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真正喜歡數學課
齡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數學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做到:把自尊還給學生,把自主還給學生,把選擇還給學生,把童趣還給學生。快樂的感受是更好地學習的情感基礎。在課堂上,我們發現,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他們便會全情投入,還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就必須為學生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數學,達到學習的自動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建立以人為本的情感基礎
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是老師與學生共同對話的過程,也是創造環境讓學生之間彼此交流對話的過程。師生之間的進行對話,關鍵在于平等。在課堂教學這樣一個特殊的場合中,平等對話應該成為教育交往的手段,更應該成為一種教育情境,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情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不僅指他們之間狹隘的語言談話,而且是雙方的“敞開”和“接納”,是雙方的的傾聽,是雙方共同在場、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參與的關系,平等對話應該是師生之間的相互接納與分享,是雙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承領。要建立起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就必須化解師生間、生生間森嚴的壁壘。一方面,在對話過程中承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所應享受的權利,給予學生主動發言、參與的機會;另一方面,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也必須是平等,教師既不能使一部分學生成為對話的“貴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學生成為對話的“奴隸”。要實現師生之間真正的平等教師應學會“屈尊”、“傾聽”;而要實現生生之間的平等,教師就要學會調控自己、消除自己的依賴心理,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平等對待學生,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創建學生熟悉的課堂情景
數學來源于生活,它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從生活實際問題到數學問題,從具體問題到抽象概念,從特殊關系到一般規律。讓學生逐步通過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獲取知識,再把抽象化的知識應用到新的實踐中去。用學生生活中的人和事來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到:數學離我們不遠,就在身邊;數學就是生活中的事理;我們可以應所學的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數學可以提高我們生活的效益。因此,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數學課,就必須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
1、教學材料生活化。生活中有許多材料是我們俯拾便是的數學教學資源。如用過的船票、機票、超市售貨單據、銀行存取單據等,不是可以在“再探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等章節中一展身手嗎?還有我們每天閱讀的報刊,也是一個豐富的數學資源庫;各種表格中的數據,各種打折、贈送等的促銷廣告,各種商標、圖形等,比比皆是。我們可以用這些與生活密切相關,富有時代氣息的材料來補充或替換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
2、課堂情景生活化。一個充滿生活氛圍的數學課堂,將會有效地促進學生數學細胞的生長。因此,我們可以把生活的現場或片段剪輯用于教學中。如教學“銷售中的盈虧”應用題時,我讓學生在課堂上準備好實物標上價格并打折現場模擬出售,探討盈虧情況。這種生活的場景,學生熟悉而又親切,輕松而又有趣,像是生活中的玩,實質是數學中的學。學生們十分感興趣,連平時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學生們學習的自主性很好地被調動了起來。
三、構建成功喜悅的情感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我們老師在教學中應改變以往的評價方式,以鼓勵評價為主,讓每個學生都能抬起頭來學習。其實我們在數學教學中,經常看到許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爭取發言,當他們的某個思路或計算方法被老師肯定后,從他們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以后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反復鉆研、探討,這是教師的正確評價促使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獲得成功是一個人的需要之一,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是樹立其自信心的保障。鑒于此教學中要改變策略,讓更多的學生有成功的機會。此外人人都希望被別人賞識,對于初中生來說更是如此。“你的發現真了不起!”“你真棒!”“你的回答很有創意!” “你肯定行,再動動腦筋,好好想一想!”……這些鼓勵性的評價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
四、關注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
數學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能力發展、思想品德及個性心理品質養成等方面都達到國家數學課程規定的基本要求,這既是初中數學學科本身的任務,同時更是素質教育的要求。然而,由于學生的先天素質和后天環境影響存在差異,這就在客觀上決定了他們在數學學習上不可能達到同一水平,因此我們的教學只能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去分類要求與指導。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尤其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后進生,要相信每一個后進生都有發展的潛能,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數學教學實踐中,要根據后進生的個性,因材施教。針對后進生有意注意時間短、記憶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點,改變教師大段講解的傾向,適當采用小組學習形式。這種學習形式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各成員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圍繞教師的提問進行交流。還可以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即教師設計必答與搶答題,每位學生可以積極搶答,計入小組總分,積分最高為冠軍。這一形式激進取的氛圍中完成知識的學習與鞏固。
初中數學教學既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同時也不能忽視他們的個體差異,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遵循面向全體學生與尊重學生個別差異相結合的原則,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創新的統一。這既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確保所有學生獲得最佳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念的需要。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從各個角度出發,精心設置教學中的思維氛圍,使學學學科的極大興趣,從而真正喜歡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