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小組教學反思
一年一度的小組教學活動結束了。根據學校要求,本學期小組教學活動的目的是:落實課標精神,凸顯 實效性,切實達到研討、提高的目的。加強組際之間的教學交流與研討,促進學科整合。在學校教研室的領導下,我組教師思想重視、行動落實、團結協作出色的完成了本次教學活動。
縱觀本次小組教學,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成功之處:
一.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全組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能依據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著手。教師在課前備學生、備教材、備相關的教學資源,并能根據具體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落實各分目標中有所側重,使教學目標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教學目標的表述也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有的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還注重了層次性,即既有基礎性目標,又有發展性目標。基礎性目標要求全體學生必須掌握和達成,同時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差異設置了發展性的分層目標,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有的老師在教學中特別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得到知識的同時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的關懷。
二.科學處理教學內容
“循環小數” 是學生較難地理解和表述的一個概念,特別是表達其意義的一些抽象說法,學生難以理解。教材通過除法的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掌握循環小數的特征,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認識循環節、純循環小數和混循環小數,并學習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可是對于多數學生這是全新內容,也是難點內容。為了達到研討的目的,董老師選擇了這個知識作為小組教學的內容。在復習環節中教師通過有效的提問調出了學生的原有認知,使學生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根據學生認知基礎和知識的難易程度,董老師大膽的調整了教材例題的編排順序。
根據進度安排,其他老師選擇了“整理復習”這個內容上課。雖然這是一節計算課,看起來知識比較簡單,但是老師們卻都上出了新意。在課上引導學生探究的味道非常濃厚。王鳳仙老師能結合單元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引進身邊的、鮮活的、與小學生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問題作為教學資源,以拓展學習的內容。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根據學生的學力,對教學內容作適當的調整和處理,確保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鄭琴老師能注意學習內容的生成性,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通過質疑、探究所生成的問題,注意從中吸取與教學目標相符,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努力優化教學過程
全組老師能結合學科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吸引學生、卓有成效的學習活動。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用腦想、用嘴說、用手操作,在情境體驗、討論交流等過程中探究事實,體驗過程,尋找結論。在教學中,各種學習方式都有所體現,例體驗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接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結合等等。
老師能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和諧的氛圍,與學生平等交流并認真做好點撥引導,在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對學生的交流予以補充、修正、歸納和提升,使學生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老師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通過設計媒體課件,使得平面的內容立體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態的內容動態化,使學生樂學易懂,大大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老師能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獨立思考、專心傾聽、相互補充、智慧共享,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確保了教學活動的高密度、快節奏、大容量、實效性。
通過這次教學活動老師們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在語言的交流、思維的碰撞中一個個靈感產生了,一個絕妙的環節生成了。在這其中老師的思想認識、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鍛煉,從而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反思自己的教學,也不僅使我們產生了這樣的問題:
我們還缺少一種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有針對性反思的意識。
盡管老師們課后都進行了書面的課后反思,但缺少針對自己課的“亮”與“暗”進行剖析,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進的策略。所以今后在教研中,我們應當加強老師們教學反思,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談談自己的成功之處與不當之處,從而有待于日后的逐步改進與提高。
總之,通過此次小組教學活動,教師們投身課改的積極性正日益高漲,教學素養、教學水平正日趨提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