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課堂之我見——由薛法根一堂示范課所想起的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0 作者:徐松濤
最近,海陵區大浦小學舉辦了以“把最美好的世界獻給孩子——構建智慧課堂的實踐研究”為主題的研討活動,以此凸現大浦小學智慧在校園內閃光,構建教育科研特色學校的辦學理念。這次活動邀請了特級教師薛法根為我區教師上了一堂《我和祖父的園子》語文示范課,讓人耳目一新。使我對智慧課堂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智慧課堂總是相似的,只是在教學的手段上、方法上各有各的不同,那么智慧課堂的相似之處有哪些呢?
智慧的課堂總是自主課堂。一節課,無論教師采取何種手段,一支粉筆也好;多媒體技術也罷,都必須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薛老師的課沒有使用多媒體,學生始終在他的引領下隨著課文的節奏聽說讀寫,他把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變成學生自己在原有知識基礎之上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這是任何外在手段不能替代的。薛老師把他的教轉化為學生的學,整個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薛老師通過組織、引導和激勵,努力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
智慧的課堂總是話動課堂;顒诱n堂是自主課堂的必然要求,沒有學生的活動,就沒有自主可言。學生在活動中去經歷、去探索、去發現,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創造的快樂。薛老師沒有陶醉于個人的表演,而是一環扣一環地引導學生說一說園子里有什么?怎么樣?想一想、用什么詞語來表達,然后讓同學們到黑板上來寫一寫,大家再議一議……根據課堂需要和學生水平不斷變換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用活動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智慧的課堂總是情感課堂。智慧的課堂里不僅僅只有讀書聲,而且不乏掌聲和笑聲。薛老師一進教室,滿面紅光、笑容可掬,和同學們親切交流,一下子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磁性般的親和力抓住了學生的心。在充滿智慧的課堂里,師生之間不再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取而代之的是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和協商,友愛的交流與合作;師生之間心相印、情相通。
智慧的課堂力求貼近生活。薛老師的課從不屑于干巴巴的知識羅列,而總是力求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背景。對于小學生而言,抽象思維能力尚處于不斷的發展之中,理性思維往往需要感性材料作為支撐。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是學生學習的興趣之源。所以,充滿智慧的課堂總是力求貼近生活,從生活中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讓生活材料為課堂教學服務。
智慧的課堂總是趣味課堂。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引起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動力既非遠大的理想,也非美好的未來,而是知識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好奇心。在薛老師的課堂里,聽不到枯燥的說教和布道,看不見剛性的威逼與強制,而洋溢其中的則是動人之情和引人之趣。薛老師善于挖掘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將知識用趣味化的語言和方式呈現出來。使課堂生機盎然、情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