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課程中的幾點反思
從2004年8月,我們真正走入了新課程標準教學的第一個年頭。舊的教學大綱和新的課程標準的碰撞,必然會擦出激烈的火花。無論是從傳統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策略還是到教師角色轉變、知識的傳授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的交往方式等等,新課程標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為我們的教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現將在教學中得到的一點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一、貼近現實生活,理論與實踐并存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新課程圖文并茂,色彩繽紛,一改以往舊教材的呆滯死板,黑白相映的內容。每一章節的內容都與實際生活貼近、息息相關,每一個情景似乎都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從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中各種各樣生活常見的平面、立體圖形還是到最后的“鏡子改變了什么”、 “鑲邊與剪紙”等有關軸對稱的知識,都與我們的生活千絲萬縷、緊密聯系。新課程更改變了以往的數學教材中教學基本遠離生活,用公式化體系支撐的數學知識結構。機械地訓練人們的思維,培養人們的邏輯習慣,從而造成教學內容枯燥,使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數學新課程標準的使用,使數學教學的觸角伸向生活和社會實踐,數學的價值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的體現。
例如對“截一個幾何體”的教學,在生活中,用刀去切物體,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幾何體是一件非常生活化的事件,與生活息息相關,但如果我們稍為對這生活題材留心觀察,就會發現里面別有洞天,但學生卻沒有留意,或者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做而沒有什么新發現?因此為了引起學生對這一最平常的生活事件產生興趣,激發學習的動機,在教學中再引入另一件最平常的、每個人都經歷的事:切蘋果。教師引導學生問:同學們,你們切過蘋果嗎?你是怎樣切的呢?你有什么發現嗎?學生會不加思索近乎千篇一律回答:一刀豎直切下去,似乎沒有什么發現。教師說:實際切蘋果里面也大有學問,你們有試過橫著切的嗎?學生有點驚愕:把蘋果橫著切?教師:我這里有一個蘋果,有誰來試一試橫著切呢?同學們躍躍欲試,教師就讓其中一個來做示范,學生驚訝地看著另一個同學手起刀落把一個蘋果橫切過去,睜大眼睛看著同學手中的蘋果圓形的切面中有一個美麗的星形圖案。此時思維的觸角已經從生活的平常事中開始延伸,教學的切入點找準了,教師不惜時機地提出:給你一個正方體,你會截到什么圖案呢?這樣“截一個幾何體”中截正方體等內容成了他們探索、發現的舞臺。經過學生一段時間的切截,他們都得到了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形、橢圓的截面。但卻沒有發現五邊形、六邊形的圖案,于是教師引導、啟發他們運用面面相交得線的理論知識來解析實踐的結果:截面為三角形因為截面經過了三個面,截面與經過的三個平面相交成三條線,相交線圍成了三角形圖案。截面為四邊形因為截面經過了四個面形成四邊形。在這樣的理論指引下去實踐,學生們很快地截出了截面為五邊形、六邊形的圖案。一節課就在生活化的理論與實踐中得以延伸,也正適應新的數學課程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學習方式開始逐步多樣化,樂于探索,主動參與實踐,勤于動手操作等成為教學過程中教師達成的一致共識、成為新課程標準的一大特色。
二、合作自主交流,知識與技能同得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致力于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實驗)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因此小組合作學習能從許多方面促進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地學習數學,充分體現了在教學中的師生雙邊活動,尤其是學生的主動參與,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新課程改革更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習慣,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承擔著不同的角色:課堂上,學生分成小組,有的當組長,負責整理每個人的發言,并準備在全班交流時能談出自己小組的見解,為了使這種學習方式不流于形式,老師參與其中,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必要的提示與點撥,教師從細微處著眼,進行指導。這樣,思維活躍的同學可以闡述自己的意見,而對于不愛發言的學生,在小組內也留給了他表現的空間,給自己的同桌講講,在大家的充分參與下,對研究的數學結果進行初步的統一,然后把研究的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讓學生對知識的思考過程進行再現,互教互學,共同提高。例如在學習“去括號”這一節內容時,書本教材首先提出了一個比較有趣的情景問題:小明是怎樣計算火柴的根數的呢?為了讓學生得到有效的合作與交流,揭示知識間的聯系與共性。可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組里讓不同學生分別扮演小明、小穎、小剛的角色并解釋你的理由。讓學生充分思索后,讓小明同學示范擺火柴棒,得出圖形(如圖①)并作出解釋:在這些圖形中,第一個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個正方形就增加3根。那么搭x個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4+3(x-1)〕根。小組中小穎又是另一種擺法,如圖②也作出合理解釋:把每一個正方形都看成是用4根火柴棒搭成的,然后再減多算的根數,得到的代數式是4x-(x-1)。小剛也不甘示弱,得出圖③并說明了理由:第一個正方形可以看成是3根火柴棒加上1根火柴棒搭成的,此后每增加一個正方形就增加3根,搭x個正方形共需(3x+1)根。利用運算律將兩式去括號,并比較運算結果,列表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