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的氛圍 • 人性化的課堂
在二千多年的傳統儒家教學之下,人民對學習奉行含蓄、詞簡意深的用語和內容。令往往一個簡單例子可以說明的定理,反而用上大篇絨腫的語句。或者是對于同類內容強制的大篇幅編排,這不僅讓學生產生混亂,還給教師的教學帶來難度,學生能吃下和吃透嗎?再有教材的例子和提示不足,使教師對于同一個內容的教學各施各法,明顯不利于教師之間的交流,因此具有科學人性化的教材十分逼切。
如果課堂氛圍是學習的催化劑,那么人性化的教材就是當中的酶。
新教材首先從格式的編排上花了心思,利用柔和樣式版面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還每節新內容都作出了提示性的語句。簡單的讓學生從看轉移到想。同時讓教師在備課時緊緊抓住教學目標和難點。然后它改變了以往偏向敘述性的內容,換之以清晰的結構分類,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知識架構,同時讓預習的學生方便抓住內容的重點。接著它修改了“即學即記即用”的模式,而是人性話地給學生思維緩沖的空間,適當地加上反問,不局限于直接傳授,而是引導學生多向性的思考?更好發揮師生間的互動,教師就能更直接地在課堂上找出學生的疑難,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課后鼓勵學生閱讀趣題和背景材料。增加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逐漸進入校園,它把知識更多更形象直觀地演示出來。盡管知道它的好處,但課件的制作對于平時已經任務繁重的教師無疑是一種負擔,加上非專業的差異,課件的效果也一般,漸漸消磨教師對它注意。但新教材貼心地配備了很多有用的教學課件和教材史料,節省了時間,使備課更有效率。
總的來說新教材對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和科學人性化的內容都作出了重大的嘗試。
掌聲過后新教材本身還存在不足的地方,例如它對舊教材某些方面作出了新的詮釋,對舊教材的根深蒂固的教師難免回有所不適應,對于知識點的重新分布還需要時間去整理優化,再于配備的指導書還不多,教學的思路還需要進一步統一等等,但相信陣痛過后,隨著新教材的深化使用,在不久的將來讓學生形成“數學就是生活”的理念,“數學就在生活”的共識,從而把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