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的反思(精選3篇)
體育教學中的反思 篇1
體體現。課堂中,教師只有創設民主、和諧、平等和寬松的學習氛圍,才能讓學生感到自己在這個環境中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可以與教師、同學之間進行平等對話的。教學中我常用“隨機式”的分組方法進行交流,這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揮,但由于素質的差異不能進行很好的交流;于是可以用“朋友式”的組合方式進行合作學習,這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交流的氣氛相當濃厚,學生的個性更能無拘無束的發揮。因為他們是朋友,從而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減少了個體的差異,因為他們為了這個合作體進行互助,使自己的這個合作小組能全面發展和提高。在變向運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朋友式”交流,合作式的學習,發現許多變向運球的方法是豐富多彩的。
3.學生的目標達成
在課堂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有無切實掌握動作技術,并將所學的技術納入自己原有的技術中融會貫通。同時還要關注在目標的達成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的投入,是否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在致力于面向全體的同時,是否能讓素質好的“吃得飽”,讓慢生“吃得了”。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各得其所。本節課以“變向”為主線,讓學生在相互“追逐”的游戲中獲得身體變向的腳步動作。然后結合籃球運球追逐,讓學生自定目標,在目標的統領下合作學習,分別達成自己的目標,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樣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了發展。
體育教學后反思
課堂教學都是在教學后的評價反思、反饋糾正中得以升華,反思取“好壞”,得“揚棄”,求“糾正”,促“提高”。是找出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捷徑,是實踐經驗的系統化、理論化過程。
1.成功的經驗
它可以是教學設計的奇思妙想,靈機一動;也可以是教學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舉;更可以是師生交流的精彩的對話……這些成功的教學經驗值得以后的借鑒。本課最成功之處就是在運球中利用了“相互追逐”的游戲;在游戲中體驗身體的變向,體驗腳步的移動,為延伸到本課的重點、難點伏下美好一筆。
體育教學中的反思 篇2
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這些教學靈感,教師課后要及時地把它詳略得當的記錄下來,以供今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這樣持之以恒,并把他們進行歸類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這樣對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會大有益處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例如我上水平一的《30米快速跑》一課時,采取激勵性語言進行教學,具有親合力和親切感,能啟發學生創意思維進行練習。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著一個小塑料袋進行教學,把《30米快速跑》的教學隱含在各個部分中,通過各種小游戲及練習去學習、體會,最后才引出主題,最后讓學生發揮創新思維的空間,用小塑料袋進行拓展、延伸活動,如:放風箏、打排球和籃球、踢足球、兩人三足比賽活動等。從而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有益于學生智力的開發。當今體育課的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教學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值得探究的問題,我們教師更應該把握時機,將每次的教學心得及時記錄下來。
二、反思教學中學生的見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材內容的實踐者,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感受,常常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見解。將學生的見解及時地記錄下來,這樣有助于開闊教學思想,也助于變換教學手段,做到教學相長。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例如:我在上《30米快速跑》時,學生曾經向我提出:老師,我們可不可以采取向后跑和側身跑的形式進行比賽。我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與要求去引導學生自己去嘗試、體驗和探究向各種方向跑的異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特別高漲。因此,將學生的見解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養分。
三、反思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困惑
每節課下來,學生在練習中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疑問和困惑。有時在課堂上無法及時解決的難點問題,教師要及時將學生反饋過來的疑點與困惑記錄下來,細加琢磨,想辦法改進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在此基礎上增加輔助練習,幫助學生解決困惑。然后把如何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課后利用教學后記記錄下來,這樣做可以有利于今后的體育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例如:我在上《30米快速跑》時,學生總感覺自己的小塑料袋很不聽話,不能貼緊自己的胸前,老愛掉下來,所以都愛用自己的一只小手捂著跑。為什么老師的小塑料袋就那樣聽話呢?!哦,這固然有跑速的原因和學生掌握能力的原因,還有是因為室外風大加之小塑料袋偏小、偏輕之故。
四、反思教學中的失誤與不足
體育教學中的反思 篇3
體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教學形勢下,反思教學應當成為每個體育教師的自覺行動。
怎樣進行反思性教學:
1. 教學前反思:明確目標,加強自覺實踐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往往大多關注教學后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中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再次進行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教學理念的過程。在上一節體育課之前,我們有必要認真思考這樣的問題:
a、這一節課能給學生的身心帶去什么樣的服務?
b、要完成哪些教學目標?
c、哪些教學方法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時都得到鍛煉和發展?
d、哪個環節應注意安全?
課前就要做出科學的計劃,結合教學實際,反思學生的身心承受力,可能遭遇到的突發事件,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情感的體驗如何和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是否更具合理性和針對性。通過反思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教學環節更加合理,教學活動設想更加符合現實條件和現實情況。
教學實踐證明,經過課前反思后的教學設計更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
2.教學中反思 :調控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學高質量的進行。在一節課中可以體現在兩方面:
①、用心體會,發現問題。這是實現“反思性教學”的首要任務。體育教學中的問題往往具體表現在教師教學行為的啟發性,教師講解示范的明確性,指導活動的取向性,學生活動的參與性等。對于每一個教學過程,每個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都要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筆者在教學低年級兒童的廣播操時,發現學生們都懶洋洋的提不起勁,即使認真了一會,不久也“無精打采”,這固然與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時間短的心理特點有關,與廣播操的中規中矩有關外,存不存在教學方法不夠新穎有趣,沒有調動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呢?還有在耐力跑的練習當中,學生們往往感覺“沒意思”,都是前一圈興沖沖跑得飛快,而后勁不足,甚至想偷懶放棄,教師就得在一旁大聲喊叫或用哨聲提醒督促,這就使師生都感覺累,而且課堂氣氛非常沉悶……針對這些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就應該有一顆敏銳善察的心,為進一步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②、嘗試改進,調整反思。嘗試改進是指在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后,教師主動尋求原因,并及時有針對性的改進、糾正和調節教學活動,嘗試實用新的教學方法和補救措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而調整反思,即仔細觀察和反思新的教學方法和補救措施的實際效果。比如上例中碰到廣播操的教學問題,我針對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故意讓他們來幫幫我,來做小老師:在教了幾遍后,我喊口令讓學生“教”我做——做對的我跟,做錯的不跟并啟發提示,這樣就調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