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的反思(精選2篇)
體育教學的反思 篇1
體育老師交流了解到,他們學校學生訓練主動性比較好,老師在場與不在場都沒有太大的差別。并且對訓練成績競爭非常強,跑步比快、投擲比遠,每個人都有不服輸的精神。他舉一個例:有位同學50米成績一般且經常練習不認真,最后造成全班同學都不喜歡和他一組跑,因為認為和該生跑沒有競爭性,對自己提高成績沒有幫助。從上面情況可以了解到翰林中學的學生訓練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力求進步、力求比你好的意識非常強。是我們學校學生沒法相比的,因為訓練應付式、被動性,甚至逃避的學生都普遍存在。所以相比之下訓練效果相關較大。從該位老師處了解到,他們學生能養成這種氛圍,除從初一開始對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和學校對學生硬性指標外(如體育不合格不發畢業證等),最主要是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學生重視體育,重視體育升中考的分數。所以今后教學中,如何做好學生的思想,好似他們學校的學生一樣重視體育,是每位老師認真思考的問題,同時亦是一個迫切解決的問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訓練氛圍。
二、更新訓練觀念
從翰林中學體育老師處了解到,他們訓練方法較多,為提高學生的力量,初三學生經常砸鋼鈴、拉膠帶等訓練方法,所以成績提高比較快。胡校長反映和順二中以仰臥方法練實心球,二、三周時間內同學們實心球全部達到優分以上。而他們的訓練方法,我們在田徑隊訓練才采用。而我們始終認為初三人數多,比較難實施,可能作用不大。所以自始至終都是原地投實心球為主,力量輔助練習為次,到頭來效果不夠明顯。雖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和別人相比相關較遠。所以鑒于以上情況,在今后訓練工作中應多想辦法,多和好的兄弟學校交流,多向別人學習,對于舊的事倍功半的訓練觀念應更新。當然對于我們行文有效的方法應堅持執行。
三、 完善統考制度
體育教學的反思 篇2
小學隊列隊形一直是讓體育教師頗感頭痛的教學任務,可又不得不完成,因為只有完成隊列隊形的教學任務,才能更好地組織教學。 隊列隊形教學內容比較枯燥無味,學生練多了,學習積極性不高。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在教學設計上下工夫,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練習效果,達到鍛煉身體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在小學低年級進行原地踏步、立定的教學中。我嘗試過很多方法,可能是教學方法太單一、陳舊的原因或練習次數多了,學生厭煩。總感覺教學效果不理想。最近,我針對學生能初步分辨左右方向的狀況,引導學生從左右腳的交替時開始數數。此方法引起學生較大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就學會了踏步走、立定的動作方法。通過以上實踐,我體會到: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中,必須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出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樂學的“情境”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動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它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好體育知識、技能的樂趣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