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健教示范課的反思
過去也曾聽過不少成功的示范課,每次聽課的時候,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覺得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然而走出了課堂,面對自己的教學,又總是認為,示范課不過是像演戲一樣,事先排練好后,再演給別人看的花架子,沒什么實用價值。許多知識點都沒有落實,這樣教,會覺得心里不塌實。而且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也不可能每堂課都這樣上。所以,到了自己的課堂上,還是老一套。結果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疲倦,課堂氣氛沉悶。真是吃力不討好,知識沒灌進多少,反倒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最近,又聽了幾節反應良好的示范課,面對輕松的課堂氣氛和學生活躍的思維,不得不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示范課上氣氛這樣熱烈?為什么示范課上學生的思維這樣活躍?為什么老師在上課時這樣從容不迫?為什么聽課的人感覺這樣輕松?僅僅是因為事先有所準備的緣故嗎?一堂成功的示范課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因是什么?它的示范性體現在哪里?它與我們平時上課的本質區別又在哪里?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又是什么?這樣一問,再經過反復的深入的思考,不禁豁然開朗。答案其實很簡單,示范課重視激發學生興趣,重視培養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重視給學生以成功感,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不重灌輸式的知識傳授。
也許有人要問,不重視知識的傳授,知識點的落實,能應付考試的需要嗎?現代教育要求學校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既由過去將傳授知識作為最終目的,轉變為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最終目的;由過去的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為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由過去強調教師的教,轉變到強調學生的學,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強調學生的終身發展。這樣做適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與世界的發展方向相一致。由此看來評價一堂課好不好,不是看你向學生傳授了多少知識,而是看你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是否重視了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是否為他們的繼續學習打下了基礎,學生學的是否輕松、愉快,學生有沒有成功的體驗。只要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有了自主參與意識及自主學習的方法,感受了成功的快樂,那么他的每一個感官,都會成為一個信息收集站,就像章魚的腕足一樣,伸向力所能及的每個角落,吸取生活中的營養。如果再經常創造機會,讓同學相互交流,那么他們獲得的知識相對于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那點知識來說,其倍數是任何一個精于計算的專家也難于算出來的。而且隨著知識的增長,視野的開闊,他們的各種能力和素養也會相應提高,到了這種境界,還會怕考試嗎?
所以,任何一堂示范課,我們都不能抱著看戲的態度,而必須研究它的成功經驗,研究它的導向性,靈活地運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確實轉變教學觀念,摒棄舊的灌輸式教學法,一改過去課堂教學的高耗低效為高效省時,這樣,教師就可以輕輕松松地教,學生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學,輕輕松松地取得好成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