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教案小貓釣魚(精選2篇)
小班數學教案小貓釣魚 篇1
設計思路:
枯燥的計算活動不能使幼兒輕松接受,為了鍛煉小班幼兒爬的動作,將體育游戲和計算游戲融為一體,把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滲透在游戲活動中,使幼兒主動、快樂地參與,真正做到在活動中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把幼兒置身于全方位、立體化的真實數學情境中,使幼兒從小就體會到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活動目標:
1、活動身體,鞏固1—4數數,懂得顏色對應。
2.激發(fā)幼兒共同學習的愿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經驗準備:
1、有爬的技能,了解貓的一些特性。
2、對4以內的數數有一定基礎,區(qū)分三種顏色。
材料準備:
小貓胸飾若干,貓媽媽胸飾一個,小魚若干多于幼兒人數的兩倍,小貓音樂竹籃三個裝魚的小籃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律動:小貓起床。
2、今天媽媽和寶寶一起學本領。
媽媽教過你們什么本領?
二、游戲《小貓捉魚》:(反復2——3次)
1、小貓跟著貓媽媽學爬。(鼓勵幼兒向不同方向爬)
2、小貓捉魚:觀察貓媽媽籃中的魚,知道有許多魚和多種顏色。
3、 貓媽媽把小魚朝一個方向拋,小貓朝這個方向爬著去捉魚。(第一次要求把魚捉完為止;第二次要求捉各種顏色的魚)
要點:必須是爬著過去捉魚。
4、小貓裝魚:分顏色按要求裝到相應的竹簍中。
三、律動:小貓回家
回家貓媽媽帶著小貓聽著音樂高高興興地回家,把小魚送到娃娃家。
活動反思:
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活動中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游戲化的情境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以及活動的積極性。運用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身心健康的角度出發(fā),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和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強調活動的游戲性、活動性、操作性和趣味性,在幼兒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滿足感,整個活動孩子始終沉浸在游戲中,興趣極高。
小班數學教案小貓釣魚 篇2
教案目標:
1、了解物體的大小順序及排列關系。
2、能將5個物體按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序。
3、體驗操作活動的快樂。
教案準備:
1、教具:5條泡沫紙做的魚,紙做的大盤子。
2、學具:“小熊的一家”的襪子、鞋子、手套。
教案過程:
一、游戲《小腳跟著大腳走》
1、小朋友:看看老師的腳和你們的腳有什么不同?
2、請小朋友站到線上來,跟老師一起腳跟挨著腳尖走線吧。老師說“大腳大”,幼兒說“小腳小”,然后我們一起說“小腳跟著大腳走”。
二、集體活動
1、復習3以內物品按從大到小排序教師:貓媽媽今天要帶領貓寶寶去河邊釣魚,看,貓媽媽真厲害,一會兒功夫就釣了這么多魚。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的3條魚,提問:貓媽媽想把這3條魚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放在盤子里,小朋友一起來想一想,應該怎樣放?
幼兒擺放后教師小結:按大小排隊時,幼兒園教案可以先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這樣排起來更快些。
2、學習5以內物品按從大到小排序教師:這時,小花貓也釣到了2條魚,他也想把與放在這個盤子里,要把魚放進去,魚兒還是要按從大到小排隊,這次要怎么排呢?我請小朋友來試試。
請幼兒嘗試從大到小擺放:把所有的魚全放在一起,然后找出最大的,再找出最小的,再把剩下的3條魚又按先找最大的,再找最小的,最后放中間的排好了隊。
教師:對,這5條魚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前面的總比后面的大,后面的總比前面的小。
3、學習5以內物品從小到大排序教師:可這時候,那條最小的魚兒不干了,他說他也要排在最前面。
教師:現在我還是請小朋友來試一試,幫最小的魚排在最前面,我們來一起把他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再排排隊。(按上面的拍法排列)教師:小熊看到小朋友幫貓媽媽排物品,他拿來了自己的手套、襪子還有鞋子,他也想請小朋友來幫忙把這些物品按大小順序排一排。
三、操作活動1、請將“小熊的一家”中的鞋子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2、請將“小熊的一家”中的襪子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3、請將“小熊的一家”中的手套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或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四、交流小結貓媽媽夸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干,幫助她和貓寶寶做了這么多的事情。不過我們也有很多收獲,因為我們學會了兩種排序的方法:一種是從小到大,一種是從大到小。真棒!讓我們伸出大拇指鼓勵自己!小朋友回到家后,也趕緊將家里的物品按大小排排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