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成人的思維去看學生——由一道習題引發的思考
學生9:我知道了在解決問題有時我們還可以用估一估的辦法。
下課鈴響了,我和學生們一樣還意猶未盡:我們且不去看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精密,但至少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東西是被我們老師平時所忽略的,這難道引起我狠多思考。
思考一:平時的課堂我們去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了嗎?在第一節課中,我是帶著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去為學生講解解答方法的,當時也有一些學生表達了他們的想法,但由于表達能力等原因,加上沒有耐心傾聽,就急于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那么實際的效果如何呢?在隨后的數學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有很多學生還是喜歡采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只要冷靜下來分析一下:由于成年人與孩子之間存在著經驗、認識水平和原有知識基礎的差異,在思考問題時,往往也會存在很大的差別,而我們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把自己的思想強制性灌輸給他們,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從中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也是作為我們教師的一種美德。不過由于受到時間和心理等因素的制約,也會有不少學生的時間在課堂上交流,這時我們考慮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與交流的一個平臺——寫數學日記,讓學生有說話的地方,這樣學生的反饋情況就顯得比較豐富,盡管有寫孩子還寫得不是很好,甚至表達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學生在這里開始學會思考。
思考二: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成人的思維與孩子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從反饋的數據來看,除了一些思維層次比較高的學生,大都數學生還是比較喜歡方法二、方法五和方法六,因為這些方法都有其具體生活經驗的支撐或者方法二中有一個具體的數據支撐,雖然在表達時比較煩瑣,但學生更容易想到并理解這種方法。你認為簡單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可能變成了很困難的想法。這個案例也提醒我們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學會蹲下來,只有和學生站在同一水平上,才能更好地傾聽學生的想法。從上面一個個不同的想法之中,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學生用他們自己的經驗在解釋著對問題的理解,其中也蘊藏著學生的智慧,其中在交流討論中我們也看到學生朦朧的對分數意義的原始理解,更可貴的是學生也充分感受到原來解決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方法會有很多種,而其中估一估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這些數學思想獲得和意識的建立難道不值得我們去保護和重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