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分數》教學反思(精選2篇)
《認識分數》教學反思 篇1
“認識分數”是學生關于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展。而分數概念是學生初步接觸的基礎知識。在本單元,分數被作為整體的一個部分來認識,這種認識又與平均分的經驗分不開。其實,學生正式學習分數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它們。本節課是“認識分數”的第一課。因此,教學時,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一個簡單的數學事實出發:一個月餅平均分給兩小朋友,每人分到半個蘋果。讓學生意識到原來學過的數不夠用了,要想辦法來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創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實是很多的。引入“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表示一半的優越性,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學生要建立概念的過程是很慢的,為了讓學生能較好理解簡單的分數的意義,我先通過計算機的演示:平均分月餅。讓學生通過觀察平均分的過程。先認識分數1/2,又讓學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實踐操作練習的中,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使學生體會1/2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為使學生對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在認識1/2的基礎上,再認識1/4 。并通過獨立思考,嘗試讀寫,折紙操作和判斷題的練習,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份之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
《認識分數》教學反思 篇2
課例: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具、學具準備:
彩筆、貼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孩子們,我們的老朋友笑笑和淘氣在分蘋果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分的?(課件演示)
笑笑說:“現在有兩個蘋果,要分給我們兩個人,可以每人分到一個蘋果,這樣比較公平、合理,用到了我們以前學過的 平均分的知識。淘氣,你同意嗎?”
淘氣:“兩個蘋果每人分到一個,是平均分,即公平又合理,我同意。”
他們是怎樣分的呢?(他們是把兩個蘋果平均分的,每人分到一個。)(板書:平均分)
那你們都同意他們的分法嗎?(邊說邊演示)
你們可真是一群講求公平、合理的好孩子。
二、新授
1、認識“一半”的表示方法
(課件:笑笑和淘氣說,怎么辦呢?怎么辦呢?)笑笑和淘氣好象遇到困難了。我們看看他們怎么了?(課件:淘氣:現在只有一個蘋果,我和笑笑有兩個人。該怎樣分呢?)現在只有一個蘋果笑笑和淘氣不知道該怎樣分了,你們愿意幫他們嗎?
現在請你和你同桌兩人,分別扮演淘氣和笑笑分這個蘋果。
(開始動手分蘋果)
現在誰能給笑笑和淘氣出主意了,告訴他們該怎樣分這個蘋果?匯報:我們要公平、合理。我和我同桌平均分這個蘋果,把蘋果從中間切開,一人一半。評:你真是個有思想的孩子。是啊,在生活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老師同意你的觀點,要平均分。
那“一半”該怎樣來表示呢?(小組討論)
(0.5、 1/2)(課件:演示1/2)
我們已經學習了整數和小數。那1/2和我們以前學的數一樣嗎?(不一樣)
它叫什么數呢?(分數)
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動手分一分,來認識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分數是數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也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1/2就是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的到一半,也就是1/2。
2、讀、寫,認識各部分名稱
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1/2這個新朋友,你想學會寫它嗎?(首先,我們寫一條“——”,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再在“——”的下面寫“2”,表示把這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最后在“——”的上面寫“1”,表示每人分到這個蘋果的一半。讀作:二分之一)(板書:讀作:二分之一)(齊讀)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個分數怎么讀,怎么寫了。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稱都是什么嗎?
(中間的“——”,叫做分數線,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2”,叫做分母。 (同時板書)
上面的“1”,叫做分子。)
現在你是不是和1/2更熟悉了?
請同學們把書翻開53頁,看涂一涂。想一想,怎樣才能涂出這些圖形的1/2?(利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先確定對稱軸,然后就可以涂出它的1/2了。)
請同學們迅速涂出它們的1/2。
匯報:(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把第一幅圖涂出來了。把一片樹葉平均分成兩份,其中涂色部分占這片葉子的1/2。)
誰來匯報第二幅圖?(把一件衣服平均分成兩份,(課件:畫對稱軸)其中涂色部分占這件衣服的1/2。)(課件演示)
(把一個六邊形平均分成兩份,其中涂色部分占這個六邊形的1/2。)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其中涂色部分占這個圓的1/2。)
(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兩份,其中涂色部分占這個正方形的1/2。)評:孩子們,你們真是太讓老師佩服了,說的和做的都這么好。
3、認識幾分之幾
現在,老師相信你們一定和1/2成為好朋友了。
請看大屏幕:(判斷下面圖形能不能用1/2來表示)
(圓,是。
三角形,不是。因為它不是平均分成2份。
正方形,不是。因為這個正方形是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1/4。)(課件1/4的圖片,并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1/4。)評:你可真聰明,不但和1/2成為了好朋友,還由1/2認識了一個新的朋友1/4。
你能把這個新朋友1/4寫在黑板上嗎?(生板書:1/4)
(課件1/4的圖片)看到了這個圖形,你還想到了什么?(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沒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3/4。)(課件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沒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3/4。)(師板書:3/4)
那,怎么能把這個圖形用2/4來表示呢?(把其中的兩份涂上顏色(課件演示),其中涂色部分就占整個圖形的2/4。)(課件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2/4。)
(老師,我有補充,其中沒涂色部分也占整個圖形的2/4。)(課件演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沒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2/4。)(師板書:2/4)
如果全涂上顏色呢?(課件演示)(課件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4/4。)(師板書:4/4)
4、分數定義
你們能通過一幅圖,找到這么多知識,真是棒極了。
(師指著黑板說)像1/2,1/4,3/4,2/4,4/4, 都是分數。(板書)
你還能再說幾個分數嗎?
能說完嗎?分數這么多,說也說不完。(補充板書“……”)
三、練習:54頁說一說
請同學們把書翻開54頁,看說一說。請同學們先自己寫一寫,讀一讀,這三個分數。然后再想一想。他們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 表示把一條繩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1/3。
2、表示把一個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涂色部分占這個五角星的是3/5。
3、方框里有6個大小一樣的圓,其中5個涂上了顏色,表示涂色部分占整個圖形的5/6,沒涂色部分占整個圖形的1/6
四、拓展延伸
1、動手折分數
我們已經和這么多的分數成為了好朋友,你還想有更多的分數朋友嗎?
你想和哪個分數成為好朋友,就請你折一折或涂一涂的辦法,把這個分數朋友找到了。找到了就請把你的分數朋友貼到黑板上,向全班朋友展示。
(找分數)
(貼分數)
(匯報:自己找的是那個分數)
2、說生活中的分數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分數朋友,你找到了嗎?
(我們班有48名同學,加上老師,我們這個集體里一共有49個人,其中老師就占總人數的1/49。)
評:你們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可真強,這么快就在生活中又找到了這么多的分數朋友。
五、總結
同學們,老師覺得你們這節課表現很精彩。特別的棒。現在請你用一句話來評價一下,你這節課的表現。
這節課我們初步相識了分數朋友,以后我們還會接觸更多的分數朋友,了解它們更多的秘密。希望你還能象這節課一樣精彩。
反思:
本節課我是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學習和理解分數的。分數概念是學生初次接觸的重要知識,要建立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我創設了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且本節課的教學,我還充分利用了實物操作、圖形等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逐步了解了分數的意義。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所以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造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充分認識了分數。了解了分數的意義。并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學習的機會,比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試一試”“練一練”等,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
但對學生精彩的回答,沒有及時的給予評價。評價語言比較簡單,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這是應該注意的。而且對于1/2的意義沒有給學生多說的機會,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如果這里能更好的處理,孩子就能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