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開放空間,釋放學生潛能
教學片段:演示:數一數有幾個:(5個)(一不小心放飛了2個)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會求什么?(大家互相討論,說一說。)
生1:我看到老師拿著5個氣球,放飛了2個,我數一數這時老師手中的氣球就是3個。
生2:我看到老師手中開始有5個現在是3個,我用減法計算是5-3=2,飛走了2個。
生3:我也知道老師手中有3個氣球,我用減法做得:5個氣球飛走了2個,就是5-3=2。
生4:我還另一種想法,老師手中有5個氣球,飛走了2個,我就想幾和2能湊成5呢?所以手上還有3個氣球。
……
師:比一比,誰的方法最好
讓小朋友說一說
然后確定:5-3=2 5-2=3 用減法最清楚
全班齊練做一做。(然后集體講評)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一場游戲吧。(國慶節快到了,小朋友,準備干什么?)我帶小朋友一起去旅游。讓每個孩子來講臺上抽取一張卡片,卡片上面寫著各式各樣的加、減算式。
游戲要求:
1、全班選舉“駕駛員”,拿出車號“1、2、3、4、5“
2、算出自己卡片的算式結果,對號上車,駕馭員和乘客“驗票“
這時,全班小學生都動了起來。
有一部分學生得到和得當數是6或更大的卡片,怎么辦?算出來者,讓他們乘坐老師駕駛的“飛機“去”旅游“,作為鼓勵。
這時,全班氣氛達到了高潮。
反思:
創新精神需要有發散思維,老師要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學習空間,設計結構不全,條件不明,必須發揮創造性而且結合有關經驗,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問題,要放手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而且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和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熟悉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的方法,并組織相互間的交流,發現和總結算法,然后,讓學生又回到實際生活中去,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樂趣。這樣小朋友在很大程度上喜歡了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