的叢林中游歷,從提煉詞句到還原豐富文本,從扣詞析句與到指導朗讀,無一不是在進行實實在在的語文實踐,因為語文素養的提高就得靠語文實踐!
三、移情體驗,感受喜愛
1、過渡:多么惹人喜愛的翠鳥,難怪我們想捉一只來飼養,但聽了老漁翁的話,我們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2、出示漁翁的話。請學生自由練讀,假如你就是老漁翁,你會怎么說這番話?通過評價促使孩子把話說得親切、和藹、又意味深長。
3、引:聽了這話,你又有什么想法?(預計孩子會朝愛鳥、護鳥方面說開去。)
4、順勢而接:是的,愛鳥,就還它們清靜的生活,愛鳥,就還它們自由的生活,愛鳥,就讓我們——生接讀句子“在翠鳥飛來的時候,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桿上多停一會兒”。
【意圖:讀到這兒,情感的目標水到渠成了,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講解分析,一切皆在孩子的瑯瑯書聲之中了!
四、內化語言,表達抒懷
1、導: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善待鳥兒,那么做一只翠鳥該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F在就讓我們變成一只只翠鳥吧!請你向更多的人介紹一下自己好嗎?你可以從自己的一個或幾個方面來介紹,也可以從課文中借用適當的語句!
2、學生自由練寫。
3、寫后交流。
【文本是教學的載體,“課文無非是個例子”,中年級我們應站在寫作教學的角度來進行閱讀教學。一句句質樸但一語中的至理在心中碰撞。面對這樣文質兼美的課文,我們還該做點什么?就從學習積累、借鑒模仿語言開始吧!通過讀寫結合,再一次讓學生習得語言,并加以運用!
五、說板書設計
翠鳥
外形——動作
抓住特點寫具體
本板書既簡潔明了,又提綱挈領,既概括了文章主要內容,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一目了然。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 篇1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片主體課文《翠鳥》。我準備從以下六個方面談談本課的教學。
一、文本解讀:
《翠鳥》一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翠鳥。它毛色鮮艷、叫聲清脆、動作敏捷,令孩子們十分喜愛,以至于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但在老漁翁的開導下,孩子們打消了這個念頭,把翠鳥當作朋友。這篇課文在展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吁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文本文采飛揚,寫法特點鮮明,是培養學生語感、指導學生寫作的好范文。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純真而富有愛心,特別喜歡小動物,可以預見對學習本文將會有較濃厚的興趣。但他們活潑好動,精神不易集中,對單純的解讀文本有一定困難,故教學設計一定要注意直觀與趣味性。
三、教學重難點:
鑒于以上的文本及學情分析,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讀課文上,在讀通讀好課文后,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而體會寫法則是學習上的難點。
四、教法學法:
在教學本文時我將摒棄生硬的講授寫作特點的做法,采用朗讀感悟、角色體會的方法,以讀促學,以讀代講,在熟讀、品讀中體會翠鳥的可愛、寫法的精妙,文字的優美,并培養愛鳥、愛自然萬物、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意識和感情。
五、教學目標:
1、自學11個生字,能自主選擇重點或難學字與同學交流。
2、讀通讀透課文,感受翠鳥美、文字美,培養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3、品讀研討,領會本文寫作方法。
六、教學過程預設:
。ㄒ唬、賞圖激趣,引出課題,探究“翠”之所在。
教學伊始,展示一組翠鳥的圖片,那斑斕的色彩,那俏麗的體態,如一塊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學生的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接著我以這一“翠”字做探究點,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翠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弄懂這個字的意思的?”學生可能會回答是通過看圖弄懂的,也可能是通過讀課文弄懂的,或者是通過問別人弄懂的,無論作何回答,我都會加以肯定,讓學生懂得這些就是獲取知識的好途徑、好辦法。
。ǘ⑹熳x文本,感受鳥美、文美。
1、錄音范讀:
本班學生朗讀水平比較薄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閱讀課文有困難,故我決定利用錄音范讀,降低學生自主閱讀的難度,同時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并讓學生先從聽覺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已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對自讀課文這個學習任務,自主學習是可行的,教師起的是幫導的作用。
3、細讀課文,感悟鳥美、文美。
自學生字后,我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學課文:把課文讀上兩三遍,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并在有深刻感受的地方寫上批注。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心智在靈動的文字與美麗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后,我安排四人小組進行學后交流,讓學生學會從他人處獲取知識與經驗,同時也起到幫助學困生讀懂課文的作用。
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時,我引導學生尋找支持自己意見的依據,并引入到相應的段落或句子,進行品詞品句的訓練,引導學生談個人對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環節,我準備了可靈活切換的課件,以增強學習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鳥之美、文之美。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時,我尊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不居高臨下的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充分張揚。
。ㄈ、競讀、展示讀。
我組織學生開展競讀或展示讀活動,在進一步品讀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敢于展示自我、樂于與他人分享成功快樂的品質。
。ㄋ模⒔巧w會,培養愛鳥、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學生扮演翠鳥,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對翠鳥們進行采訪。我設計了下面的采訪問題:
。1)、翠鳥們,你們長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紹?
。2)、你們叼魚的本領很高,誰來說說你們是怎么叼魚的?
。3)、你們還想向我介紹些什么呢?
(4)你們對我們人類還有什么要求嗎?
前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圖在于引導學生回顧文本,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并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改述課文的能力。
第三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在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說說課本中沒講到的,自己懂得的有關翠鳥的知識,讓學生感受課外學習與積累帶來的好處。
第四個問題通過學生與鳥換位的思考,讓學生以翠鳥的視角審視現狀中人和動物的關系,內化地衍生出愛鳥、愛自然萬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五)、換位研討,領會寫法。
本文的寫作特點十分鮮明,但對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寫作方法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因此,我采取與學生換位的辦法,把學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
我設計了這樣的請求:我要寫一篇介紹鸚鵡的文章投到報社發表,我的文章該怎么寫才寫得生動吸引人呢?請大家一翠鳥為例幫幫我好嗎?
(六)、拓展探究,激發求知欲和創造欲。
課內的學習是有限的,而課外的知識卻是無限的,生活處處皆語文。所以,在學完本課后,我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廣袤的課外領域。設計下面的作業。
網上及我們學校圖書館里有不少介紹翠鳥和其它動物的文章或書籍,你們可以去看看,一定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以上是我對《翠鳥》以課教學的粗淺認識,不當之處請各位斧正。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翠鳥》是北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鳥兒”中第一課。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詳細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鮮艷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啟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 翠鳥的外形時,抓住漂亮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著重進行段的訓練,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指導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的特點有序地進行描述。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目標為:
1、了解翠鳥外形的美麗和它行動十分敏捷的特點。產生喜愛翠鳥,喜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先基本概括后具體的描述方法,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有序觀察和具體描述。
教學重難點:
學習先概括后具體描寫的方法進行觀察和描寫。
教具準備:翠鳥圖片
二、說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生實際,我采取了以“你喜歡翠鳥嗎?為什么?”為中心,引導學生畫出相關的語句,并朗讀自己畫的句子。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小組之間進行探究、合作學習。通過直觀教學法,用翠鳥圖片展示,讓學生理解作者先概括后具體,按一定順序描寫的方法。朗讀體會法,指導學生在默讀中學會思考,在朗讀中想象翠鳥捕食時目光銳利、動作敏捷。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說學法
以思想教育為靈魂,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引導學生讀一讀、畫一畫、看一看、讀一讀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朗讀和創新、實踐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二)明確任務
你喜歡翠鳥嗎?為什么?從文中畫出相關的語句,并把你畫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ㄈ┬〗M內交流
結合昨晚預習作業,現在小組內交流。
。ㄋ模┌嗉壵故
1、翠鳥外形顏色鮮艷、小巧玲瓏。
學生看圖觀察,體會作者先概括后具體,并按一定順序觀察的寫作方法,有感情地朗讀。
2、翠鳥目光銳利、動作敏捷。
抓住2小節中“疾飛”、“一眨眼”,說明翠鳥飛行速度快。3小節“機靈”、“難以逃脫”來說明翠鳥目光敏捷!暗砰_”、“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說明翠鳥動作敏捷。有感情地朗讀這兩自然段。
3、住處 陡峭的石壁上的石洞里
抓住“老漁翁”的話體會作者由“愿望---失望---希望”體會作者愛鳥的心情。
。ㄎ澹、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愛護鳥類,愛護大自然,愛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