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圖形》 教學案例與反思
[情景說明]
《認識圖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學習內容,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人教學,從而讓學生感知兩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立體圖形各個表面的特征;從眾多不同的平面圖形中分類、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圖形的一般特征,并能正確辨認、拼組。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觀察、表達和思維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表演的玩具小熊貓:“小朋友們,我是誰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來玩玩,好嗎?我還給大家帶來了好多好多的禮物,請你們從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拿在手里,誰來告訴大家,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形狀的禮物(物 體)?”
學生自由回答。
讓學生觸摸物體表面,初步感知"體、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
生1:摸起來挺硬。
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彎彎的……
揭示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二、 小組合作,體驗感知。
出示長方體,讓學生試試能從長方體上找出什么圖形;學生回答后,課件動態演示。再讓學生從桌面上的物體中找出長方形。生答:從長方體上找到長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長方形。
師啟發談話:"我們能從這些物體上找到長方形,那么能從它們上面找到其他的圖形嗎?請大家4人一組,找找看。"
讓學生自主活動,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從其他物體上找出其他圖形。
結合學生匯報小組活動結果進行課件演示:
① 從正方體上分離出正方形,揭示名稱。
② 從圓柱上分離出圓,揭示名稱。
③ 從三棱柱上分離出三角形,揭示名稱。
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明白"體、面"之間的關系。
一起出示四種圖形,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并板書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三、自主探究,用體描形。
熊貓說:"小朋友真能干,已經能從不同的物體上找到不同的圖形了,那我們能不能自己想辦法用桌上的物體來描這些圖形呢?小朋友試試看。"放手讓學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尋找用"體"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學生"作品",并讓學生說說是用什么物體描出來的,描出的是什么。 師說:"小朋友們,這些圖形擠在一張紙上一點也不舒服,于是它們找到了四座房子,它們跳呀跳,跳到了我們的黑板上,想請小朋友幫它們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嗎?"(小黑板出示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點名請學生給圖形按"門牌"分房子。
讓學生評價結果。
四、 實踐運用,鞏固新知。
師(出示課本第37頁第一題的圖)說:"圖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覺。第二天,它們來到花園捉迷藏。小朋友找找這里有我們認識的哪些圖形。"讓學生自由發言。
"你們看這些圖形都穿著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給它們穿上它們喜歡的衣服。"請學生給課本第37頁第一題的圖形涂色。讓學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平面圖形,想起來的就站起來說。
五、 自主探索,開發潛能。
小熊貓:"小朋友玩得真不錯,你們還能設計出新的玩法嗎?"
生1:用圖形拼各種物體。
生2:用圖形畫各種物體
……
放手讓學生分小組用圖形進行拼組:可以用各種圖形畫,也可以用現有圖形拼組,由學生自由選擇。
有的學生拼出了一輛坦克;有的畫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雞,煙囪還冒著煙;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車,好長好長的車廂,他說,我要在這兒安我的家,我住這,小貓住這,等等,我們想到哪兒,馬上就可以出發……
拼好后,學生們離開座位互相參觀學習。有的學生看見了別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見學生的互相學習是多么的有效。在學生廣泛參觀的基礎上,進行評價。
讓學生各自說說自己用什么圖形拼成了什么東西。
展示部分優秀作品,并說說用了什么圖形拼成了什么物體。
六、 交流深化,拓展延伸。
1、小熊貓:我們今天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2、談話:小朋友們,想想和這些新朋友還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別忘了告訴我。小朋友再見!
生:小熊貓再見。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充滿童趣的數學課。
本節課采用游戲活動的方式將教學內容進行組織,提供給學生愉快的學習環境,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實際操作活動、小組活動,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本節課還注重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比如:指導學生在課前收集各種形狀的物體;在生活中尋找各種圖形,體現了數學的生活性。此外,教師也十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開放性地尋找圖形活動和拼組圖形的活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