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樂園教案最新(精選3篇)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樂園教案最新 篇1
設計說明
本節課繼續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重點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這部分知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教學中,當學生計算到被除數的十位發現不夠商1時,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并加以恰當地引導,從分物的角度和除法本身的計算規則分別進行理解,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
師:我們國家現在提倡勤儉節約,誰能說說哪些做法是節約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見聞進行列舉。
2.導入:有3個班的同學用實際行動來倡導節約,他們積攢了許多舊報紙和礦泉水瓶,送到廢品收購站回收利用,我們來看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是否能幫助他們解決。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與學生進行談話,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探究新知
1.了解情境圖。
課件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找到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并完整表達。
(3個班積攢的報紙和礦泉水瓶一共賣了912元)
2.嘗試計算。
(1)請學生根據上面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
(問題:平均每個班賣了多少元?算式:912÷3)
(2)請學生口算出結果并寫出口算過程。
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學生能寫出算式:900÷3=300,12÷3=4,300+4=304。
(3)請學生嘗試進行豎式計算。
3.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師:你們在計算時遇到了什么問題?除到十位不夠商1時怎么辦?(同時出示不完整的豎式如下)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口算過程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不夠商1時商0”的道理,并板書完整的豎式計算過程。
、購姆治锏慕嵌壤斫猓合确肿900元,912─900=12,余下的.不夠30元,每個班分不到10元,所以在十位商0占位。
、趶某ū旧碛嬎愕囊巹t去理解:用被除數十位上的1除以3時,不夠商1,需要將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用12再除以3,結果等于4,在個位上商4。
(2)結合口算,說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師:現在我們完整地寫出了912÷3的豎式計算過程,請大家結合口算的過程,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環節,學生能夠透徹地了解為什么要在十位上商0,并牢固地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熟練地計算有很大的幫助。
4.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出示教材10頁的第三個例題,提問:我們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讀題,根據題意列出算式:522÷4。
(2)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豎式計算。
(3)組織交流。
師:這個算式是在哪一位上不夠商1?應該怎樣處理,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明確:在豎式計算中,當除到個位不夠商1時,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余數是2。
5.總結算法。
師:在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引導學生總結一位數除三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的一般步驟:從被除數的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寫商,遇到不夠商1的情況要商0占位。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頁1題。
理解題意,在圖中圈出答案后進行豎式計算。
2.完成教材12頁4題。
先說一說豎式計算的步驟,再觀察題目中的計算過程,找出錯誤的原因并改正。
⊙課堂總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在計算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布置作業
教材11頁2、3題
板書設計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樂園教案最新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20頁例2、練一練。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步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條件計算圓錐的體積,能應用圓錐體積公式解決-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進-步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不同的條件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復習體積計算。
(1)提問: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2)口答下列各圓錐的體積:①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2分米。
、诘酌娣e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3.引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練習圓錐體積的計算,通過練習,還要能應用圓錐體積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自主探究:
l.教學例2。
出示例題,讓學生讀題。提問:你們認為這道題要先求什么,再求這堆沙的重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先求體積,才能求這堆沙的重量?這里底面直徑和高的數據怎樣獲得?指名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討論練習三第6題: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和高分別相等,那么,圓柱的底面積和圓錐的底面積有什么關系?這道題,已知圓柱底面的周長,先求出什么?在怎樣?理清思路后
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3)討論練習三第7題。
底面周長相等,底面積就相等嗎?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練習了圓錐的體積計算和應用:計算體積需要知道底面積和高。如果沒有告訴底面積,我們要先求半徑算出底面積,再計算體積。應用圓錐體積計算.有時候還可以計算出圓錐形物體的重量。
四、布置作業
1.練習三第5題及數訓。
2.出示圓錐形模型,提問:你有什么辦法算山它的體積嗎,需要測量哪些數據?怎樣測量直徑和高。請同學們回去測量你用第167頁圖制作的圓錐,求出它的體積來。
3.思考練習三第8、9題。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樂園教案最新 篇3
設計說明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從興趣出發,主要側重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和方法的提煉。為此,本節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導入新課。
根據教材提供的情境,創設了讓學生欣賞漂亮手鏈圖片的情境。這一情境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一定經常接觸,貼近生活,便于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出示的手鏈圖片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規律性,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分層次教學。
在新課的講解中,采用“分析理解——解決問題——回顧反思”的順序幫助學生解答問題。這一過程能讓學生抓住關鍵詞,按照發現的規律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在最后設計的回顧反思環節中能讓學生逐步學會根據問題靈活地進行驗證解答對錯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不同顏色的珠子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見過漂亮的手鏈嗎?老師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漂亮的手鏈,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手鏈圖片,學生欣賞后,教師課件出示一條斷了的手鏈)
師:同學們,小紅自己也穿了一串漂亮的手鏈,可是不小心讓她弄斷了,掉了2顆珠子,她自己也不知道掉的是什么顏色的珠子,你們能幫她找找嗎?
生:能。
師:這節課我們就應用前幾節課所學的知識來幫助小紅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找規律(三)]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貼近學生的生活,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新課的開展打好基礎。
⊙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理解題意。(課件出示教材88頁例5)
(1)想一想:在這道題中,你認為哪個詞語最關鍵?(關鍵詞語就是“按規律”)
(2)說一說:小紅是按什么規律來穿手鏈的呢?
預設
生1:這串手鏈是用2顆黃珠子、1顆藍珠子為一組依次重復穿出來的。
生2:這串手鏈是用1顆黃珠子、1顆藍珠子、1顆黃珠子為一組依次重復穿出來的。
(對于學生所發現的規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種規律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觀察得到的;第二種規律是按從右往左的順序觀察得到的。
2.分析解答。
(1)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是什么?那我們能不能利用我們發現的規律來解答呢?
(2)引導:你從哪邊開始看?(左邊)所以發現的規律是黃黃藍為一組重復排列。掉的珠子應該是1顆藍珠子和1顆黃珠子。(課件演示,圈出一組)
(3)你還有不同的發現嗎?(從右邊開始看)所以發現的規律是黃藍黃為一組重復排列,掉的珠子應該是1顆藍珠子和1顆黃珠子。(課件演示,圈出一組)
(4)師小結:我們發現,從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方向觀察,發現的規律是不一樣的。
3.回顧反思。
(1)我們的解答正確嗎?(正確)如何證明是正確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要動手擺一擺,看看是否正確。
(2)同桌合作:利用學具擺出小紅的手鏈,看符不符合規律。
(3)匯報結果:學生匯報時,教師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得出:通過擺一擺,證明剛才同學們的解答是正確的。
設計意圖:在這幾個環節中,教師既要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的同時,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