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鈴聲一響,教師走進課堂,就好像一架機器開動了。課堂上既要復習舊知識,又要講清新課;既有一定數量的基本練習題,又有一些難度稍大的思考題;既有口算,又有筆算。學習能力強的同學達到什么要求,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掌握到什么程度合適;對求知欲強的學生怎樣滿足他們的要求,對那些貪玩調皮的孩子又應該怎樣引導……這一切都擺在教師面前。在一節課上看你是否能像一名靈活機動的指揮員,頭腦清楚,眼光敏銳,語言精練,津津有味地把幾十個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在你的周圍,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形成這樣的教學局面,因素是很多的,其中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因為只有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才能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有了學習積極性,思維才能活躍。做衣服要“量體裁衣”,種莊稼要“因地制宜”,育人要“因材施教”。每個班里幾十個學生在一起學習,雖然學的是同一的教學內容,但是由于智力上的差異和其他原因等等,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各種不同情況,既要有共同的要求,又要區別對待。所謂共同要求,就是你是幾年級的學生就要把幾年級最基本的內容學會,所謂區別對待,就是要引導學習好的學生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展;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經過輔導,學會本年級的基本內容。這樣,學習好的同學有學頭,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奔頭,課堂里才能人人有勁頭。
在講課中教師為了啟發學生的思維,常提一些富有思考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習好的同學愛聽,因為他們通過思考可以回答出來,而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感到聽不懂,容易產生棄學思想,造成思想開小差、做小動作。這時教師就要注意所提問題要難易結合,難的問題讓學習好的同學來回答,容易的問題讓學習較差的同學來回答。有時學習好的同學答完以后,還可以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再說一遍,這樣對他們也有幫助。另外,像讀題、講題中的條件、問題等基本內容都可以讓學習較差的同學來回答,盡量多給他們提供一些參與學習的機會,增強和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
解題是每節數學課必有的內容,教師也要注意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練習二十三中有這樣一道題:商店昨天賣出7盒鋼筆,每盒10支,賣出的鉛筆是鋼筆的6倍,__________?(提出問題,再解答出來。)我對全班的共同要求是補一個問題并解答,對學習差的同學要求他們能根據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解答出來就行了,對學習好的同學要求他們能提幾個問題就提幾個問題,提完后再解答出來,看誰有能力。
有的題可以一題多解,對學生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學生盡量用多種解法,但學習確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先讓他們用一種方法解,學會之后逐漸再引導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
在課堂上學生做作業的時候,教師要抓緊時間面批,我首先檢查學習好的同學,因為他們做得快,邊看邊改,及時表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學,給大家樹立榜樣,并說:“看誰能趕上他們”,以此帶動一批學生。然后重點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為他們創造按時完成作業的條件。布置作業時分基本題和爭取題兩種,基本題人人都要完成,爭取題是給學有余力的學生的思考題,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數量的作業。
對學習優秀的學生,為了發揮他們的特長,每周組織一次興趣小組活動,滿足他們的求知欲,通過培養,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近幾年參加烏魯木齊市和天山區數學競賽,我教的班級共獲團體獎6個,個人一、二、三等獎20個。
因材施教的另一方面,是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熱愛。對那些能歌善舞、品學兼優的學生,不用說教師自然是喜歡的,可是要做到熱愛那些紀律差、學習有困難而又調皮的學生就不那么容易。有的教師雖然也說:“老師都是為了你們好……”可是心里壓著一肚子的氣,說出話來也不好聽,后進生會感覺到你并不喜歡他們。兒童是很敏感的,連一年級小學生也會感覺到教師是不是真心地喜歡他們。教師的一舉一動,聲調手勢,教師的表情、情緒,對學生都有很大的影響。教師的工作就是要轉變學生的思想,使他們進步、成長。而后進生的進步和教師對他們的態度如何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是他們進步的外因條件。因此,教師更要熱愛后進學生。教師要遵循“沒有什么都不行的學生”這個真理,去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他們潛在的長處,就會對他們產生感情,找到教育他們的適當辦法。
每個學生都有優點,我常常用學生本身的優點鼓勵他們克服自己的缺點。如有個學生剛上一年級時,不愛做作業,上課有小動作,不專心聽講。在假期里,我在校外碰到了他,他非常有禮貌地問老師好,還熱情地請老師到他家去玩。開學后我在班上講了這件事,接著我就提了一個問題:“見到老師問好是有禮貌的表現,想一想還有哪些行為也是有禮貌的表現?”同學們紛紛舉手。這個同學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也高興地舉手,我有意請他回答。他說:“用心聽老師講課,按時完成作業,也是對老師有禮貌的表現!蔽矣糜H切的目光看著他,并說:“講得對,用心聽老師講課,就是尊重老師的勞動,按時完成作業就是接受老師的教導,這樣的學生是有禮貌的學生!彼犃诵睦锖芨吲d,以后就按時完成作業了。我覺得這種用鼓勵學生本身的優點、克服自己的缺點的方法是符合兒童心理的。在課堂里我經常采用這種方法,如:“小紅紀律好,如果能像志剛那樣愛發言就好了”;“志剛愛發言,如果能像利利那樣把作業寫整齊就更好了”……學生聽了以后,都能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意見。在這個基礎上,我再仔細觀察哪些學生真的接受了老師的意見,進步明顯,然后及時總結:“×同學能虛心接受老師的意見,進步很快,老師就愛給那些改缺點有行動的同學提意見,幫助他們進步。”這時你看學生都期待著,希望老師也能給自己提一條意見,有時下課還到辦公室,請老師提意見。這樣師生感情是融洽的、互相尊重的。使學生在一種充滿愛護、理解、自尊的環境中不斷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