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孔雀輕輕跳》音樂說課稿(精選2篇)
《金孔雀輕輕跳》音樂說課稿 篇1
(一)說教學內容
《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一段體,五聲F宮調式。曲調清新、優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進行,配以 |x —|為主的節奏,自然、流暢,似傣家小姑娘與小孔雀那輕巧的舞步,姿態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在教學本課時,我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音樂游戲、律動、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動,盡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充分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難點:
1、認知目標:初步了解傣族音樂與民俗,通過學習《金孔雀輕輕跳》感受所描繪的動物形象——美麗的孔雀動物
2、能力目標:能用優美的歌聲演唱歌曲,會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并用舞蹈動作編創意境表現歌曲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激發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并變興趣為動力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鑒賞基本的傣族舞動作編創意境表現歌曲,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音樂,大膽表現自我,克服怕羞、膽怯的心理。
(三)教學前期準備:
資料準備:利用網絡資源收集與孔雀有關的圖片,制作幻燈片,并收集傣族風情和孔雀舞片段制作課前導入內容。制作頭飾已備學生進行角色表演。
知識準備:讓學生去動物園或者在書籍、電視、電腦上觀看有關孔雀動物的知識。準備本課節奏型的卡片和打擊樂器(碰鈴、鈴鼓)以及伴奏樂器:手風琴
空間準備:將課桌往后移騰出空間有利于學生活動。
(四)說教法
1、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游戲、音樂、舞蹈動作、情節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2、創設情境。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與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們對歌曲情境的體會。方法生動,簡潔。
3、激勵創新。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音樂,這種學習方式不但使知識掌握的更牢固,還使學生獲得快樂,并享受了成功的歡愉。
(五)說學法
在教學中,我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音樂游戲、律動、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動,盡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充分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六)說教學過程
我采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活動流程為:欣賞激趣,引入課題,自主探索,生成新知、賞析作品,體驗形象、創作表現,才藝展示。
欣賞激趣,引入課題
1、欣賞可愛的動物----孔雀,了解孔雀的形象特點以及它是怎樣開屏的,點題《金孔雀輕輕跳》。
2、新課導入
同學們張老師的服裝漂亮嗎?這可是少數民族----傣族服裝噢?引入(傣族風情)介紹孔雀、潑水節、葫蘆絲、孔雀舞并模仿。(教學視頻)【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
自主探索,生成新知
(1)復習歌曲并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引導學生在演唱歌曲時注意糾正哪些不足之處,教師手風琴伴奏再表演唱一遍,并給予同學們肯定和表揚。
(3)演示打擊樂器(鈴鼓、碰鈴)讓學生聽辯樂器聲音的長短,并且了解幾種演奏的方法。
(4)復習歌曲的節奏型ⅹⅹ ⅹⅹ ∣ⅹ-∣認識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并且將(八分音符描繪為“踩在滑板上的小朋友”)、(二分音符描繪為“拖著板凳的小朋友),懂得二分音符比八分音符的節拍要長(卡片:跑跑 跑跑︱走 -︱)來理解,并且掌握歌曲的節奏。【根據智障學生的感知特點,運用直觀形象的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與感悟抽象的概念。】
(5)出示課件,讓學生知道用什么樂器為歌曲伴奏,并且讓學生嘗試鈴鼓伴奏,從而總結出:在長音(二分音符)搖鈴鼓,教師可適當提醒:孔 雀 ∣抖羽毛 -∣“抖羽毛 -”(搖鈴鼓),請個別同學上臺用鈴鼓為歌曲伴奏。
(6)引導學生總結鈴鼓是在二分音符處轉手碗,分組(大部分同學)打鈴鼓節奏:孔 雀 ∣抖羽毛 -∣一位坐輪椅同學領唱歌曲,還可以引導同學們(站立):孔 雀∣開屏 -∣“開屏 -”就要雙手畫圈(二分音符)搖鈴鼓。【本環節在教給智障孩子知識的同時,也訓練他們的節奏感和相互配合的能力】
賞析作品,體驗形象
請同學們交換樂器伴奏歌唱時,教師先跳傣族舞讓學生感受優美的舞姿和動聽的歌曲,激發學生學習傣族舞的興趣,教師教授幾個傣族舞基本動作(講解三道彎的特點)【考慮智障學生的情緒不穩定、注意力極易分散,安排律動來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也培養了他們動作的協調性和樂感】
創作表現,才藝展示
課件出示孔雀舞畫面和音樂,讓學生自主編創孔雀舞為歌曲創編舞蹈,為了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舞蹈創編、體驗音樂,大膽表現自我,克服怕羞、膽怯的心理,給予每一位上臺大膽創編舞蹈的同學獎勵金孔雀頭飾,全體同學起立共同學習,教師給予引導和適當的動作示范。最后教師與學生共同載歌載舞(孔雀開平舞蹈動作)結束本課,在歌表演中,教師給每個學生表演的機會(坐輪椅的同學自主選擇表演唱歌曲或者樂器演奏),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親身去感受和體驗歌曲的情境,使他們獲得快樂,享受成功的歡愉。【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盡量多得到訓練,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最大程度地調動了智障學生的各種感官來參與學習活動,提高了教學效率,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和快樂。
(七)教學反思和評價
在整節課中學生學習興趣很濃厚,學生非常喜歡歌曲優美的旋律,并且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每一環節當中。但在使用樂器為歌曲伴奏環節,學生對打擊樂器接觸的不多,在伴奏環節學生的精力全部放在打擊樂器上,所以忽視了歌曲情感的表現,眼睛還是脫離不開課件,總是目不轉睛地看著多媒體課件樂譜的樂器伴奏圖來演奏樂器,雖然掌握了歌曲的二分音符,以及它的鈴鼓伴奏,但歌曲情感表現方面變得遜色了很多,而舞蹈編排環節的情境表演唱歌曲相對比較有感情,學生對打擊樂器有著濃厚的興趣,應在其它課時也給學生增加和多接觸打擊樂器,為掌握每一課的歌曲節奏服務,甚至可以延伸到用葫蘆絲、豎笛、口琴等樂器為歌曲伴奏,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把握歌曲的節奏和情感處理。而且在最后的表演與創作活動這一環節當中,學生還是有些拘謹,在舞蹈創作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還是限制在教師的示范動作范圍當中,沒有發揮出學生的.創作能力,這說明學生在有老師來聽課時的心理素質欠佳,還是有緊張和怕羞的心理,這有待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鍛煉學生的膽量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多參與在大庭廣眾的環境中也能大膽地表達個人的見解,能象演員一樣自如地表演,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才真正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
《金孔雀輕輕跳》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節拍為2/4拍,一段體結構,屬五聲E宮調式,曲調清新優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進行,如第一樂句:3135|5-|3612|2-|,第四樂句633|122|1612|2-|。配以|X-|為主的節奏,自然,流暢,好似傣家小姑娘與小孔雀那輕巧的舞步,姿態翩翩,表達了傣族兒童對家鄉的由衷熱愛之情。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學跳孔雀舞蹈動作,感受樂曲的旋律美。
2、初步學習用自然的聲音、優美的演唱《金孔雀輕輕跳》。
3、繼續練習給歌曲編配節奏,逐步提升對歌曲的表現力。
三、說重、難點
圍繞這個教學目標,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用自然、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歌曲優美、舒展的情緒則是本課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本課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我采取律動、歌表演、給歌曲伴奏等音樂手段,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并創造性地表現音樂。
五、說教學過程:
(一)多維度聆聽感受。
1、給樂曲拍節奏。
2、聽葫蘆絲吹奏樂曲:它的速度是怎樣的?
3、邊聽音樂邊學跳傣族舞,感受樂曲那優美舒緩的旋律。
(設計意圖:在多種形式的聆聽中,激發學生聆聽興趣,熟悉樂曲旋律,為自主學唱歌曲做鋪墊。)
(二)多形式自主學唱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師:傣族的舞蹈好看,歌也好聽,聽,傣族的小朋友給我們唱了一首歌,歌曲的情緒是歡快的還是優美抒情的?
2、聽第一段歌曲:能隨著音樂小聲哼唱嗎?比比誰學得快。
3、試唱第一段:師唱,生小聲伴唱;再換過來,生唱,師伴唱。
4、生齊唱第一段。
5、聽錄音小聲唱第二段,講解“小卜少,小卜冒”。
6、師生對唱,男女生對唱第二段。
7、生齊唱第二段。
(設計意圖:在學唱歌曲環節中,我遵循新課標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采用小聲跟音樂哼唱:比比誰學得快;師生互相伴唱;師生對唱多種形式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學唱歌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唱歌曲。)
(三)感悟理解,唱好歌曲
用什么樣的聲音唱才好聽呢?兩段連起來輕柔地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
(四)編創節奏,創造表現
1、請生背唱第一段。
2、設計不同的節奏給歌曲伴奏。
3、練習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唱,拍,跳集體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最后,完整地呈現一個綜合的表演,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使他們有一定的成就感。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變現個人的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