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認識分數(單元教學計劃)
集體備課● 教學內容:
1,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2,真分數和假分數,及用分數表示兩個數量的關系;
3,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
4,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及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 教材分析:
1,利用已有經驗,逐步抽象分數的意義.
蘇教版全套教材共安排了三次"認識分數".前兩次分別在第一學段的三年級(上冊)和(下冊),主要是借助直觀形成對分數的初步認識,本單元是第三次,側重抽象地認識和理解分數的意義.三年級(上冊)主要教學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三年級(下冊)主要教學把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要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逐步抽象出分數的意義.
第一,借助直觀圖,喚起對分數的已有經驗.
第二,抽象出單位"1".對單位"1"的認識是理解分數意義的重要內容,也是分數意義由直觀層面發展到抽象層面的體現之一.
第三,結合直觀圖,用單位"1"表達分數的意義.
第四,抽象出分數的意義.
2,以分數單位為生長點,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
為了讓學生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教材注意以分數單位為生長點,安排了操作和比較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在教學時應注意:第一,通過涂色,有序地表示一些真分數和假分數,感受真分數到假分數的分數大小變化.第二,加深對分數單位的認識.畫圖是對分數大小的直觀感受,通過畫圖,學生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不同分數所含有的分數單位.第三,及時比較,對例題中的分數進行分類.
3,借助直觀圖,完善對分數意義的認識.
分數既可以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也可以表示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后者是分數意義的拓展.教材在學生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借助直觀圖,例4說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例5已知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畫出這個數.通過這兩題的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這一內容的編寫也是蘇教版教材的創新,既是對分數意義的必要補充,也突出了單位"1"對數量關系的影響,對學生學習用分數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非常有幫助.
4,通過不完全歸納,探索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分數與除法關系的教學,教材安排了兩次探索活動,引導學生逐步探索.教學時注意下面幾個問題:第一,讓學生結合場景圖初步知道分得的不滿1塊,結果用分數表示;第二,為學生提供可供操作的學具,如圓片,讓學生自主探索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的結果,通過合作交流,明確3個 塊和3塊的 都是 塊;第三,獨立研究把3塊餅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的結果,并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第四,觀察3÷4= 和3÷5= 這兩個等式,用不同的方式表示除法與分數的關系;第五,告訴學生可以用字母表示.
5,合理地安排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內容.
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以及把分數化成小數都是分數與除法關系的運用.教材合理地對這一內容作了安排.在例7中教學把假分數化成整數,并引導學生發現這類分數的特點;接著介紹帶分數,并借助直觀的數軸讓學生有意義地接受帶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例8讓學生自主探索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并引導學生溝通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一般方法,都可以用除法.這里需要說明一點,教材只教學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一是帶分數的教學有助于學生對假分數數值的理解,二是由于課標刪去了有關帶分數的計算,所以沒有必要教學帶分數化成假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