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小學數學新課導入的案例研究
受到威脅,因為在自由、輕松氣氛下,學生才能最有效地學習,才最有利于創造力的發展……”;《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標準》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良好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新課導入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努力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寬松、自由、安全的開課氛圍,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下開始數學學習。片段1、5的認識(湖北省鄖縣實驗小學 尹婷婷)
師:小朋友,請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揮揮左手,搖搖腦袋(生隨老師一起做)。好的,不錯,請用耳朵聽,用眼看,用手做,用腦想,比一比,誰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師:我伸3個手指,你伸幾個組成4?
生:伸1個。
師:我拍1下手,你拍幾下組成3?
生:拍2下。
師:我左手伸1個手指,右手伸2個手指,你能說一句話嗎?
生:1和2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
師:不錯,真棒。我伸出4個手指,你伸幾個比4小?
生:3個、2個、1個。
師:哎,怎么伸的不一樣?
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個,也可以伸2個、1個。
師:請你伸出左手的4個手指,再伸出1個,一共有幾個?
生:5個。
師:真好,今天我們就學習5。
面對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尹老師充分考慮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依據學生的年齡特證和認知特點,用律動式的“摸耳、眨睛、揮手、搖腦袋”,使學生置身于輕松的氛圍之中,用學生熟知的“手”展開教學,無論組織教學,還是復習舊知都是讓學生在游戲玩樂中進行,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思想。同時,復習中兩個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激發學習興趣無疑又起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說,通過這樣地教學,學生會驚訝地發現“數學就在我手上”,無疑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無疑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
片段2:體積和體積單位(湖北省鄖縣實驗小學 張漢中)
師:同學們,老師非常想和大家交個朋友,愿意嗎?
生:(非常高興地,齊答)愿意。
師:是朋友就應該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老師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嗎?
生:(非常高興地,齊答)可以。
師:我在家里,我的女兒非常愛穿我的衣服,你們在家是不是也這樣呢?
生:是的。
師: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覺?
生1:很大。
生2:非常寬松。
生3:很溫暖、很舒服。
生4:很溫馨,感覺自己長大了。
……
師: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嗎?(學生個個很驚訝,大多數笑)
師:你們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的。
生2:爸爸太胖,會把我的衣服漲破。
……
師: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為什么呢?象這樣日常生活中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每個同學都應該善于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今天我們一起研究“體積和體積單位”,相信通過學習大家會理解的更清楚。
……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張老師做到了這一點。他不是居高臨下,而是“俯下身子看學生”,把自己作為學生中間的一員,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充分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新課程標準要求。“愿意嗎?”、“可以嗎?” 隨和的話語、親切的交談,表現出教師對學生的極大尊重,伴隨“穿不穿爸爸的衣服”這一學生都體驗過的、極具親情味的問題的提出,學生的情緒體驗無疑是愉快的,學習的積極性無疑是高漲的,學生的思維已不僅僅局限于數學學科領域,而是向著更廣闊的領域延伸。
二、關注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開始學習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標準〉解讀》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它是具體的,但數學又經過了抽象,我們應該將數學的內容附著在現實的背景中……‘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應該成為課程內容的呈現與學生學習過程的主要模式。”大量的實踐也證明:當學習的材料來自于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加高漲;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課導入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景中開始數學學習,體驗和理解數學。
片段3:最小公倍數(湖北省鄖縣實驗小學 金元才)
師:請大家報數,并記住自己所報的數是多少。
生:報數1、2、3......
師:請所報數是2的倍數的同學站起來,再請所報數是3的倍數的同學站起來(學生按要求起立后坐下)。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有同學兩次都站起來了。
師:報哪些數的同學兩次都站起來了?
生:報6、12、18......的同學。
師:報6的同學你能說說你為什么兩次都要站起來嗎?
生:我報的數6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所以兩次都要站起來。
師:說的好。6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可以說6是2和3公有的倍數。報12的同學你能說說嗎?
生:我報的數12也是2和3公有的倍數,所以也要兩次都站起來。
師:說的有理。這樣的數還有嗎?
生:18、24、30......
師:像6、12、18等這些數都是2和3公有的倍數,可以簡稱為是2和3的公倍數(板書:公倍數)。想一想2和3的公倍數有哪些?
生:6、12、18、24、30......
師:請找一個最大的?最小的是幾?
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個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師:說的真好。2和3的公倍數中6最小,我們稱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數。(接上面板書前添寫“最小”)2和3的公倍數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個最大的公倍數,所以研究兩個數的公倍數的問題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數。今天,我們就學習有關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