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品德與生活《風兒吹呀吹》教學案例(通用5篇)
一年品德與生活《風兒吹呀吹》教學案例 篇1
一、教材分析
大自然魅力無窮。“回歸自然,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已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讓孩子走出校門,回歸自然,感受生活,更是成為《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價值取向之一。《風兒吹呀吹》這一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該教學理念。
《風兒吹呀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主題,它包括“風在哪里”、“感受風”、“風與我們的關系”、和“風的游戲”四部分,主要是讓孩子從不同方面來感受風的特征,體會風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以“風”為切入點,讓孩子們感受人與自然的關系,感受大自然、生活的美。
二、學生分析
一年級兒童年齡小、愛玩好動、好奇心強,對于自然風已有了一定認識,能通過事物變化來發現風,并初步感受風的樂趣。他們知道風就在身邊,但又很難說清楚它是怎么來的。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及認知起點,設計貼近他們生活的活動,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既掌握風的相關常識,又得到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熏陶,是設計本課教學目標的主要出發點。
三、設計理念
活動,是促進青少年兒童人格健康發展的直接動因。它能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以實現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程呈現的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因此,在《風兒吹呀吹》一課教學中,為了讓無形的風兒變成有形的風,我設計了“找風”、“競賽”、“玩風“等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感悟風無處不在,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活動,成為活動的細胞,活動的主人,在活動中體會風在人們生活中的不同影響,并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發現,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1、通過“找風”的活動感受風的不同特征,并能與人交流對風的感受。
2、通過知識競賽使學生初步了解風的雙重性:風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
3、初步了解風產生于空氣的流動以及人類對風的利用。
(很多小朋友對自然風有一定的認識,能夠通過事物的變化來發現風,并初步感受風的樂趣。因此,設計多個活動環節,加深學生對風的感性認識,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既掌握風的有關常識,又得到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熏陶。)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風的不同特征。
教學難點:初步知道風產生于空氣的流動。
六、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采用了:
1、情境體驗法。以游戲導入,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以境生情,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
2、活動實踐法。以活動為紐帶,讓學生唱主角,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3、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
七、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風的知識資料,準備與風相關的玩具。
2、老師準備活動工具:紙風車、教室門口掛風鈴、窗口掛氣球、電風扇上系彩帶等。
3、課件。
八、教學程序
本課設計了三大教學環節:(出示課件)一是游戲激情,認識風;二是活動升情,了解風;三是玩中融情,追逐風。
(一)游戲激情,認識“風”。
淘氣、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為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圍,上課一開始,我便出示五彩的風車,激情調動:“誰有辦法讓風車轉起來?”學生回答后,我再請幾位小朋友上臺,比比誰的風車最先轉起來,而且轉得快。
(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這一設計重在讓學生積極動腦去探究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上進的品質和創新的能力。)
讓學生懂得風的形成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游戲后我問學生:“風車為什么能轉起來呢?”學生通過游戲體驗,暢談自己的發現。有的孩子說:“我是用嘴吹動的。”還有的說:“我用手使勁晃動風車也能轉。”等等不同的答案。
課件演示:教師隨機總結歸納:“在小朋友們身邊,到處充滿了空氣,剛才小朋友們用嘴吹,用力跑,空氣也跟著小朋友們做起了運動,這樣就形成了風,其實就是空氣的流動。通過運動我們可以制造出風。你還知道其他制造風的方法嗎?”學生能說出:用電風扇,用吹風機等方法。
(這一環節通過玩風車游戲,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去思考、去發現風跟空氣流動的關系,再經老師點撥,學生淺表的感性認識得到了提升,從而順利地突破了難點。)
(二)活動升情,了解“風”。
活動是促進兒童人格發展的直接動因。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設立了“快樂小看臺”、“精彩小擂臺”、“開心小舞臺”幾個環節,讓學生去尋找風、評論風、表現風,意在以活動升情,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了解風。
1、快樂小看臺
在“快樂小看臺”環節中,我設計了“畫面找風”和“生活中找風”兩個層次。
“聽,風姑娘來了,(多媒體播放風聲,并出示教材上32頁~33頁圖畫。)她說要跟小朋友們捉迷藏呢!找找看她都藏在哪兒呢?和小伙伴們一起找找,并說說你是怎么找到她的呢?”(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與他人有效溝通,相互配合的能力。)
生:我看到房子的炊煙被風吹得飄起來。
生:小朋友的帽子差點被風吹掉。
……
(通過觀察和平時的生活積累學生都能感受到風帶來的變化。)
教師接著提問:
“剛才小朋友們在畫面中找到了風姑娘,你知道嗎,風姑娘就在我們的身邊,你能通過哪些物體找到他?快和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小組合作,資源共享,擴大孩子的參與面。)
個別匯報:
生1:我看到紅旗飄起來,知道是風兒。
生2:聽到樹葉“唰唰”響,我就知道有風。
生3:我看到風把紙屑吹起來。
師:你看到紙屑在操場上飛,這時,你想對紙屑說點什么?
生1:紙屑,你不能在操場上飛,你弄臟了我們的操場。
生2:紙屑,你應該回到垃圾箱里去。
師:對呀,我們班的小朋友就是講衛生,愛護環境。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這環節教師及時地捕捉課堂中有教育價值的信息,將德育滲透到活動中,使他們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可謂“潤物細無聲”。)
師:誰能邊說邊加上動作,表演一下風姑娘來的樣子?
生1:風來了,花兒向我點頭。(做點頭的動作。)
生2:小樹彎彎腰。(做彎腰的動作。)
生3:風兒來了,小貓的胡子一翹一翹的。(把小手放臉上做翹胡子的動作,逗得小朋友們哈哈大笑。)
師:聽小朋友們這么一說,現在我也能找到風了。
出示課件:看,海風輕輕地吹,海浪輕輕地搖;白帆嘩嘩地飄,椰樹盡情地舞……風兒就在我們的身邊。
(以生活為突破口,讓思品教學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讓它來源于生活,回歸生活。本環節的設計不僅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而且聯系生活實際,借助多媒體和學生表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去觀察、感受與風有關的生活現象,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他們觀察、思維能力,欣賞、表達能力,也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精彩小擂臺
“小朋友們,我們知道風姑娘就在我們的身邊,她能幫我們做許多事,給我們帶來快樂,不過他發起脾氣來也會給我們帶來災難呢。
下面請小朋友們根據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咱們進行一次有關風的知識擂臺賽。想說風的好處的小朋友組成紅隊,想說風的壞處的小朋友組成藍隊,看哪一隊表現最棒!”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我隨機補充風的相關資料。
(出示課件)“風姑娘的本領可真不小。你們看,它吹動了帆,帆船乘風破浪向前航行。它吹動風車人們借助風力來發電,風姑娘還能幫助植物傳播種子呢。”
“不過風姑娘發起脾氣來可兇了。你看,這可怕的沙塵暴,滾滾而來,使得到處天昏地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龍卷風的危害更大,它卷走樹木、房屋、莊稼,給人類帶來災難。”“我們如何做才能避免風的危害呢?”學生能說出:多種樹,保護環境等。
(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利用學生的競爭心理,激勵學生表達看書的不同觀點,拓寬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滲透環保教育,培養了學生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風的作用可大了。”
出示課件:風的作用和風能的作用。(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提高學生認知水平。)
3、開心小舞臺
“今天我們認識了風姑娘這位朋友,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對風的感受表達出來呢?”(本環節是我在把握了教材后的創造性設計,讓學生唱一唱、畫一畫、演一演、背一背,既整合了其他學科的內容,又深化了學生對風、對生活的情感,展現、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三)玩中融情,追逐風
玩中出智慧,玩中長本領。在本課結束之際,我讓學生把和風有關的玩具拿出來,帶學生走出課堂,回歸自然,去感受風,去追逐風,與風兒盡情地玩。
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風、了解風,與風兒交朋友,讓風兒吹進孩子的心靈,充分體現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
九、教學反思
這堂課從課前準備、課中活動,課后感悟,都力求體現樂中求學的特點,讓學生在輕松、自然、興趣盎然之中完成對問題的思考、解答,在游戲活動中完成對知識的掌握。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在實踐中感悟。
對于兒童來說,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對他有意義的、真正的生活;對于品德教學來說,只有引導兒童關注和“實踐”他自己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意義的教學,只有引導兒童學習和學會創造他自己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效的教學。因此,在品德教學中,應引導兒童重視、關注、觀察、感受、體驗、提高和創造他們自己的生活。設計“游戲去認識風,尋找風”既可讓孩子們學到了有關風的知識,又引發了他們求知的欲望,還滿足了天真好奇的天性,進而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融會貫通,然后進行自己的再創造,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和才能,可謂一舉多得。
二、在競爭中感悟。
有競爭就有動力,當今社會更是充滿競爭的時代,教師若能利用學生的這種上進心,引導他們進行正當的競爭,不僅能增長他們的知識,鍛煉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的上進品質,還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別的同學能做的,我也能做到,這是一種競爭,別的同學不能做的,我能不能做到呢?這更是一種自我激勵,正是這種永不言敗的競爭意識,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一種高漲的學習情緒。這種競賽活動,教師融入其中參與活動,既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又拓寬了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還能點燃同學們創新的火花,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它給學生帶來高漲的學習熱情的同時,又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同樣的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讓學生初步懂得要全面地看問題。
三、在游戲中感悟。
讓學生回歸自然,去感受風,去追逐風,與風兒盡情地玩。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真正的放松,在游戲中,學生全身心參與,口動、腦動、情動、行動,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風帶來的樂趣。并在玩中發現,在發現中玩,使教學得以更進一步的深入。
一年品德與生活《風兒吹呀吹》教學案例 篇2
一、說教材
今天我要說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品德與生活》第二冊第二單元《走進大自然》中的第3課《風兒吹呀吹》的第一課時。
《風兒吹呀吹》重要通過圖片、質料引導學生探求風,感覺風,并在親身實踐中相識風的形成,學會制造風,從而引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的:
1、通過感覺風,相識風的特點,開端知道風孕育發生于氛圍的活動。引導學生本身能制造風。
2、通過圖片,質料引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1、感覺風的特點。2、知道風孕育發生于氛圍活動。
四、說教學難點:1、自己制造風。
五、說教學準備:三只五彩風車、氣球、電風扇、蠟燭、打火機,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法學法:
學生的品德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根據教材特點,本課教學我主要采用體驗式和引導式等學習方式。結合當地實際和學生生活,設計了“尋找風”、“感受風”、“制造風”三個活動,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真實生活中學會用各種方式了解風的特點,學會制造風,并通過多媒體課件與親自實踐,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七、說教學流程:
1、走進生活,了解風的形成;
2、走進文本,充分感受體驗風;
3、聯系生活,學會制造風。
八、課件使用說明
幻燈片一:一年級學生對生活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他們表達不出來,因此在引導學生分組感受校園里,生活中的風后,多媒體出示教材上32頁~33頁圖畫。說:“風姑娘”藏在什么地方呢?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并說說你怎么知道“風姑娘”藏在那兒的。目的在于①巧用媒體使學生把對生活的感受與文本內容緊密結合,做到既走進文本又走出文本。②集體交流,上臺指說,師再次隨機播放課件,交給學生描述風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表達。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風的特點。③把學生零散的觀察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充分尋找風,知道風無處不在。從而達到引導學生表達和突出文本重點的目的。
“風姑娘”逃不過小朋友們的火眼金睛,她夸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生活的孩子,決定帶咱們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感受“風”。
幻燈片二:多媒體播放大自然中“風”的錄像片斷,師生一同欣賞大自然中的風。目標在于通過圖片、聲音從差另外角度,多層面的感覺風(大海的風、樹林中的風、生活中的風)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從視覺、聽覺感覺風,欣賞風。從而起到進一步突出文本重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作用。
幻燈片三:小朋友,你知道風與我們的生活的接洽嗎?(學生不知)師使用媒體課件目標在于資助學生創建開端的感知,同時也為下文學生自主探究,使用吹燭炬學會制造風做好鋪墊。此課件起到了突破文本難點的作用。
總之,我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實踐為紐帶,以多媒體為本領,以體驗運動為中央,通過學生切身材驗,讓學生在探求風,感覺風的同時,學會制造風,引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一年品德與生活《風兒吹呀吹》教學案例 篇3
重慶市沙坪壩區第一實驗小學 尹 語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件玩具,你們想看看嗎?
生:想!
師:那就請小朋友們先把眼睛閉上,等尹老師數到3的時候再把眼睛睜開,好嗎?
(出示五彩的風車)
生:哇──!
師:這是什么?
生:風車! (高興)
師:漂亮嗎?
生:漂亮! (情緒高漲)
師:誰能讓風車轉起來? (激情調動)
生:我!我!我! (激動)
師:我們請3位小朋友上臺,比比看誰的風車最先轉起來,而且轉得快!其他小朋友就為自己的支持者加油、助威吧!
(三位同學自己想辦法把風車轉動起來了,兩位用嘴把風車吹動,一位跑動使風車轉動。)
生:加油!加油! (全情投入)
師:3位小朋友的風車都轉起來了,而且都轉得很快,所以你們都是勝利者!
(師舉起獲勝3方的小手,其他小朋友熱情的鼓掌、吶喊!)
活動一 了解“風”的形成
師:風車為什么能轉起來呢?
生:因為有風。
師:對了,就是因為有風,風車才轉起來了。在小朋友們身邊到處都充滿了空氣,剛才小朋友使勁吹、用力跑,空氣也跟著小朋友們做起了運動,動起來了,這樣就形成了風。風,就形成于空氣的流動。
活動二 尋找“風”
師:聽!“風姑娘”來了。(多媒體播放風聲,并出示教材上32頁~33頁圖畫。)剛才“風姑娘”和小朋友們玩風車累著了,她想藏在這幅畫里悄悄地休息休息,我們把她找出來,和我們繼續玩游戲好不好?
生:好!
師:“風姑娘”藏在什么地方呢?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并說說你怎么知道“風姑娘”藏在那兒的。
(集體交流,上臺指說……)
生:“風姑娘”藏在小朋友的頭發和衣服那兒,因為那個小女孩的頭發和衣服都被風吹起來了。
生:柳條被風吹動了,所以這兒有風。
生:“風姑娘”藏在這兒!還好這個同學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風吹走了。
生:這個小女孩聞到花香了,說明有風。
師:為什么說明“風姑娘”在這兒呢?
生:因為風吹過會把遠處的花香帶過來,雖然我們離花很遠,也
能聞到花香。
師:所以小姑娘說了一句──
生:(齊聲回答)有──花──香!
生:這個小男孩在河邊玩帆船,帆船要依靠風才能行駛,而且河水都被風吹皺了。
生:遠處房子上的炊煙也被“風姑娘”吹彎了。
生:小姑娘手里拿著的手絹都飄起來了。
師: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風姑娘”啊,無處不在。她,也藏在我們的教室里、校園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她嗎?注意教室的前、后、左、右、上、下,還有窗戶外邊兒。
(生離開座位找“風”,然后匯報交流。)
生:“風姑娘”藏在那兒!(指著空調上飄動的彩帶說)空調有風,把彩帶給吹動了。
生:這兒有風!(指著墻邊微微晃動的一串彩色氣球說)沒有風,氣球是不會動的,所以肯定有風!
生:“風姑娘”藏在窗口的風車那兒!你們看,風車還在轉呢!
生:那兒,風把窗簾吹動了。
生:教室上邊的彩旗在動,也有風!
生:鐵欄桿上掛著的風鈴在響,只有在有風的時候,它才會發出很動聽的聲音。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
(請小朋友靜靜地仔細傾聽風鈴悅耳的聲音。)
生:還有窗外的國旗在飄動,說明有風。
(師生一起往窗外看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生:在老師講臺上也有風,杯子上的熱氣全都往左邊動,如果有風,熱氣才會往一邊動。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你觀察得可真仔細呀!
(生掌聲鼓勵。)
……
活動三 欣賞“風”
師:“風姑娘”逃不過小朋友們的火眼金睛,她夸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生活的孩子,決定帶咱們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感受“風”。
(隨著師的敘述,多媒體播放大自然中“風”的錄像片段)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大海,海風輕拂海面,海浪輕輕拍打著海岸,海鷗從海面掠過,似乎也在感受著海風帶來的清爽;一整片的蘆葦也和著“風姑娘”的拍子跳起了舞蹈……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在北京天安門,紅旗迎面飄揚,看,多么壯觀!……
(師生一同欣賞大自然中的風。)
師:大自然的風多美呀!所以古往今來許多著名的大詩人寫下了不少與“風”有關的千古名句,我們語文課才學過幾首,你們還記得嗎?
(師生齊背古詩《春曉》、《村居》)
活動四 制造“風”
師:噓!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塊兒把眼睛閉上,靜靜地聽,用心去感受,你們感覺到了什么?
(打開電風扇)
生:風!
師:這風是從哪兒來的?
生:風扇。
師:這風是大自然制造出來的嗎?
生:不是。
師:那是誰制造的?
生:人類!
師:對,我們人類是非常聰明的,可以自己制造風,風扇就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小朋友們你們也可以自己動手制造風,你們看看這是什么?(出示蠟燭,并點燃。)這下風姑娘可要出題考考你們啦!誰能自己動手制造風,使燃燒的蠟燭熄滅?注意了,你可以用你身上的任何一個器官,任何一件東西,做任何一個動作來制造風,我們比比看,誰的方法和別人的不一樣,誰的方法最特別。
(四人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并請學生上臺演示方法。)
生1:用嘴吹滅蠟燭。
生2:用書能煽出風,使蠟燭熄滅。
生3:直接把蠟燭拿到空調窗口,使蠟燭熄滅。
(其他同學情不自禁地為她想出的特別方法鼓起了掌。)
生4:脫下外衣,用外衣煽動使蠟燭熄滅。
生5:煽動扇子使蠟燭熄滅。
生6:用手使勁煽動,使蠟燭熄滅。
生7:取下頭上的帽子,用它來制造出風,讓蠟燭熄滅。
生8:今天外邊很大的風,我把蠟燭伸出窗外,它就熄滅了。
生9:把蠟燭拿到門邊,門一開一關能制造出風,使蠟燭熄滅。
生10:拿出口袋里的氣球,使勁吹大,然后把氣球口對準蠟燭,讓它熄滅。
……
活動五 和“風”做游戲
師:小朋友們的點子可真多,“風姑娘”直夸你們呢!她很開心,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現在請你們把和風姑娘有關的玩具拿出來,咱們一塊兒到操場上和“風姑娘”做游戲吧!
(師生一起到操場盡情地放風箏,玩竹蜻蜓,玩風車……)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塊兒學習了“風”的形成,一起尋找“風”,欣賞“風”,制造“風”,還和“風姑娘”做了游戲。“風姑娘”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呢!她等著小朋友們用自己聰明的頭腦,智慧的雙眼,勤勞的雙手去發現!
(原創作品)
一年品德與生活《風兒吹呀吹》教學案例 篇4
教學目標 :
1、感受風的特征,并能與人交流對風的感受。
2、觀察與風有關的生活現象,用畫表現出來。
3、體會風的積極與消極的作用。
4、學習風車的制作方法,并激發學生自己動手做出許多和風兒游戲的手工制品。
教學準備
1、課前收集風的作用的相關資料。
2、準備做風車的材料。
教學過程 :
一、猜謎激趣,揭示課題。
1、樹兒見它把頭搖,苗兒見它就彎腰。
水見它浪花起,云兒見它快快跑。猜一猜,這是什么?
2、對,就是風,這個單元我們將要感受風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了解風的作用,和風一塊玩,大家高興嗎?來,讓我們一塊兒讀讀本單元的題目吧!(板書:風兒吹呀吹)
二、感受風,表現風。
1、看畫面:(課本P32—33的圖)你從哪兒發現了風?
2、讓學生談感受:到走廊吹吹風,談談風吹在臉上,身上的感受。還能談其它風吹在臉上的感受嗎?(海風、山頂風、樹林風)
3、畫畫風:看誰的畫最能表現風。
①學生畫。
②小組內交流自己畫得怎樣。
③指名在全班交流。
④師小結:從以上同學們的畫和大家的相互交流中,我們了解班風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散熱、助燃、傳播花粉,還可以產生動力,用來發電,風的作用真不小。
不過,風有時也會發脾氣,你們在看電視中看過狂風及臺風的新聞嗎?讓學生說一說。
4、談一談有時風對人類及自然界的危害。
①臺風,暴風雨。(你在什么時間,地點遇到過)
②我們有治理它們的辦法嗎?
三、和風一塊玩,動腦又動手。
1、有了同學們和我們人類的共同行動,風是能和我們永遠做朋友的。現在,你最想和這位好朋友做什么呢?
2、你們打算怎樣和風做游戲,能告訴我們嗎?
3、大家想出的玩法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塊兒動手來做一個和風兒玩的玩具吧!
①做風車。
師做指導,小組合作做風車。
A、折(對角折)
B、剪(四個對角都剪開,留下同樣長度的角)
C、粘(翻轉粘四個角)
D、固定(用圖釘固定在木棍上)
②玩風車:你有什么辦法讓風車動起來?
4、小組討論:下節課,我們將和風兒一起玩,你們還將準備帶些什么?怎么玩?
一年品德與生活《風兒吹呀吹》教學案例 篇5
風兒吹呀吹
教學目標:
1、通過感受風,了解風的特點,初步知道風產生于空氣的流動,明白制造風是人類智慧的一種體現,引導學生自己能制造風。
2、通過圖片,材料引導學生思考風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感受風的特點。
(2)知道風產生于空氣流動。
(3)了解風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學難點:
(1)自己制造風。
(2)對風的利用的暢想。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
(1)搜集風在生活中的作用資料。
(2)自己在家想一些制造風的方法,準備制造風用具,上課備用。
2、教學器材:投影片、一些制造風的用具(扇子、氣球、紙張等)、小紙船 、長方塑料水槽。
3、教學課件:風在生活中的作用的圖片投影片、風給人們帶來災難的錄像片、一些自然現象的圖片(包括雨、閃電、大霧、雪、霜、彩虹等)
教學設計:
流程圖: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游戲“紙船到岸”導入。將小紙船放在水槽一端,對面是岸邊,小組討論用什么方法將小船送到岸邊。(不能用手直接去動紙船。)
小組討論:我們也能制造風的方法還有哪些?
播放風在生活中的作用的圖片課件。
我也會利用風。
布置作業:搜集大自然中其他自然現象的知識材料。
小組合作:用什么方法能將小紙船送到對岸,并實際操作。說明所用方法。
討論制造風的方法,并且演示。其他同學給以點評。
通過觀看課件,匯報在家搜集的資料,說明風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作用。
“我會利用風做……”學生發言。
結合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點評。
對學生想象出來的制造風的方法進行補充說明。
說明課件上所表現內容,引導學生思考風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作用。
對學生的發言給以肯定,多加鼓勵。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每組桌子上放一個長方形水槽,將一只小紙船放在水槽一端)
師:我們做個游戲,比一比哪組同學先把小紙船送到對岸。要求不能用手直接動紙船。
1、同組同學討論,用什么方法?
2、游戲開始。(在學生游戲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可以借助一些物品,例如紙張、嘴、手等制造出風來。對有創造的方法教師要及時給以鼓勵。)
3、選出速度最快的一組,發一面“勝利小紅旗”。
4、請得紅旗的小組派代表,向大家介紹速度快的“秘訣”。
5、其他同學和教師隊伍結合學生發言發表自己看法.
二、我們也能制造風。
1、師:剛才大家自己制造了風把小船送到了對岸,現在小組討論一下,我們還能用什么方法制造出風?(小組討論,可以借助一些物品作為制造風的工具。)
2、每組派代表向大家展示討論的方案,其他同學給以評價。
3、在學生展示的時候,教師可以給以補充,對一些有創造性的方法更應大力表揚、鼓勵,激發學生創造的積極性。
4、學生在展示的時候,要對自己所用的方法加以說明,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能將風的形成說出來。
5、師:通過剛才大家的展示,誰來說一說風是怎么形成的?
6、學生小結,教師補充:是空氣流動產生了風。(沒必要讓學生說的很專業,只要能說明意思即可。)
三、風在生活中的作用:
1、師:生活中人們離不開風,風在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作用?請看投影片。(播放風在生活中作用的投影片。)
2、除了投影片上所表現的,利用在家搜集的材料,小組討論:風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作用。(學生討論,匯合在家搜集的資料。)
3、每組派代表匯報本組討論匯合的結果。在匯報時,可以用在家搜集來的圖片等來說明,教師也應多搜集一些圖片素材,在學生介紹時可以配合學生進行講解。
4、師:風給我們帶來什么?
學生:風給我們帶來了……(讓學生充分發言,表達自己對風的感覺,發言中可能會出現風的好處,但也會出現風給人們帶來的災難,配合災難教師放“風給人們帶來災難的錄象片。)
5、師:風雖然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災難,但更多的是造福了人類。讓我們也來發揮我們的想象力,暢想一下能夠利用風做些什么?
6、學生暢想,發表建議。在學生發表建議時,教師不能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對有創造性的想法及時鼓勵,尊重學生的意見。
四、課后延伸:
大自然中除了風之外,有很多自然現象,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自然現象進行資料搜集,然后咱們一起出個“科普宣傳展板”。(播放一組其它自然現象的圖片,讓學生選擇。)
五、總結:通過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總結,老師加以補充。)
教案反思:
這節課學生能通過自己在家搜集的資料和課上的投影資料,基本上知道了風是怎樣形成的、了解到風的作用,并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制造風,對風的利用進行暢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不要講得過多,尤其是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東西,點到為止,應該多讓學生發言、發表意見,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他們探索自然的積極性。對學生的異向思維及時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