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教學設計與評析
⑸、學生匯報判斷結果。當學生回答到1900年,意見出現分歧時,再次引導學生自學課本,明確“當公歷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評析:從提出問題、引導討論,到自學理解、應用判斷,再到深入學習、統一認識,不僅很好的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而且教給了學生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四、討論 深化新知
1、熟記大小月。
教師提問:月有大小月,我們有什么好辦法能很快記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
學生討論交流,在學生說出自己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看書自學課本的方法。
[評析:既讓學生自己尋找熟記大小月的方法,又讓學生自己學習課本中熟記大小月的方法;既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發散的空間,又為學生提供了統一認識的依據;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培養了學生尊重科學的精神。]
2、計算全年天數。
要求學生計算出全年天數。
展示學生不同的計算方法,并討論怎樣計算更簡便。
明確全年天數: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評析:計算全年天數、展現不同的計算方法,不僅避免了機械的記憶,而且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方法的優化。]
五、應用 拓展新知
1、填空
⑴、一年有( )個月,31天的月有( )月,30天的有( )月。
⑵、平年的二月有( )天,閏年的2月有( )天。
⑶、今年的一、二月一共有( )天。
⑷、去年的二月有( )天,全年共有( )天。
2、判斷
⑴、每年都是366天。
⑵、2008年是閏年。
⑶、一年里有連續三個月是大月。
⑷、4月份有4個星期零2天。
3、討論
我今年12歲了,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么?
[評析:運用所學知識,采用不同形式,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新知,拓展新知,既提高學生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首尾照應,讓學生感悟到提出問題、探索問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科學研究方法。]
六、總結 梳理新知
1、交流: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總結: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梳理本課的知識,結束全課。
[評析:讓學生交流學習的收獲,引導學生梳理所學知識,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認知體系,使新知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系統化。]
[總評:整節課堂充分利用知識的規律性,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真正實現了現實化、活動化、自主化、小組合作化,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和參與者,使新課程體系走進完美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