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分數:分一分
課題名稱:認識分數:分一分(一)
洋縣青年路小學 鄧超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內容為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分一分(一)”。我認為第五單元“認識分數”是學生關于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展。在本單元中,分數被作為整體的一部分來認識,這種認識又與平均分的經驗分不開。本節課作為認識分數的第一課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個簡單的數學事實出發: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個人分得半個蘋果,讓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這個討論過程,一方面讓學生意識到原來的數不夠用了,要另想辦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創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實是很多的。在多種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 表示一半的優越性,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進而讓學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說一說”等操作和描述活動過程中理解簡單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并會認、會讀、會寫分數,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本節課的核心數學思想應該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和操作過程來理解簡單的分數的意義,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二、學生分析。
通過對學生的訪談,我了解到學生在正式學習分數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它們,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已有了很豐富的分東西的經驗,基本上都明確要把東西分得公平,就要“平均分”,“平均分”就代表著每份同樣多。但是,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這一比較抽象的知識,則必須依靠學生感興趣的直觀操作和同學之間交流合作才能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本節課我準備從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幾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
三、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須性;會用折紙、涂色的方法表示簡單的分數;會正確地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并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過程與方法:結合操作、比較、觀察等活動,豐富數學活動經驗,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經歷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分數意義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合作學習和用數學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和趣味性和價值性。
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五、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正方形卡片
六、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談話:同學們愛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狐貍分肉”的故事。
老師講故事,學生認真傾聽。 (設計意圖:由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借助“怎 樣分才公平”這一一問題提出滲透“平均分”,為探究新知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