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能干什么》教學反思(通用3篇)
《一分能干什么》教學反思 篇1
教學片段:《一分能干什么》
一、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時、分,那么一分能做什么事呢?接下來我們先來看錄像。
(內容:一場足球賽,時間距離比賽結束還有一分鐘,這時比分是0 :0。比賽結果是在這一分鐘里進了一個球,最后比分0 :1。)
學生看錄像。
師:誰獲勝了,你覺得一分鐘怎么樣?
生:一分鐘很重要。
一分鐘很短。
師:我們以后要怎么辦
生:珍惜時間。
二、利用數據,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一分鐘,鉛筆廠可生產鉛筆1600支。
一分鐘,核潛艇水下航行可達1200米。
一分鐘,銀行的點鈔機可以數1500張人民幣。
一分鐘,計算機計算量等于60個人不停地計算一年。
三、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數一數
師計時一分鐘,請兩名學生,一個跳繩,一個拍球,其余學生統計數目。
2、試一試。
你一分鐘能讀( )個字,寫( )個字,畫( )個笑臉,做( )道題。
(1)、學生自己統計。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3、實踐活動
(1)、選1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估計用了一分鐘后馬上停止,看誰估計得最接近。
(這時,出現的情況是大部分學生不曉得一分鐘有多長,沒有急時停下自己做的事情。)
(2)、唱一首歌,估計用了幾分鐘的時間。
教后反思:
一、變"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學數學"。
從〈〈一分能干什么〉〉這節課上,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來自于生活,又須回于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富有活力與靈性。"一分鐘"這個概念確實是比較抽象的,本節課把生活緊密聯系在數學的教與學中,讓學生在現實中體驗,同時也是"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佐證。
二、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激活了學生的內在需求。
許多孩子都對足球感興趣,他們差不多都有自己崇拜的球星。老師將對孩子極具吸引力的足球與數學學習巧妙結合起來,引領孩子們進入數學的園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這樣,學生愛學、樂學,把學生的內在需求激活了。
三、 學生在學習與活動的空間中獲得了發展。
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應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與體驗提供充分的空間。本節課,老師創設了多次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在從事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中,先前經驗得到了重新組織、改造,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
四、教學應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從這課上,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教學不等同于發展。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只有那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也只有那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創建一種開放的、浸潤的、積極的課堂文化。
"一分鐘能干什么"的估計時間這一環節中,學生在先前的活動中充分體驗了1分鐘能做那么多的事情后,卻不曉得1分鐘到底應該有多長。這一問題究竟是怎樣呢?"看球賽試一試數一數數據的教育"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也是學得悠然心會呀,課后,細想了想,是呀1分鐘做這么多事,可是這1分鐘是老師計時表中的1分鐘,是學生自己的1分鐘嗎?答案是否定的。學生的1分鐘還在老師的計時表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1分鐘,還沒有內化。
以上的教學環節,結合平時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小學數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僅是;一些基礎知識?當然基礎知識是我們小學教育必須完成的任務。在教學中我深刻地領悟到了,小學數學中,知識是能從老師這邊學到的,但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在需要這些的同時,更需要的是學生自己來自體驗并獲得感悟,也是學生要親身體驗到自身課堂上前后的知識經驗的對比和變化歷程,心靈上要產生深刻的震動,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并轉換、內化為自己確確實實的收獲。
因此,平時的課堂活動中,我覺得應多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經驗去發現……
君不見,學生獲得發展時,那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怦然心動、悠然學會的神情是多么地生動和迷人。
《一分能干什么》教學反思 篇2
(一)聽音樂辨時間
師:我們一起來聽一段音樂吧!
放一分鐘薩克斯《回家》的音樂,同時課件出示鐘面分針、秒針的走動情況,學生被音樂陶醉了。
師:聽了這段音樂后,我感覺如何?
生:我覺得這段音樂太美妙了。
生:我覺得就像媽媽在唱搖籃曲。
師:我了有同樣的感覺,那你知道這段音樂放了多長時間嗎?
生:這段音樂放了1分,因為剛才放音樂的時候,我看見秒針走了1圈就是1分。
師:是嗎,我們再一起跟著秒鐘針走1圈呀!
(二)發現分與秒的關系。
出示剛才的鐘面課件,讓學生隨著秒針走動而數數,數到60,分針、秒針停止。
師:你發現什么?
生:我發現秒針走得快,分針走的很慢,像只蝸牛。
生:我發現秒針走了1圈,是60秒。
生:我發現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老師同時板書1分 60秒)
老師指著板書說:1分和60秒,時間同樣長嗎?
生:(這位孩子很激動地說)時間不同樣長,因為分針走的快,秒針走得很慢,怎么會同樣長呢?
生:不對,它們時間同樣長的,因為分針和秒針是同時開始走的,又同時停止的,(這位孩子沒征得老師的同意,嘩啦地站起來就說。)
生:對呀,時間是同樣長的,只不過是它人的速度不同。
老師同時板書:1分=60秒,并讓學生齊讀2次。
(三)體驗1分有多長
師:那你對這1分有什么感覺?
生:我覺得1分很長。因為我們數數都數到了60下。
生:覺得1分很短。
師:是嗎:那我們再來感受1分的動畫片吧!
學生在看動畫片時,隨著貓和老鼠滑稽的運用而發出開心的笑聲,放完了以后,教室里發出很惋惜的聲音。
生:動畫片太好看了,還想看。
生:怎么就沒了,1分太短了。
生:1分也點長。歷為我知道一個道理:老鼠比貓歷害。
師:是嗎?同樣是1分,為什么有時感覺很短,有時覺得長?
生:老師,我知道,如果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時,就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如果不做喜歡做的事,比如就這樣呆呆地坐著,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師:你們也有這樣的感覺嗎?
生:(齊)有。
(四)1分能干什么
師:看來,1分不真有奧秘,1分能干什么呢?(板書課題:1分能干什么。)
老師為學生準備了6件事情(折紙、畫畫、讀文章、背口訣、寫字、數數),讓學生選一件喜歡做事,看看自己在1分能完成多少?
學生開始選自己最喜歡的事做,完了后,先在小組內說說自己完成的情況,再在全班匯報。
生:我1分能背出1-9個全部乘法口訣。
生:我1分能寫50個字。
生:我1分從1數數,數了236。
……
師:聽了同學們的匯報,你想說些什么?
生:李麗太歷害了,1分數數能數到236。
生:我發現1分能干很多的事情。
師:確實是不能小看1分,1分能干很多事,現在你們對1分有感覺了吧!
(五)估1分有多長
師:好,我們休息1分,做個游戲輕松一下。
師:你們跟著音樂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想怎么扭就怎么扭,估計到1分就回位,給你一個信號,比比看,誰估計得最準。
(放一段歡快的音樂,學生隨著音樂很高興的扭起來,這時候老師在觀察誰第一個回位,誰估計最準。)
師:現在我是記者(走到一位學生身邊),王玲你好!你是第一個回位的,請問你是怎么感覺這一分的?你認為你能贏嗎?
生:我是數數的,從1數到60就回位,但后來發現我數快了,我不能贏了。
生:我是背了2次2-9的乘法口訣,就回位了,因為剛才“1分能干什么”時,我也是背了2次2-9的乘法口訣,你就說1分到。
師:請問謝慧倫,你是用什么辦法估計的?
生:我用數數的方法,從1數到60,數得不快也不慢。
師:你認為能贏嗎?
生:(非常自信)我一定能贏。
師:你們知道這次比賽誰贏了嗎?(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結果。)
師:冠軍是謝慧倫。你們可以用她這種方法回家再試試,(教室里很多學生說:我也是用這種方法感覺的。)
(六)估幾分
師:今天,這么多客人朋友(基礎課程中心的專家)和我們一起學習,開心嗎?請何婷為我們的客人唱首歌好不好?不過,可歌完了后,你們要估計一下用了幾分。
學生因她美妙的歌聲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老師和學生,掌聲不斷。
全班匯報。
生:我估計大約是2分。
生:我猜大約也是2分。。
生:大約是3分52秒。
孩子們都想表現自己,小手舉得高高的,這時老師為了滿足孩子,則說“都想說嗎?”
生:(齊)想。
師:想說的話就大聲地把自己的答案喊出來。
孩子們很興奮地把自己的答案喊出來。
師:你想知道準確答案嗎?
生:(齊)想。
“準確答案——大約2分”,老師故意清了清嗓子。
孩子們都歡呼地跳起來,發出勝利的手勢,完全沒有課堂上的拘束。
(七)1分記憶大比賽
師:我們深圳不但小朋友聰明,歌聲美,深圳的旅游景點也很美,怎么樣,愿意做個小導游為我們的客人朋友介紹一下嗎?(想)我在1分內給你放一些深圳的旅游景點,你一定要注意力集中,邊看邊記在心里,看看能記住幾個,再把它介紹給我們的客人,ok?
(課件放13個深圳的旅游景點,學生認真看。)
全班匯報。
生(這是一位學困生):有世界之窗、歡樂谷、民俗村、小梅沙。
師:誰來挑戰他?
“我來挑戰他……”很多孩子把舉得高高的。
師:現在你是小導游,小導游是怎樣向客人介紹的?
生:各位老師你們好,我是楊小麗,歡迎你們來深圳,我們深圳有:小梅沙……(這位孩子一連說了10個景點。)
師問第一位回答的孩子:你為什么才說出4個景點。
生:我沒有記住。
師:那以后學過的知識要記在心里!
(八)生活中的問題
1.比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學生在練習紙上獨自完成。)
(1)1分=( )秒 1分20秒=( )秒
(2)小巧玲瓏亮吃飯用了20( ),跳繩10個用了7( )。
(3)從北京到深圳,坐飛機大約要3( )。
(4)一節課是( ),課間休息是( )分,再加( )分就是1時。
2.今天我們學了什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能在1分內完成?
生:我們學了1分能干什么?
生:學了1分=60秒。
生:我1分能喝1瓶水。
生:我1分能吃一個蘋果。
……
很多學生想說,這時老師說:“還想說嗎?那就跟你的同桌說吧!”
師:看來1分確實能干很多事,你知道嗎?在第xx屆世界杯足球賽中,德國隊在最后1分時間進一球,從而贏得了冠軍,所經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正如人們常說,珍惜時間就等于珍惜生命。
教學反思:
這節課得到專家們比較高的評價,我本人也從中得到了許多的知識。
1.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創設好問題情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發現知識,如孩子們隨著秒針走一圈后,提出“你發現了什么?”孩子們各抒己見,有的說發現秒針走得很快,分針走的很慢,有的說秒針走的一圈是60秒,有的說分會走了1小格是1分,這時我又提出:“60秒和1分時間同樣長嗎?”通過孩子們的爭辯,終于明白了1分=60秒,因為剛才分會和秒針同時開始走,同時停止的,氣氛相當熱烈,還有練習“小明跳繩10下用了7( )”,到填分還是秒呢?有位孩子是這樣說的:“如果填分的話,那么7分和我們課間10分差不多長了,難道跳10下要一個課間這么長嗎?”這是孩子應用已有經驗——與課間休息時間進行比較,得出正確結論填秒,這些知識的獲得,都是在都老師創設一定情境的基礎上,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主動探索,自主獲得的,而不是手把手的教給學生想要的“知識”。
2.關注學生,體現主體。
人的思維是伴著情感起伏而進行的,情感可能激勵思維,為此,我在課堂上讓學生載歌載舞,聽音樂,唱歌,看動畫,當小導游,畫畫,讀文章,數數等,這一系列的活動都讓孩子們欣喜不已,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孩子們深切地感悟到1分的長短,教育孩子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的同時,孩子們的個性到張楊,自信心得到培養。
3.巧妙的語言,激勵孩子。
課堂上我用巧妙的語言不斷地激勵孩子積極參與學習,讓孩子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真有趣,如當有的學生說1分很長,有的說1分很短時,我適當地提出“為什么會有兩種不同的感覺?”學生的回答讓我們在場的老師為之震動,再如“我是記者,請問……”時,孩子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你現是小導游了,小導游該怎么為自己的游客介紹?”孩子們馬上聯想到自己去旅游的情景:“各位老師你們好,我是,歡迎你們來深圳……”“誰來挑戰他”等激勵性的語言,讓孩子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狀態,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4.存在不足。
正如專家們所說,課堂還是再開放一些,再舉些關于珍惜時間的例子,讓學生更時一步地體會1分的意義。
案例點評
1. 這節課在40個“1分”里,師生互致力,步步推進,環環相扣,一氣呵成,自然,扎實,更有真實,充實之感,學生們對“1分有多長”的體驗,一定是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像這樣一節課40分,學生也一定不怨其長,只嫌其短。
2. 本篇課堂實錄的寫法也有許多可取之外,沒有一般教案那種八股味,似乎在講敘發生在課堂上的故事,故事中不乏感人情節,而且還給每一個故事都加上有實質意義的標題,傅老師在課上很好,教學實錄也寫得好,一個根本原因是她心目中有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學生,她把自己上課的注意力全部都轉移到了自己學生身上。
<一分能干什么>教學設計、反思及點評 來自第一范文網。
《一分能干什么》教學反思 篇3
一、教學內容
第六單元“時、分、秒”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各種具體的活動,初步建立1分和1秒的時間概念,使隱性概念轉變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顯性概念。
2.嘗試估計經歷的時間。知道1分=60秒。
3.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準備
課件、投影、活動的項目準備(皮球、跳繩、呼啦圈、口算卡、珠子)、學具鐘。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新
師: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老師來聽大家上課,你們高興嗎?
生:高興!
師:那你們應該怎樣表現呢?
生1:要積極發言。
生2:大聲地說話。
生3:傾聽同學的發言。
生4:開動腦筋思考。
生5:……
( 評析 看似這段設計跟教學內容沒有關系,其實這正是教師的精心安排,為后面自然引入“1分”做好鋪墊。)
師:今天,就看誰的表現最棒。剛才打上課鈴時是11:05,現在是11:06,時間剛好過去了1分,那么1分的時間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聽一段1分的音樂,好嗎?
(電腦播放1分的音樂,屏幕中鐘面上分針悄悄地走著,學生靜靜感受1分。)
( 評析 讓所有同學一起初步感受1分的長短,教學中,若能邊聽邊劃拍子更好,這樣,學生感受到的1分將更加具體。)
(二)探究新知
1.感知1分(活動1:做口算題)。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估計一下,你們在1分里能做哪些事情呢?
生:……
師:以上都是大家估計的情況,剛才有位同學估計1分能做道口算題,那么你們1分大概能做多少題呢?接下來,我想請你們估計一下,1分能做多少道口算題?
生:……
師:每個人都把自己估計的題數記在心里。
記住了嗎?那么每一分到底能做多少題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吧。請同學們拿出口算紙,準備,開始。
停,請把筆放下。請同學們交換口算紙,我們一起對答案。對的打“√”。
說說你們1分做對了多少題?(3人說)
全體同學一起說吧。“我1分做對×題。”哎呀,我們南師附小二(8)班同學的口算水平真棒呀。
( 評析 把體驗1分和估算活動巧妙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具體感知1分的長短。不但發展了學生的估算能力,而且較第一次活動,更能讓學生建立起個性化的1分概念。而且也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的估算能力。)
2.體驗1分(活動2)。
師:口算是我們在課堂內經常進行的活動,那么課下你們喜歡進行哪些有趣的活動?
生1:我喜歡跟爸爸下象棋。
生2:我喜歡與同學比賽拍皮球。
生3:我平時喜歡轉呼啦圈。
……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跳繩、皮球、呼啦圈、珠子(師說一種示意一下這種器材),同桌商量,選擇1項你倆最喜歡的活動。1分活動完后,還要評比各項比賽能手,有信心挑戰嗎?先商量好了的,就到這兒領取器材(學生領器材),準備好了嗎?準備——開始。
(電腦再現1分的音樂及時鐘,學生活動)
師:停!把活動器材放回原處(上位)。現在老師要現場采訪一下,你1分干了什么? (師貼課題:1分能干什么)
跳繩的先來說吧。哪些是跳繩的(揮手),站起來。(師貼:跳繩,板書下)
生:××1分跳了下。
……
師:1分跳下,(板書:下)祝賀你,“跳繩能手”(師發獎)。
師:拍皮球的匯報吧。
(拍皮球、轉呼啦圈、夾珠子的依次匯報,選出各項能手。)
( 評析 通過學生喜歡的各種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1分的長短。把抽象的1分概念轉化為“我跳下是1分”。)
3認識分與秒的關系。
師:緊張的比賽結束了,聽,什么聲音又向我們走來。(電腦里顯示秒針走5秒的滴答聲鐘面)
( 評析 此處課件使用恰到好處。把在實際教學中不易操作的活動用課件來展示,幫助學生觀察、直觀感知秒針的走動及其聲音。)
生:滴答聲。
師:這是鐘面上哪根針走動的聲音?
生:秒針。
師:對,就是這根又細又長的秒針在鐘面上跑得最快,(點擊:閃動秒針)它可以記錄比1分還短的時間。
師:看,秒針滴答一聲走多遠?
(電腦顯示秒針走1秒的滴答聲鐘面)
生1:走1小格。
生2:1秒。
師:它走1小格是1秒。誰能學學秒針走1秒的滴答聲?
( 評析 這一設計看似多余,但其實是在讓學生感知1秒的長短。)
(生學)學得怎么樣?我們再來聽一遍。(點擊)還有誰想學。
師:那它走5小格是幾秒?
生:5秒。
師:誰能模仿秒針走5秒的滴答聲?她學得怎么樣?那么你能試試嗎?誰會用數數的方法數出5秒?
師:同學們,猜一猜,1分內你能聽到多少次秒針走的滴答聲?
生猜想(幾人說)。
( 評析 這一“猜”的活動,可以引發學生估計,也可引發學生推理。)
師:到底多少次呢?我們來做個實驗吧。請大家拿出學具鐘,撥動秒針1圈,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操作匯報。
生:我發現秒針走1圈,走了60小格,是60秒。(板書:60秒)
生: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板書:1分)
師:是這樣的嗎?我們一起看屏幕,大家邊觀察邊默數。
(電腦課件進行驗證)
師:秒針走1圈,同時分針走1小格,那么分與秒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 評析 此處不是直接告知學生結果,而是讓學生在前面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去探究分與秒之間的關系,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生1:1分=60秒。
生2:60秒=1分。
師:原來你們都有同樣的發現。(板書:1分=60秒)把你們的發現大聲讀一讀吧。(生齊讀:1分=60秒,60秒=1分)
4估計1分。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鐘面發現1分=60秒,那么沒有鐘、也沒有表,怎樣掌握1分的時間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 評析 讓學生逆向思考多久是1分,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1分的概念。)
生1:默數60下。
師:數給大家聽聽。
生2:數脈搏。
師:我們一起來試試。右手指尖搭在左手的脈搏上,就可以感到脈搏在跳動。
生3:打60個點。
師:示范一下。
生4:數心跳。
師:示范一下,注意把手放在胸部偏右一些的位置。
……
師:同學們有的是默數,下面,用你們喜歡的方法閉上眼睛估計1分的時間,可不要發出聲響。時間到了,就輕輕地舉手示意,看誰估計的時間最接近1分,明白嗎?
師:閉眼,——開始。
(電腦顯示1個無聲的鐘面)
師:好,估計的最準確。你真了不起。
5總結。
師:同學們太了不起了,今天我們進行了許多1分時間的活動,你們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能和大家聊聊嗎?
生:……
師:同學們說的都不錯,今天這節課,我們從活動中體驗了1分時間的長短,認識了分和秒的關系,懂得要珍惜時間。
(三)新知拓展
師:下面我們一起玩1分競猜游戲。在“珍惜時間”這4個板塊的后面都藏有判斷題。請第一小組組長選擇題板……第一組選擇的是“珍”,對用“yes”錯用“no”,明白嗎?答對的就贏得一枚金牌。
( 評析 此處教師適時融入了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育人目的。)
(四)總結全課
師:在競猜游戲中,我們獲取了許多有關1分的信息,同時也覺得時間過得真快啊。我們一起看比賽結果,今天的冠軍是第×組,祝賀他們。希望大家今后能像現在這樣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五、案例點評
活動設計有層次。如播放音樂是教師對學生的統一要求,做口算題是讓學生個性化地感知1分的長短。有利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感知1分的長短,建立1分的具體表象。接下來的又一活動是讓學生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旨在加強學生對1分的直觀感受,寓教于樂。但感覺教師安排的“跳繩”“拍皮球”等活動,活動強度較大,不宜在課堂教學中進行。
課堂中的活動教學不宜太過花哨。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做數學的過程,加強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所以,課堂中的活動只要能說明問題就好,不必太多、太花哨。有的課堂教學活動很多,一個接著一個,讓人眼花繚亂,課堂中學生也都愿意參與,表面看起來熱熱鬧鬧,但過后學生學到了什么數學知識?是否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恐怕很難說,教學目標被熱鬧的活動沖淡了,數學本質的東西反而被掩蓋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