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教學寶典 > 文言文翻譯 > 《憶江南》譯文(精選15篇)

《憶江南》譯文

發布時間:2023-08-07

《憶江南》譯文(精選15篇)

《憶江南》譯文 篇1

  憶 江 南 作者:白居易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三首

  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時碧綠的江水象湛藍的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象天堂一樣的杭州:游玩山寺尋找皎潔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玩賞那起落的潮頭。什么時候能夠再次去重新玩游?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杜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象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總要再次相逢。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容。早晚復相逢。

  《憶江南》

  2003/01/01

《憶江南》譯文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古詩與詞的區別。

  2、理解《憶江南》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4、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大家欣賞。說說古詩的特點:有五言詩、七言詩。詩的字數很整齊。

  二、初步理解詞與詩的區別

  1、自讀"預習"。讀后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2、誰能找到詩與詞的區別?

  三、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憶江南》理解詞意

  1、《憶江南》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江南好舊曾諳紅勝火憶江南

  好:美好舊曾:以前、過去諳:熟悉

  勝:勝過、強過憶: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如詩如畫的江南,風景還是以前熟悉的那樣。太陽光下,江邊的鮮花比火還要紅艷。春光里,江水碧綠如藍。如此美麗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總結升華

  1、讀《憶江南》(邊讀邊想江南美景的畫面)

  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書設計:

  日出江花紅勝火

  能不憶江南?

  春來江水綠如藍

  [學生活動設計]:

  朗讀

  背誦

  教學反思

《憶江南》譯文 篇3

  【教學目標】

  1、誦讀、背誦《憶江南》。

  2、理解這首詞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

  3、能對這首詞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辨詩詞

  1、以前同學們學過很多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詞。(板書課題)

  2、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詞嗎?(學生可根據“預習”或搜集到的有關詞的資料自由談。)

  3、讀讀這首詞,想想詞和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別?

  二、了解作者,理解題意

  1、介紹作者:

  ⑴ 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嗎?

  (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⑵ 播放視頻資料“白居易簡介”:

  小結:白居易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

  2、簡介時代背景。

  3、解題:

  “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么聯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或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寫自己江南情結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讀再讀,讀懂課文

  1、自讀《憶江南》:

  ⑴ 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⑵ 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⑶ 小組內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認為這首詞的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2、互動學習:

  ⑴ 全班交流活動。(教師注意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借助插圖仔細體會詩中意境;再讀想象更廣闊的畫面,而后語言描述。)

  ⑵ 有感情地朗讀并練習背誦這首詞,進一步感受詞中所描繪的優美景色,感受作者寫法之妙。

  ⑶ 背誦并抄寫《憶江南》。

《憶江南》譯文 篇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八冊第一單元的《憶江南》這一首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引領學生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而《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

  二、說目標

  依據單元目標、學生的認知水平、新課標要求及詞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3、理解詞的意思,想象詞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詞中表達的情感。

  4、培養學生具有初步鑒賞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激發熱愛古詩詞的情感。

  三、說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體會詞中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四、說教學法:

  本首詞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27個字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學習目標,學情等,著眼學生發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引導學生讀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讀,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受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學生學會品讀語言、誦讀情感、美讀意境,提高欣賞古詩詞的品味和審美情趣。

  五、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意境,解題入情

  1、同學們,自古以來,江南就是個令人向往的地方。處處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人間天堂”的美譽。今天,就先讓我們一塊走近江南,去領略它的美景。(課件播放配樂江南風景圖,)。

  2、欣賞完江南美景,學生暢談感受,并交流贊美江南美景的古詩詞。

  3、歌詠江南的詩詞頗多,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還數白居易的這首只有27個字的《憶江南》。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板書課題:憶江南。引導學生理解“憶”,了解“詞”與“詞牌”。教師配樂范讀這首詞。

  [設計理念]: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課件播放優美的音樂配以美麗的畫面,可立即使學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向往之情,激發學生學習這首詞的濃厚興趣,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初讀釋義,感知促情

  學生采用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指導讀出詞的節奏,并試著說一說這首詞的大意。(注意“藍”的理解)

  [設計理念]:初讀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礎,本首詞是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首詞,因此要指導讀準節奏,并初步感知詞的大意,為深入感悟做好鋪墊。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品讀一、二句。

  這首詞中的哪個詞點出了詩人憶江南的原因?(板書:好)

  (1) 讀著這個“好”字,你們會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如:桃紅柳綠 、鶯歌燕舞、草長鶯飛、小橋流水等)

  (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卻只用一個“好”字來贊美!這個“好”字,用得多妙啊!我們細細品讀1、2句吧!

  (3)重點理解“風景舊曾諳”的“諳”字。

  感受古典詩詞語言精妙,并朗讀品味這兩句話。

  2、品讀三、四句。

  在這么多江南美景中,讓白居易印象最深,覺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課件出示3、4句)引導學生發現“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這兩句,并品讀體會這兩句寫的好在哪?(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借助比喻“紅勝火”和“綠如藍”,展現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

  (1)品讀想象畫面。讀著讀著,這些美麗的景物和艷麗的色彩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是啊,多美啊!引導學生邊想象畫面邊配樂朗讀。

  (3)這兩句詞啊,我們越讀越有味!這味道,其實不僅僅來自風景,還來自詞句本身的魅力,真是“朝霞與江花爭艷,江水共長天一色”。這是多美的風景啊!(板書:景)江南如此美麗,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嘆道——江南好!

  3、品讀第五句——反問句。

  江南如此之好能不憶江南?(板書:憶)學生品讀反問句。

  [設計理念]:以“好”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品讀詞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熏陶感情。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讀,并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進而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最后,以反問句為歸宿點,引導學生體會濃濃的思念之情。

  (四)結合資料,深入悟情

  詩人眷戀的僅僅是江南的美景嗎?

  1、師生共同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詩人寫作背景資料。

  白居易曾擔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滿,公元824年,他要離開杭州了。他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詩。他又從杭州帶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區區小石片,卻著實地叫他安不了心呢。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灑淚而別,白居易落淚了……他的好朋友劉禹錫曾在詩中描述蘇州人們為白居易送別的場面:“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白居易離開杭州之后,又擔任過蘇州刺史等職,晚年居于洛陽。公元838年,大詩人已經67歲了。他幾次動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遙遠,身體虛弱,難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組《憶江南》。

  詩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牽夢繞的杭州,他親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沒有能夠舊地重游。——節選自王旭烽《走讀西湖》

  2、師:讀了這幾段文字,你對這首詞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書:情)

  3、教師引讀:是啊——

  江南人民對詩人如此的愛戴,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詩人對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的眷戀之情,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詩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結,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難忘的江南美景圖!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憶著……請大家回讀全詞!

  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著……接著讀全詞)

  江南好,那兒還凝聚著一幫朋友,一方百姓的情啊!因此,白居易癡癡地想念著……(再讀全詞)

  4、小結升華:是啊,這紅勝火的江花上,這綠如藍的江水中,藏著詩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這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啊!詩人憶的就是這份“好”啊!(完善板書:將“好、景、憶、情”四字用線連成一個大圈。)

  [設計理念]:“情到深處方知濃。”了解詩人的背景資料之后,相信大家對這首詞會有更深的體會。詩人憶的不僅是江南景,還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復幾次的感情回讀中,那份情將更深,那份意將更濃。

  (五)拓展賞詞,濃情延續

  1、詩人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但這一句“能不憶江南?”卻勾起了他對江南的無限懷念之情,于是便又寫下了另外兩首。

  大家請看:請大家讀一讀這兩首詞,你又讀到了詩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師帶來了《憶江南》的歌曲,同學們請用心來聽。(播放江南曲聽吟唱)你從這聲韻悠揚的歌曲中聽出了什么?

  2、融入你們的這些感受,請大家再次朗讀這三首詞。(配上悠揚的音樂)這么美的文字,這么美的畫面,值得永遠地留在我們的腦海里。請大家將這組千古絕唱《憶江南》背一背吧。

  六、說板書

  附:板書設計:

  憶江南

  景

  好                 憶 

  情

  “好、景、憶、情”四字用線連成一個大圈,使本首詞內容的精華所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給學生以系統、完整的印象。

《憶江南》譯文 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古詩與詞的區別。

  2、理解《憶江南》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4、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大家欣賞。說說古詩的特點:有五言詩、七言詩。詩的字數很整齊。

  二、 初步理解詞與詩的區別

  1、自讀“預習”。讀后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2、誰能找到詩與詞的區別?

  三、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憶江南》理解詞意

  1、《憶江南》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江南好  好:美好 。

  舊曾諳 舊曾:以前、過去。 

  諳:熟悉。

  紅勝火 勝:勝過、強過。

  憶江南 憶: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如詩如畫的江南,風景還是以前熟悉的那樣。太陽光下,江邊的鮮花比火還要紅艷。春光里,江水碧綠如藍。如此美麗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總結升華

  1、讀《憶江南》。

  (邊讀邊想江南美景的畫面)

  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 大自然)

  【板書設計】

  日出 江花 紅勝火

  憶江南          能不憶江南?

  春來 江水 綠如藍

《憶江南》譯文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⑴ 訓練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查看注釋等方式理解詞的意思。

  ⑵ 通過領會作品中創設的情境,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⑶ 通過課堂答問,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⑴ 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

  ⑵ 通過對詞中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⑶ 通過感悟作品的無窮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的意思;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出詞中所創設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實錄

  一、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許多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文學體裁──詞。(板書 憶江南 )

  二、簡介詞的基本知識

  師: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詞嗎?它和學過的詩有什么區別?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閱讀課文中的“預習提示”。(學生看書并思考)

  生回答問題:(略)

  師歸納:

  詞與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兩朵奇葩。詞興起于晚唐,繁榮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長有短,能比較靈活地反映作者要表達的內容與思維情感。詞有不同的“詞牌”,如“憶江南”、“西江月”、“漁歌子”、“浣溪紗”等。詞牌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么聯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

  師: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學過他的什么詩?你能向大家對他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嗎?

  生1:這首詞的作者是白居易,我們學過他的詩有《賦得古草原離別》。

  生2:白居易是與李白、杜甫齊名的唐代三大詩人。

  師介紹作者及作品的時代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詩人,他的詩風平易,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詩詞作品。他也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白居易在50歲時曾先后出任過杭州、蘇州刺史,秀麗的江南景色和燦爛的吳越文化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憶江南》這首詞是他晚年閑居洛陽時為追憶十多年前的蘇、杭生活而作。

  四、自由探究,了解詞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參看課文下面的注釋,認真讀課文,了解詞的意思。

  (學生自由讀文)

  師:同學們讀了這首詞,那么作品主要講的是什么呢?

  生:這首詞講了白居易對江南美景的回憶,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美麗景色。

  五、進一步品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這首詞總共有幾句,有多少個字?

  生:這首詞共有五句,二十七個字。

  師:白居易的這首《憶江南》確實寫得很好,它雖然短小,卻抓住了江南美景的主要特征,抒發了他對江南久久難以忘懷的情結。通過剛才的讀,大部分同學已經讀懂了詞的意思。既然這首詞寫得好,下面再請同學們認真地品讀課文,你認為這首詞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讀完后可以相互之間進行討論、交流,也可以將你自己的感受及交流后的體會在紙上記錄下來。

  (學生認真讀課文,進行交流)

  六、引導學生進行作品賞析

  師:請同學們停下來。剛才同學們再一次品讀了課文,并相互間進行了討論和交流,我相信大家對這首詞的無窮魅力應該有了自己獨到的感受。下面,請同學們站起來談一談你心中的感受,與大家一起來品味這首詞的精妙所在。

  生1:我覺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寫得好。

  師:這兩句好在哪里?

  生1:這兩句是這首詞中寫景的句子,作者描寫了“江花”和“江水”這兩種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

  師:很好。確實,這兩句是這首詞中的名句,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誰接下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2:我也覺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寫得好。

  師:那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生2:這兩句話運用了對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

  生3:我覺得這兩句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句子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紅通通的江花比作火焰,把江水的綠比成藍草,比喻非常恰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師:剛才這兩位同學說得非常好,他們從不同的修辭角度上品味了文章的妙處,其他同學還有什么新的見解。

  生4:我也覺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寫得好。

  師:那么請談談你的見解。

  生4:我們都生活在江南,江南的春天很美,可以贊美和歌頌景物很多很多。而作者受篇幅的限制只選取了江花和江水,我認為景選得好。

  師:哦!快講講你的創見。

  生4:我喜歡畫畫,我覺得江花和江水一紅一綠,能給人強烈的視覺效果和光彩奪目的感覺。

  師:你的見解真是很獨特,也說得非常好。老師相信你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很有成就的畫家。

  生5:我覺得“憶江面”這個詞牌用得好。

  師:你覺得作者選用這個詞牌好在哪里?

  生5:老師前面說了,詞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么聯系。而作者白居易恰恰選了“憶江南”這個詞牌,題目剛好與內容吻合,從題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對江南的無限眷戀和思念。

  七、引導學生打開思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師:你很會思考問題,也說得很好。剛才前面的同學都是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來談的,而你卻能從詞牌聯系到詞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上來。希望其他的同學也能像你一樣把思維的大門敞開,把思維的觸角伸到作品的每一角落,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生6:我覺得文章的最后一句“能不憶江南?”寫得好。它與前面的題目“憶江南”和第一句“江南好”形成前后呼應,使作品顯得很完整。

  師:很好。現在同學們的思路被打開了。我希望后面同學的見解更加精彩。

  生7:我覺得首句“江南好”這一句好。這一句既回應了標題“為什么要憶江南”,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后面作者對江南春天美景的回憶與描述。

  師:你講得真不錯。

  生8:我覺得第二句“風景舊曾諳”這一句也不錯。

  師:說說你的看法。

  生8:這一句說明了江南美景對作者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也是作者難以忘懷的,以致引起作者在十多年后還對它難以忘記,思念不已。

  師:同學們真是說得太好了,還有沒有更加精彩的見解?

  生9:我覺得詞的末句“能不憶江南?”句式用得好。作者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語氣,體現作者對江南美景的贊揚與無盡的思念,而運用疑問句則更加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與上期所學的《海上日出》的結尾“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有異曲同工之妙。

  師:你真不簡單,不僅能體會這首詞的妙處,還能聯系到前面所學的知識。

  生1:老師,我還是覺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好藍”這兩句最好。

《憶江南》譯文 篇7

  教案示例

  重難點分析

  重點: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創作背景的介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

  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寫作背景介紹,“歌”的介紹。

  2.描寫,敘事、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

  3.朗讀并背誦詩歌,體會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二)整體感知

  這是一首抒情言志之作,杜甫身處漏雨茅屋,還存有憂國憂民的情思,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

  (三)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情況

  (1)字詞

  怒號(háo) 三重(chóng)茅  掛罥(juàn)布衾(qīn)

  大庇(bì)  突兀(wù)

  (2)作家及創作背景簡介

  2.聽錄音范讀課文,學生跟讀、注意讀準字音、節奏。

  3.學生對照注釋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掃清字詞障礙,理解詩句的意思。

  (2)找出例句分析詩中所用的表達方式。

  (3)說說杜甫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怎樣的情懷。

  4.檢查自讀情況:

  (1)解釋下列字詞:

  秋高(秋深)  三重茅(幾層茅草)  灑(散落)  冒(掛)  忍能(這樣) 俄頃(一會兒)  漠漠(灰蒙蒙的) 向昏黑(漸近,將近)  衾(被子)  喪亂(戰亂,指安史之亂)  何由徹(徹曉,到天亮)  寒士(貧寒)  突兀(高聳的樣子)  見(同“現”)

  (2)詩中采用了哪些表達方式?試舉例說明。

  (明確)詩中采用的表達方式有:①描寫,如第一段“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把秋風擬人化,寫出了狂風肆虐的景象。“茅飛渡江酒江郊……下者飄轉沉塘拗。”描繪了茅屋為秋風摧殘的慘態,再如第3段“俄頃風定云墨色,秋風漠漠向昏黑。”寫出了接近傍晚時的凄涼。

  ②敘事,如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歸來倚杖自嘆息。”一個“自”字,總收一二兩段,寫出了詩人在茅草被搶之后的孤獨、悲苦。再如第三段“布衾多年冷似鐵,……長夜沾濕何由徹!”詩人從風雨飄搖的茅屋想到了國家的安危。

  ③抒情,如第四段“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現了詩人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

  (3)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

  [明確]詩歌篇末點題,“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乃是畫龍點睛之筆,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5.學生再讀詩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6.小組推薦一名成員參加感情朗誦詩歌競賽。

  7.集體背誦詩歌。

  (四)總結、擴展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風摧殘后的窘況。在雨夜屋漏、長夜難眠之際,詩人心憂天下,想到的是普天下的受苦人,而寧可舍棄自己。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作者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而他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理想,“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博大胸襟更令人肅然起敬。全詩語言淺顯,卻有極強的震撼力。

  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曾從洛陽回華州,途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根據自己目睹的事實,寫了一組詩(“三吏”,“三別”,即《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請同學們課后找資料閱讀,更好地感受杜甫詩的現實主義精神。

  (五)布置作業 

  朗讀并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

  (-)明確目標

  學習《南園》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l.寫作背景介紹。

  2.朗讀并背誦詩歌,體會作者愛國的憂思。

  (二)整體感知

  這兩首都是抒情言志之作,李賀懷才不遇,猶思棄文習武,為國立功;陸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思為國戍邊,夢赴戰場。

  (三)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情況

  (1)字詞  戍(shù)  闌(lán)

  (2)作家及創作背景簡介

  2.師朗讀詩歌,學生跟讀,注意讀準字音,節奏。

  3.學生對照注釋自由朗讀詩歌,要求:

  (1)掃清字詞障礙,理解詩句的意思。

  (2)能夠比較兩首詩。

  4.檢查自讀情況

  (1)解釋下列字詞:

  ①吳鉤(刀名,刃稍彎。)②關山五十州(泛指當時藩鎮割據地區。)③凌煙閣(樓閣名,在唐朝首都長安,這是唐太宗為表彰功臣所建的殿閣。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年,在閣上畫了24位開國功臣的像。)④若個(哪個)⑤萬戶侯(食邑萬戶的侯,指很高的爵位。)⑥不自哀(即不為自己悲哀。)⑦戍(守衛。戍輪臺。戍守邊疆。輪臺,輪古地名,在今新疆輪臺東南。漢武帝時曾派兵在這里屯田駐守。這里借指我國北方邊疆。)⑧夜闌(深夜。闌,盡,指夜深。)⑨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⑩冰河(泛指北方冰凍的河流。這里指寒冷的北國戰場。)⑾入夢(指進入夢境,夢見。)

  (2)指名賞析《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明確]①②句:我雖然年邁力衰困居在孤獨、荒涼的小村里,可是并不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還時刻想著率領干軍萬馬為祖國戍守邊疆。

  這兩句述志,寫詩人忠心報國的情思。

  ③④句:夜深了,躺在床上聽到風吹雨打的聲音,我不由得夢見自己騎著身被鐵甲的戰馬,奔向冰天雪地的戰場。

  這兩句詩記夢,寫因關心國事而形成的戎馬征戰的夢幻,從而以夢的形式再現了“戍輪臺”的志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由殺敵,一腔御侮之情只能形諸夢境。但是詩人一點也“不自哀”,報國殺敵之心卻更強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鐵馬冰河”的夢境,使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

  (3)比較:《南園》與《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①相同點:都飽含著愛國憂思。李賀愿意棄文就武,為國效力。《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通過僵臥孤村,夜聽風雨及夢思為國征戰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②不同點:兩詩在格調上有所不同:李詩辭愈顯豁,情懷激越。而陸詩則巧借自然界的風雨,把現實與夢境聯系起來,使“鐵馬冰河”的夢境和“為國成輪臺”的壯志巧妙地融合起來,使詩歌的主題得到了更完滿的表現。

  5.學生自由朗讀直至能背誦詩歌。

  6.指名背誦后集體背誦。

  (四)總結、擴展

  這兩首詩都表現了詩人的愛國憂思,課后閱讀《南園》的另十二首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的另一首更好地體會,學習詩人的愛國主義精神。

  (五)布置作業 

  朗讀并背誦詩歌。

  第三課時

  (-)明確目標

  學習《已亥雜詩》和《憶江南》

  1.寫作背景介紹。

  2.朗讀并背誦詩歌,體會詩歌表現的思想感情。

  (二)整體感知

  《己亥雜詩》是抒情言志作,龔自珍載著“浩蕩離愁”辭官還鄉,仍思為國效力。溫庭筠的小詞,綺麗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兒的相思之情。

  (三)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情況

  字詞  吟鞭(yín)  脈脈(mò)

  2.學習《已亥雜詩》

  (l)作家及創作背景簡介

  (2)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節奏。

  (3)學生對照注釋自由朗讀詩歌,要求:

  ①掃清字詞障礙,理解詩句的意思。

  ②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③古代詩人詠嘆落花的作品很多,其中也不乏俊爽昂揚者。但像龔自珍這樣歌頌和肯定落花的名作尚不多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二句的構思,境界如何訪談談你的理解。

  (4)檢查自讀情況:

  ①解釋下列字詞

  吟鞭(詩人的馬鞭。吟,指吟詩。)落紅(落花)

  ②指名賞析:

  [明確]①句:在無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

  作者自幼居住北京,祖父和父親都曾在北京做官,他從二十九歲起在北京任官職,和許多有革新思想的朋友交往。對他來說,北京可稱第二故鄉。如今壯志未酬,行將遠離,不能不勾起無限的愁思。

  ②句:這句化用唐劉禹錫“莫道兩京非遠別,春明門(長安東門)外即天涯”詩意,說自己離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東指:作者當日從北京外城東面的廠渠門出城。

  這首詩的前兩句,用楚辭莊忌《哀時命》“處卓卓而目遠兮,志浩蕩而傷懷”的詩意,表現作者關心國事而又志不得伸的愁苦感情。

  蔣紅二句說,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有新花生長,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竭盡余力的懷抱。

  (5)學生自山朗讀直至能背誦。

  (6)指名背誦后集體的背誦。

  3.學習《憶江南》

  (1)作家及創作背景簡介

  (2)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節奏。

  (3)學生對照注釋自由朗讀這首詞,要求:

  ①掃清字詞障礙,理解詞句的意思。

  ②你是怎樣理解《憶江南》中“斜暉脈脈水悠悠”一句的意蘊的?展開想像,寫片段作文,描繪這首詞所表現出的意境。

  (4)檢查自讀情況:

  ①解釋下列字詞:

  斜暉(夕陽的斜光。)脈脈(靜默的樣子。指含情之狀。)悠悠(嫻靜的樣子)

  腸斷(形容極為傷心。)白蘋洲(開滿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塊陸地。古代詩詞中常用以代指分別的地方。)

  ②指名賞析

  [明確]斜暉句的意思說:對著夕陽欲下,以含情而視,但終不見來船,只見一片江水悠悠。

  腸斷句:因過盡千帆皆非所欲觀者,所以遙看白蘋洲而為之極度傷心。

  “斜暉脈脈水悠悠”一句,使讀者字視野陡然開闊,感受到寄情于景之時,有一種情思蕩漾、空中傳恨之感,形成綿遠悠揚的風致。而結句的“腸斷白蘋洲”,則又令人從“惟見分手處,白蘋滿芳洲”的聯想中,使感情落在實處,有一種“加重?“倍增”的效果。二句相連,可謂虛實并列。

  (5)學生自由朗讀直至能背誦。

  (6)指名背誦后集體背誦。

  (四)總結、擴展

  《己亥雜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在不變的執著態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憶江南》主要描摹了——江南好的相思之夢。

  課后請同學們閱讀其余的《已亥雜詩》《憶江南》,比較它們在內容與藝術上的異同。

  (五)布置作業 

  朗讀并背誦詩歌。

  探究活動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提到“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這兩句話是說那些兒童的品行不好嗎?為什么?

  解說:不是。這是一幅頑童戲謔的場景。作者據實寫來,以此引出對“家貧如此”、“長夜沾濕”的描述,最終是要引出作者對天下寒士的關注。

《憶江南》譯文 篇8

  《憶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優美的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了解詞的知識,從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通過視頻引導學生欣賞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可立即使學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再加上優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配樂朗讀,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向往之情,激發學生學習這首詞的濃厚興趣,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江南好”。

  通過讓學生看、聽、唱、編感受江南音樂為主線,圍繞歌曲中江南美的主旋律,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悟江南的各種美。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畫面優美,語言精練又富有有詩意,讓聽者都陶醉在江南水鄉小鎮那古樸、恬靜的意境之中,令人回味無窮。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清晰明了,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容量大,涉及面廣,學生人人參與,學生學習的的積極性非常高。在看江南這個環節上,教師精心準備,先讓學生從一幅幅具有江南古樸神韻的圖畫中了解江南;通過吟江南,讓學生理解白居易的詩《憶江南》的內涵,進而感受到詩詞、音樂的韻律美。接著又讓大家唱江南,通過老師的范唱、聆聽歌曲、交流,解決歌曲的難點,引導學生用自然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憶江南》,很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最后的拓展欣賞,是蘇州白話演唱的《憶江南》以及評彈版本《憶江南》,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了學生聽辨審美能力。

《憶江南》譯文 篇9

  古詩詞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對于詩詞難以理解,感悟。此時如果能夠借助電教手段就能事半功倍了。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中融入音、像,營造出與古詩詞內容相吻合的情境、氣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品讀的興趣,使他們的身心浸淫于古詩詞的美好境界,達到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可以說,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精彩鏈接,能夠構建出一條無形的時空隧道,穿過它,學生們會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到古詩詞閃爍千年的異彩。

  下面,我就以《憶江南》這首詞的教學實例,就運用多媒體創設古詩詞的教學情境,談幾點教學體會:

  一、配樂朗誦創意境──美

  古詩詞節奏,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音樂又是聽覺語言,是人類心靈的詩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處。通過音樂設置情境,能夠渲染氣氛,烘托詩境,奏響詩詞的主旋律。

  在教學《憶江南》這首詞時,我選用了古箏曲《高山流水》那舒緩和悠揚的曲子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學生的豐富想象是他們如見其物,如臨其境,那古曲的韻律將學生帶入江南水鄉,此時,和著悠揚的古曲播放詞句的朗誦錄音,與教材配套的教學朗讀磁帶,音色純美,讀音準確,感情充沛,播放適時,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營造出的教學情境,令詩歌形象更有立體感,使詩歌情感更能震撼人。頓挫有致,聲情并茂地朗誦,感染了每一個學生,學生不難體會到詞中那絕妙的意境:詩人遙望江南,不由得贊揚江南的美景,因為這些都是他曾熟悉過的。音樂是最美的聽覺語言,用音樂來詮釋古詩詞,學生對詞有了更新的認識,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擴大了思維空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感受到了難以名狀的美,音樂美,詞句美,意境美,豐富了情感,為進一步的體會詞句奠定了基礎。

  二、巧用插圖入意境──易

  每篇的課文的插圖都是文章的重點所在。巧用插圖便于很快地進入詩詞的意境。《憶江南》一詞的插圖則是詩人站在江邊遙望江南,想起了江南的勝景,詩人為什么對江南如此的眷戀呢?結合白居易的情況簡介,了解到他曾在江南曾做過蘇州刺史,杭州刺史,江南的美景深深地留在他的腦海中。第一幅是詞中插圖,圖中我配上了音樂在古箏曲《高山流水》及朗誦錄音、動畫效果,在朗誦的時候,詞句則伴著打字機的聲音顯示在畫的右側,形象逼真,一目了然。而圖中只是選用了紅色的江花和綠的江水,凸現了詞句的畫面美,色更美,圖畫直觀地把學生帶到了詩詞的意境。

  三、欣賞畫面悟意境──妙

  別林斯基說:“詩歌不能容忍無形態的,光禿禿的抽象概念必須體現在生動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滲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滲透多面體的水晶一樣。”這正是中國歷代詩人、詞人所追的藝術境界,一首首好詩、好詞創造了我國古詩詞一個重要特色,就是“詩中有畫”,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詩,也是思想包盈于形象之中,智慧閃爍于形象之上。我們不妨以此特色設置教學情景,師生親自動手,用豐富的色形,優美的線條、整合的畫面,將無形的詩詞形象變幻成有形的視覺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躍的課堂氣氛里,領悟文字的內涵,體會意境的高妙。

  在教學《憶江南》的時候,我制作了4張幻燈片。用搜狐和一搜、百度等搜集了與課文相吻合的圖片,來給學生視覺上的感受。第一幅書中插圖。第二幅則是江南日出的美景,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寫照,近處的江邊的藍草碧綠,江水如藍,遠處太陽升起,朝霞滿天,江花似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詩詞的意境,我根據這兩句詞又制作了兩張幻燈片,選取了色彩鮮艷的圖片,一張是春日日出圖,火紅的太陽升起來,整個畫面都被朝霞染紅了,蕩舟江上游船和游人也被染成了紅色的了。整個畫面就體現了一句詞:日出江花紅勝火。另一幅圖則主要體現“春來江水綠如藍”,選取了一張水綠如翡翠的那樣的畫面,江邊碧綠的植物染綠了清清的江水,好一個“綠如藍”的清幽的畫面!一只小船蕩舟江上,好不愜意。讓人感到了一種勃勃的生機。優美的畫面使學生置身于詩情畫意之中,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圖畫的展現詞的意將不講自明。

  四、巧設板書突重點──清

  板書是一堂課的靈魂所在,巧妙的板書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憶江南》一詞的教學中,我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為線索,設計了如下板書:

  江南好 (美)──日出江花紅勝火

《憶江南》譯文 篇10

  一、導入新課

  進入春天已近一個月了,我們剛剛感受到春的氣息,可一場雨雪又把我們帶到了潔白的冬季。剛才同學們背誦的《江南春》中已告訴我們此時的江南已是千里鶯啼綠映紅了。今天,我們就隨著名詩人白居易去領略江南的神韻。板書課題

  1、解題:同學們對江南了解多少?

  師:江南灑湖縱橫交錯,小橋流水,雋秀的古典園林,樸實動聽江南絲竹,柔軟華麗的江南絲綢,精美的刺繡等等。江南的蘇州、杭州還有人間天堂的美譽,無數的文人墨客對此地總是流戀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時旅居杭州。50歲時曾在杭州當太守三年,后在蘇州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12年后,67歲時寫下了千古絕唱《憶江南》。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誰談一下對“憶江南”三個字的理解?你對詞有多少了解?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3、請同學們借助課文中的注釋自學這首詞。在學習和誦讀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配樂)

  4、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領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詩人一開口就用通俗的“好”字來贊美江南,你認為這個“好”是指的什么?(換成江南美行不行?)

  2、“江南好,風景舊曾諳”這句中,哪個詞寫出了詩人是在“憶”江南?“諳”又怎樣講?

  小結:江南的好是詩人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一切那么熟悉,詩人僅在杭州為官時,就寫了200多首詩,寫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詩人的心中,可江南這么大,詩人抓住什么來寫的這“好”呢?

  (1)指讀,齊讀

  (2)這兩句抓住什么來寫的?(理解意思)

  (3)自讀這兩句,齊讀。說說詩人寫的這兩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異色互襯

  (4)想象:師讀,生想象——說說眼前是怎樣的畫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麗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邊的詩人,請你讀:

  日出,花開得如此熱烈,男生讀:日出

  春來,碧水悠悠,純凈優雅,女生讀

  5、江南如此的好,記人“能不憶江南”?

  齊讀——讀了這句,你體會到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詩人在哪里“憶江南”?(洛陽)

  江南花紅勝火,水綠如藍之時,洛陽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處一片灰色。(欣賞江南的圖)

  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再讀“能不憶江南”?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華

  1、詩人所眷戀的僅僅是江南的美景嗎?根據你了解資料來談

  2、學生補充

  3、師補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與杭州百姓交朋友;與當地風雅之士詩酒唱和;有名的“白樂天醉酒茅家埠”

  詩人與杭州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離別杭州時,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萬眾夾道,灑淚送別。他的好友詩人劉禹錫在《白太守行》一詩中寫道:“聞有白太守,拋官歸舊奚,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4、指導讀

  詩人不僅眷戀江南美景,他還憶什么?更深深地念著與江南人民的濃濃情意。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無限思念,讀:能不憶江南?

  五、升華

  1、詩人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來收全詞。但這已勾起了他對江南人無限懷念之情,于是又寫下了另外兩首《憶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讀,討論三首詞的異同。

  (2)從這兩詞中看到詩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讓詩人魂牽夢繞。多么深的江南情結!

  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齊讀:

  3、師生共讀三首《憶江南》,師生唱和,師讀前面的,學生接后面的。

  4、背《憶江南》

  5、唱

  詩歌,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不獨在聲韻悠揚,更在于以聲傳情;不僅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詞開始就是為配合音樂而創作的歌詞,今天,我們也來試著唱一唱。可以用我們學過的歌。

  板書:  憶   江   南

  ↓               美景

  江南                          贊美、思念

  濃情

《憶江南》譯文 篇11

  《憶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為詩人白居易回憶江南景物之名作,藝術上很有特色。如此語言瑰麗、情景交融的詞該如何教呢?

  [教學構想]

  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2.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感受言語美感,培養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2.有感晴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引——盤活經驗,豐富表象

  1.教師導言:一說到春天,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或一首詩詞或一兩首歌來描繪。

  學生可能會回答:

  詞語類: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花爛漫、百花盛開、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春意盎然、鳥語花香……

  詩詞類:《詠柳》《春夜喜雨》《春曉》《江南春》……

  歌曲類:《嘀哩嘀哩》《春之歌》《小燕子》……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用優美的語言來贊美她。唐代詩人白居易就寫了一首《憶江南》。(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憶江南》)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別?

  3.你知道什么是詞嗎?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4.解題:“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么聯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或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寫自己江南情結的用意所在吧。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展開想象,進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讓學生回憶對春天的感受,并用詞語、語句來描述,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關于春天的表象感知,同時也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情境,激發了他們對春天的興趣,調動了他們感受春天的欲望,學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調起來了。

  二、讀——疏通詞句,整體把握

  1.俗話說,詩畫一家。請同學們聽著詞朗誦,閉上眼睛在腦子里勾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好嗎?(播放配樂詞朗誦,想象江南風光。)

  2.這么美的詞,想讀嗎?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諳”的讀音。

  3.誰愿意讀給大家聽?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給別人聽,看誰讀得最好。(找伙伴、找老師共讀,男女生對讀,小組分配讀等。)

  4.再讀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詞的意思,對詞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并畫出難理解的句子。重點理解的詞句有:“藍”的古今異義;“諳”的意思;“紅勝火”、“綠如藍”的比喻寫法等。

  [設計意圖]古代教育家朱熹說:“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則自然精讀,精讀后,理自見得。”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就是為了掃除閱讀障礙,總體把握詩文,為進一步地學習和理解奠定基礎。

  三、議——研討探究,解決疑難

  這首詞的意思總體上比較容易把握,最大的疑難可能有二:一是對“日出江花紅勝火”中“江花”的理解;二是江南究竟“好”在哪里?(因為詞中具體寫江南好的只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一句)可組織學生在讀議中加深理解。

  1.對“江花”的理解

  生:“江花”指的是江畔的紅花。紅花在朝陽的映照下,顯得艷麗奪目。

  生:我覺得“江花”寫的并不是花,應該是江面上的浪花在陽光的照耀下紅得勝過了火焰。

  師:看來,你們在理解“江花”時出現了分歧,請同學們再仔細地讀讀這首詞,看看插圖,聯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

  (生再次與學習伙伴研讀,讀后交流。)

  生:從圖畫上來看,“江花”應該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生:作者把“江花”和“火”進行比較,既然是比較,兩種事物應該有可比哇。江水本身是綠的,火焰是紅的,它們沒有可比性。由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江花”應該是指江邊的花。

  生:我有補充。江邊的紅花正因為有了陽光的照耀才會更紅,因此它紅得勝過了火焰。

  生:如果把“江花”理解為“江面上的浪花”,那么這一句詞寫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來江水綠如藍”寫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復了嗎?

  師:現在,你們明白了“江花”的意思了嗎?

  生:明白。

  2.理解江南“好”在哪里?

  (1)研讀課文,各小組派代表進行全班匯報交流。(各小組之間、同學之間互相補充,有不同看法可以爭議。)

  生1:江南“好”在“江花”。(讀“日出江花紅勝火”)你看,太陽升起來了,天邊是通紅通紅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鮮艷的紅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紅火紅的,勝過了燃燒的火焰。(多媒體展示這一畫面,讓學生盡情欣賞,誦讀詩句。)

  生2:江南“好”在“江水”。出示“春來江水綠如藍”一句。它的顏色像藍草一樣青綠,整個江水就像晶瑩碧透的翡翠。

  生3:江南“好”在“紅日”。紅花、綠水固然是美的,但如果缺少了太陽的光輝,這景色就遜色了一半。太陽,使江花更艷,也為江面鋪上了一條紅綢緞,多美啊;沒有了陽光,江花也不會那么紅艷了,江面上也失去了五彩斑斕。正應了那句老話:紅花還需綠葉襯。

  生4:正由于江南好,所以作者才發出“能不憶江南?”的感嘆。這是因為作者曾經生活在江南,親身體驗過江南之美,對故土風光的迷戀,使他久久不忘江南。“能不憶江南”一句從側面烘托出了“江南好”。

  (2)填充練習: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

  ,      ,      。能不憶江南?請把學過的描寫江南美景的詩句填在橫線上。

  [設計意圖]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引導學生對江南的好風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為學生的個性解讀提供了機會,也使學生對江南關景的認識和感知更加豐富,特別是填充練習的設計,放飛學生的想象,激活已有知識,通過自己的重新組合填補了“好”字留給讀者的空白,使江南春色美景得到個性化、形象化、多樣化的展現。同時,也提取和鞏固了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增加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品——體昧語言,感悟詩情

  1.推敲語句。你認為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如:首句“江南好”。一個既淺又俗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揚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三、四句抓住朝陽、江花、江水等景物,通過強烈的色彩渲染,給人留下了濃得抹不開的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篇末一句,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通過反問既烘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深長的韻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2.展開想象。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仔細體會這兩句,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江南之美:春天的太陽剛剛升起,金色的陽光照射在江邊盛開的鮮花上,紅紅的顯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顯得綠波粼粼,江花、江水兩相輝映,紅的更紅(紅勝火),綠的更綠(綠如藍)。

  3.蘊情吟誦。播放古箏伴奏曲,進行配樂誦讀。在讀中,進一步感受詞中所描繪的優美景色,感悟語言的內涵和魅力。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所在,因此,品味語言、欣賞語言,并在此過程中享受經典語言的內涵和魅力,促進語言積累,得到美的熏陶,乃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

  五、比——比較異同,歸納總結

  1.比較學習。這三首詞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處又是什么?學生根據上面的要求獨立思考,做好發言準備。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2.引導歸納。相同點:詩人都在描寫一處景物,在描繪景物的同時,都在抒發著自己的情感。不同點:從詩人所在的時間、地點、觀察到的景物的特點、當時的心境等方面進行比較,對詩與詞的不同形式加以區別。

  3.感情朗讀。體會三首詩詞中詩人的不同心境,用適當的語調加以表達。

  [設計意圖]體現教師的主導,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通過對比,使所學知識系統化,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培養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六、拓——課外延伸,豐富積累

  1.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詞啊!同學們,你們打算用什么來表達你對這首詞的喜愛呢?(畫畫、作詞、寫導游詞。)

  2.有感情地背誦《憶江南》。自學白居易的其他兩首《憶江南》。

  3.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設計意圖]自學同題詩詞是對知識的豐富和拓展,自主表達閱讀感受,尊重了學生的學習差異,發展了學生個性。

《憶江南》譯文 篇12

  【設計思路】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1、示范讀、激趣。

  2、品味讀、悟情。

  3、想象讀、入境。

  【學習目標】    

  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師:(課前交流一分鐘)同學們好,認識你們很高興。

  生:老師好。

  師:老師想聽你們用無錫話向我問好

  生:無錫話問好。

  (全場笑)師:面朝臺下聽課的老師們,大家也用無錫話向他們問好,歡迎他們來到無錫。

  生:老師們好,歡迎大家來到無錫。

  (無錫話)

  (全場一片歡笑的掌聲)

  師:昨天汪老師觀看了你們在開幕式上的演出,你們的朗讀讓我很感動,我想這是清清的長江水滋養了你們,讓你們這么小小的年紀就如此懂得頌讀中華經典詩文,所以老師今天也想和大家一起學習誦讀古詩詞,好嗎?

  生:好。

  師:開心嗎?

  生:開心。

  (大聲地)師: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詩詞的課堂。上課。

  生:起立: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

  師:汪老師這是第一次來無錫,但當我一踏上無錫這塊土地的時候,我心情很激動,因為我曾在無數次誦讀古典詩文的時候,無數次的神游此地,這兒是老師,也是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追尋的故鄉──板書(江南)

  生:齊讀:江南

  師:讀了這兩個字,你們一定很自豪,你能用一句話或一句詩來說說你心中最美的江南嗎?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你已經讀過這首詞了,真好,今天老師就是想向你們領教這個經典名句。還有想說的嗎?

  生:江南最美是太湖。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江南處處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人間天堂”的美譽。(配樂播放江南最具有特色的風景圖片,解說:這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小橋流水,古鎮小城,田園村舍,如詩如畫,古典園林,曲徑回廊,江南絲竹,別有韻味。)

  師:這就是你引以為自豪的水鄉──生:江南(齊)

  師: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蘇杭為官,江南旖旎的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十二年后,又創下了一組千古絕唱《憶江南》。

  板書:憶江南

  師配樂范讀。

  生自由讀 。

  生(個別)讀。

  師:讀得不錯,不愧是江南這詩詞故鄉的孩子。

  生:齊讀。

  師: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老師想請教大家對“憶江南”三個字的理解?

  生:“憶,是回憶,懷念。詩人懷念江南的往事。

  生:是詩人想念江南作的詩。

  生:“憶江南”是詞牌名。不是詩的題目。

  師:你對詞有多少了解呢?生我知道詞在宋朝很有名師向來以唐詩宋詞并舉。

  生:詞是古代詩歌的一種,詞的句式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

  生:詞牌是曲調的名字。

  師:對,可以這樣說。詞,原是配合隋唐以來燕樂而創作的歌辭。后來逐漸脫離音樂關系,成為一種長短句的詩體。

  生:詞有各種詞牌。每一種詞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句式。

  師:你還知道其它的詞牌名嗎?

  生:我知道西江月。

  生:漁歌子生:水調歌頭、長相思。

  師:你們怎么知道這么多?

  生:通過查閱了資料。

  師:同學們很會學習,借助工具書,查閱資料這一點對學習古詩詞很重要。下面就請同學們用這些好的方法先來自學這首詞,在學習和誦讀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生自學、自讀。(配有優美的古箏樂)

  師: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領略到了什么樣的意境,能描述一下嗎。

  生:這首詞寫得是江南清晨日出時的美景。初升的太陽很紅,把江南的花映襯得更紅艷,紅得勝過了火,而江水綠得如藍草染過一般,我怎能不懷念江南呢?

  師:詩人白居易一開口就用這個通俗的“好”字來贊頌江南,這個“好”讓你體會到了什么,能說說你的看法嗎?

  生:這個“好”是贊美江南的美景。師那就換個字,江南“美”,不更好嗎?

  生:我覺一個“好”字說明江南不只是景美,還有很多的好。

  生:一個“好”說明江南各方面都很“棒”,詩人非常喜歡江南。

  生:一個“好”說明詩人很喜歡、懷念江南。師:請你讀一讀。

  生:江南好!(大聲贊)師:我聽出詩人的贊揚之意。還可以怎么讀。

  生:江南好!(小聲嘆)

  師:我聽出詩人的向往之情。就這樣可以大聲贊,可以小聲嘆。把詩人的贊揚之意和向往之情盡寓其中!

  生:齊讀。

  師:“舊曾諳”是什么意思?

  生:“諳”是熟悉的意思。“舊曾諳”的意思是過去很熟悉。

  師:一個“舊曾諳”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說明詩人過去對江南很熟悉,所以詩人很想念江南。

  師:你很會理解,一個“舊曾諳”說明江南之“好”不是聽別人說的,而是當年自己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舊曾諳”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古典詩詞語言精妙,我們學習古詩詞不僅僅要知道它的意思,還要懂得通過語言來品味、欣賞。你認為這首詞還有哪里寫得好?

  生:我認為“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句寫得非常好。

  師:“好”在哪?

  生:這句用火焰與江南的紅花作比較,寫出了江花的紅艷,用藍草的藍來形容江水的綠。

  生:太陽很紅,原來花就是紅的,在陽光的照射下,所以紅花就更紅了,勝過火。

  師:江水又怎能綠如藍啊?這個“藍”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從這個“藍”字感受到了這不是平常的綠,綠的很純凈,很美。

  師:這“綠”在“紅”的映襯下……你來說。

  生:由于江花是紅的,太陽是紅的,在紅色的映襯下,江水就顯得更綠了,如同藍草染過一般。

  師:于是就出現了── 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這是何等的一種境界啊?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開,太陽出來了,使鮮艷的紅花更紅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綠,而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這紅與綠相互映襯,于是紅的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師:好一個紅得更紅,綠得更綠啊!請你讀出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美!生讀。

  師:老師也想讀可以嗎?

  生:可以師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學生鼓掌

  師:請不要忙于鼓掌,先說說你為什么鼓掌?你欣賞什么?你悟到了什么?

  生:老師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時聲調較高,讀“春來江水綠如藍”聲音很輕柔。生:聽老師的朗讀我感受到了詩中的美景。

  師:現在請同學生閉上眼睛,跟老師到這開滿鮮花的江邊走走。(播放音樂)生(閉目靜聽)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江南一簇簇的紅花鮮艷如火。

  生:我看到了江邊盛開著大片大片的紅花,太陽出來了,朝霞滿天,映照得花兒更加紅艷,那紅艷光彩奪目,勝過燃燒的火,再看那一江的春水,碧綠如藍草,就像晶瑩剔透的翡翠。

  師:多美啊!你就是站在這江邊的詩人,請你讀──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聲情并茂地誦讀)

  師:你怎么讀得這么好啊?生因為我在讀得時候眼前出現了我想象中的畫面。

  師:很好,想象畫面朗讀,聲情并茂,讓聽眾也和你產生了共鳴。這就讀出情,讀出了味。

  師:日出花開勝火,男孩子讀──生:日出江花紅勝火(男生讀)

  師:春來碧水悠悠,女孩子讀──生:春來江水綠如藍(女生)

  師:江南如此之好,(指大屏幕)生:(讀)能不憶江南?

  師:這是個什么句式?

  生:反問句。

  師: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

  生:讀:能不憶江南?

  師:從這句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詩人不能不憶。

  師:請你讀出不能不憶!

  生:讀──能不憶江南? 師詩人在哪憶江南?生洛陽

  師:可知道洛陽遠在哪兒嗎?

  生:在北方。(看地圖,感受南北距離)

  師:北方的春天來得比較晚,同學們請看白居易寫于洛陽的一首《魏王堤》七絕。出示課件:《魏王堤》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生讀。

  師:能借助注釋讀懂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春天嗎?

  生:那兒由于天還很冷,“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卻在無力的搖擺。讓人感覺春天還沒有來到。

  師:而此時詩人舊曾諳的江南卻已是──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讀)

  師:詩人觸景生情,怎能不追憶江南春景?讀

  生:(讀)能不憶江南?師:從這句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詩人極度的思念之情。師:請你極度思念!

  生:(讀)能不憶江南?

  (深情地)生:我還體會到了詩人的無限得感慨之情。

  師:請你感慨!

  生:(讀)能不憶江南!

  (略帶傷感地)生:我還體會到了詩人的贊嘆之情。

  師:請你贊嘆!

  生:(讀)能不憶江南?

  師;在思念中贊嘆!在贊嘆中思念!

  生:齊讀:能不憶江南?

  師:詩人通過反問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可是詩人眷戀的僅僅是江南美景嗎?板書 (景)

  生:白居易懷念的還有我們江南的才子,江南才子多,很風流。(全場笑)

  師:江南真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生:我們江南的小吃多,味道好。……

  師: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白居易曾在年青時就喜歡行旅江南,蘇杭是江南名城,風景秀麗,人物風流,給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后來他在杭州、蘇州做官幾年,在那里他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和蘇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白居易生了病,又要回到洛陽,蘇州人們不舍得他走,都哭著為他送別。他的好朋友劉禹錫曾在詩中描述蘇州人們為白居易送別的場面:“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師:你就是詩人白居易,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讀

  生:(讀)能不憶江南?

  師:詩人忘不掉的還有什么?

  生:詩人忘不掉的還有江南的人。

  師:帶著我們的這些感悟再讀這首詞。

  生:有感情的朗讀。

  師:詩人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但這一句能不憶江南?卻勾起了他對江南的無限懷念之情,于是便又寫下了另外兩首。出示:

  其二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生自由讀,并在老師的帶領下尋找這三首詞的異同,進一步了解“憶江南”這個詞牌。)

  師:從這兩首詞中你又看到詩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生:難忘杭州,在靈隱寺、天竺寺中散步尋找從月亮上飄落的桂花的事。

  生:難忘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師: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生:難忘江南美酒、美女。師: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生:在江南的事詩人都忘不掉。生:這是詩人對江南深愛的感情。

  師:一種江南情結!板書(情)

  同學們帶著詩人那望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再讀《憶江南》生齊讀。

  師:“古人唱歌兼唱情!”詩歌,需要有音樂性和圖畫性。但它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卻不獨在于聲韻悠揚,更在于以聲傳情:不獨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老師帶來了《憶江南》的歌曲,同學們請用心來聽:(播放江南曲聽吟唱)

  師:你從這聲韻悠揚的歌曲中聽出了什么?

  生:詩人走過大江南,懷念每一個地方。

  生:我看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春天。

  生:詩人想,我為什么生病啊,否則就在江南永久的生活下去,該多好啊。

  師:請你朗讀這首詞,把你這樣的感受通過讀傳達出來,生讀。(掌聲)

  生:我聽到了詩人對江南的愛和深深的懷念。

  師:融入你們的這些感受,請大家誦讀這三首詞。

  師生互動讀(老師讀一句,學生重復后三個字,構成了類似二重唱的朗讀,情韻裊裊)音樂響起,師生共同隨著旋律唱起來,享受著文字的美,音樂之美,江南之美。

  師:哪位同學能背下來。

  生:紛紛舉手背。

  師:所有會背的同學站起來面朝聽課的老師們,把這詞中的情傳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老師。

  生:全體起立,齊背。

  師:同學們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詩書氣自華”,愿無錫天一實驗小學的學生在誦讀經典詩文的熏陶中,個個“氣質如蘭”。下課。

《憶江南》譯文 篇13

  【教學設計】

  古詩詞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對小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其目的是讓學生進行一定量的古詩詞積累,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閱讀、理解、領悟和欣賞能力,使學生受到詩詞作品中情感與美的熏陶。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采用逐字逐詞逐句的呆板方法進行教學,把一篇篇名篇佳作弄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沒有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品的無窮魅力。

  《憶江南》堂課的教學,我準備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采用“自主閱讀──相互交流──領悟賞析”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整體感知作品內容的基礎上來感悟作品的魅力所在,從而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⑴ 訓練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查看注釋等方式理解詞的意思。

  ⑵ 通過領會作品中創設的情境,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⑶ 通過課堂答問,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⑴ 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

  ⑵ 通過對詞中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⑶ 通過感悟作品的無窮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的意思;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出詞中所創設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實錄】

  一、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許多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文學體裁──詞。(板書 憶江南 )

  二、簡介詞的基本知識

  師: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詞嗎?它和學過的詩有什么區別?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閱讀課文中的“預習提示”。(學生看書并思考)

  生回答問題:(略)

  師歸納:

  詞與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兩朵奇葩。詞興起于晚唐,繁榮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長有短,能比較靈活地反映作者要表達的內容與思維情感。詞有不同的“詞牌”,如“憶江南”、“西江月”、“漁歌子”、“浣溪紗”等。詞牌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么聯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

  師: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學過他的什么詩?你能向大家對他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嗎?

  生1:這首詞的作者是白居易,我們學過他的詩有《賦得古草原離別》。

  生2:白居易是與李白、杜甫齊名的唐代三大詩人。

  師介紹作者及作品的時代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詩人,他的詩風平易,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詩詞作品。他也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白居易在50歲時曾先后出任過杭州、蘇州刺史,秀麗的江南景色和燦爛的吳越文化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憶江南》這首詞是他晚年閑居洛陽時為追憶十多年前的蘇、杭生活而作。

  四、自由探究,了解詞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參看課文下面的注釋,認真讀課文,了解詞的意思。

  (學生自由讀文)

  師:同學們讀了這首詞,那么作品主要講的是什么呢?

  生:這首詞講了白居易對江南美景的回憶,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美麗景色。

  五、進一步品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這首詞總共有幾句,有多少個字?

  生:這首詞共有五句,二十七個字。

  師:白居易的這首《憶江南》確實寫得很好,它雖然短小,卻抓住了江南美景的主要特征,抒發了他對江南久久難以忘懷的情結。通過剛才的讀,大部分同學已經讀懂了詞的意思。既然這首詞寫得好,下面再請同學們認真地品讀課文,你認為這首詞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讀完后可以相互之間進行討論、交流,也可以將你自己的感受及交流后的體會在紙上記錄下來。

  (學生認真讀課文,進行交流)

  六、引導學生進行作品賞析

  師:請同學們停下來。剛才同學們再一次品讀了課文,并相互間進行了討論和交流,我相信大家對這首詞的無窮魅力應該有了自己獨到的感受。下面,請同學們站起來談一談你心中的感受,與大家一起來品味這首詞的精妙所在。

  生1:我覺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寫得好。

  師:這兩句好在哪里?

  生1:這兩句是這首詞中寫景的句子,作者描寫了“江花”和“江水”這兩種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

  師:很好。確實,這兩句是這首詞中的名句,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誰接下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2:我也覺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寫得好。

  師:那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生2:這兩句話運用了對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

  生3:我覺得這兩句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句子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紅通通的江花比作火焰,把江水的綠比成藍草,比喻非常恰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師:剛才這兩位同學說得非常好,他們從不同的修辭角度上品味了文章的妙處,其他同學還有什么新的見解。

  生4:我也覺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寫得好。

  師:那么請談談你的見解。

  生4:我們都生活在江南,江南的春天很美,可以贊美和歌頌景物很多很多。而作者受篇幅的限制只選取了江花和江水,我認為景選得好。

  師:哦!快講講你的創見。

  生4:我喜歡畫畫,我覺得江花和江水一紅一綠,能給人強烈的視覺效果和光彩奪目的感覺。

  師:你的見解真是很獨特,也說得非常好。老師相信你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很有成就的畫家。

  生5:我覺得“憶江面”這個詞牌用得好。

  師:你覺得作者選用這個詞牌好在哪里?

  生5:老師前面說了,詞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么聯系。而作者白居易恰恰選了“憶江南”這個詞牌,題目剛好與內容吻合,從題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對江南的無限眷戀和思念。

  七、引導學生打開思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師:你很會思考問題,也說得很好。剛才前面的同學都是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來談的,而你卻能從詞牌聯系到詞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上來。希望其他的同學也能像你一樣把思維的大門敞開,把思維的觸角伸到作品的每一角落,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生6:我覺得文章的最后一句“能不憶江南?”寫得好。它與前面的題目“憶江南”和第一句“江南好”形成前后呼應,使作品顯得很完整。

  師:很好。現在同學們的思路被打開了。我希望后面同學的見解更加精彩。

  生7:我覺得首句“江南好”這一句好。這一句既回應了標題“為什么要憶江南”,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后面作者對江南春天美景的回憶與描述。

  師:你講得真不錯。

  生8:我覺得第二句“風景舊曾諳”這一句也不錯。

  師:說說你的看法。

  生8:這一句說明了江南美景對作者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也是作者難以忘懷的,以致引起作者在十多年后還對它難以忘記,思念不已。

  師:同學們真是說得太好了,還有沒有更加精彩的見解?

  生9:我覺得詞的末句“能不憶江南?”句式用得好。作者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語氣,體現作者對江南美景的贊揚與無盡的思念,而運用疑問句則更加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與上期所學的《海上日出》的結尾“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有異曲同工之妙。

  師:你真不簡單,不僅能體會這首詞的妙處,還能聯系到前面所學的知識。

  生1:老師,我還是覺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好藍”這兩句最好。

《憶江南》譯文 篇14

  【教材分析】

  《憶江南》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第一篇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學習。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這首詞中,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贊嘆和思念。

  【學習目標】    

  1、深入理解詞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體會作者贊美與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詞”的特點,掌握學習詞的方法。

  3、有感情誦讀。

  【教學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誦讀。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簡介相關資料

  1、背誦有關描繪春天景色的詩句。

  2、齊讀詩題:憶江南 (播放江南春景圖)

  3、介紹詩人和創作背景:

  教師補充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他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12年后,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創作了一組千古絕唱──《憶江南》。

  二、初讀全詩,感知詞的特點

  1、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讀流暢。

  2、初步感知詞的特點:

  ⑴ 有沒有發現這首詩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么不同?

  明確今天我們學習的其實是一首詞。

  ⑵ 師生交流對詞的初步認識。

  3、指名讀。

  (重點提示“諳”這個生字的讀音)

  4、教師范讀激qing,評議導學。

  三、自學交流,探究詩意

  1、學生自學,理解字意、句意:

  教師引導,遷移學法:

  同學們可用學習古詩的方法來學習這首詞。

  2、同桌交流自學收獲。

  3、全班集體交流,整體感知詞意。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你從哪幾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⑴ 賞讀:

  日出江花紅勝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

  紅勝火:體會江花的紅艷;花的數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氣。

  “勝”可否換成“似”?

  什么時候江邊的花更紅,更艷?(日出圖)

  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江花圖)

  體會后指名有感情朗讀、評讀。

  ⑵ 賞讀:

  春來江水綠如藍

  這句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綠如藍:體會水的青綠,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機。

  為什么江水這樣清綠?讓我們聯想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江水圖)

  ⑶ 引導學生想像并對比兩句詩所描繪的不同畫面,感悟兩句詩“紅”與“綠”相互映襯之美。

  ⑷ 學生結合想象誦讀:

  ① 指名讀。

  ② 合作讀:

  (師:日出時分,花開的如此熱烈,男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

  (師:春來碧水悠悠,純凈、清幽,女生讀:春來江水綠如藍)

  2、體會前兩句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麗、絢爛,作者用一個字就表達了由衷的贊嘆,那就是──好,

  這個“好”字是在贊美江南的什么好?讀出自己的體會。

  作者贊嘆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親自感受到的,理解“風景舊曾諳”一句。

  3、對比引申,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⑴ 引入作者另一首詩《魏王堤》:

  當江南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時候,而北方的洛陽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出示七絕《魏王堤》。

  ⑵ 引讀體會: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洛陽卻“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 上的柳絲,才透出那么一點兒春意。

  ⑶ 再次朗讀體會“能不憶江南? ”一句的含義。

  4、拓展引申,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⑴ 賞讀白居易其它兩首《憶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詩人對江南的贊美和思念。

  引導:作者回憶了哪里?又在懷念江南的什么?

  ⑵ 師補充: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蘇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著來為他送行。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帶著對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讀——能不憶江南?

  ⑶ 江南不僅景色優美讓作者懷念,還有純樸的人民讓作者牽掛,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們再來讀讀這句。再看這個“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義?

  ⑷ 感情朗讀,讀出贊美之情、讀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業

  展開想象,把“日春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景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寫,也可以畫。)

  【板書設計】

  贊美

  憶江南────好詞

  思念

《憶江南》譯文 篇15

  在朗朗讀書聲中,《憶江南》結束了,回想整堂課,真是幾多歡喜幾多愁,因為這是語文活動課,是展現自己一年多進行古詩文誦讀這項課題研究成果的一堂課,所以無法在其它班級試教,也不可以做排練等違規的事情,所以我只能反復在腦中排練整個課堂過程,但是“空想主義”終究是要碰壁的,在這堂課上,在一些細節上出現了問題,比如在一個環節上媒體沒有同步,比如板書當中的一些失誤,以及在隨機問答中的不夠嚴密等,都是因為準備的不夠充分,或者說是設想的不夠嚴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課后充滿懊惱,并一次次告誡自己:今后上課務必要認真、再認真,做到百密而無一疏。

  當然歡喜的事情還是很多,班中的孩子顯得那么訓練有素,令我驕傲,經過一年多的熏陶,他們對古詩文的感悟能力非常敏感、準確,運用多元智能學習駕輕就熟,操縱電腦宛若行家,因此這些孩子真正唱起了主角——圖畫組的電腦繪畫十分逼真,“紅勝火”的.江花在片刻間出現,手工繪畫的孩子也展現了“綠如藍”的江水,他們的畫形象但不僵化,既展示美景,又啟示了智慧,激發了想象;語言組的蘇依凡大顯身手,運用網絡資源制作了演示文稿,把詞中的關鍵詞的意思,每一句的解釋,以及整首詞的意思都翻譯并展示了出來,讓其余同學直觀、準確地理解詞,他們的技術運用是最艱難,也最成功;朗讀組的在音樂庫中尋找喜歡的、適合《憶江南》朗讀的樂曲,并采用個人讀、集體組合讀的多形式來聲情并茂地朗讀了詞,也把大家的興趣激發了起來,然后全班一起嘗試配著吉他朗誦,效果好極了;而創作組盡管錯誤極多,頗受爭議,但他們的靈氣還是有目共睹,他們把詞改寫成三言、五言、七言,基本上做到了工整,但是在標點等細節上還是顯得稚嫩,推敲不夠,當然這樣的嘗試已不容易,并和平時的訓練息息相關。因此,在課堂上,孩子們發揮了團隊合作精神,充分利用了老師提供的多種資源:如網站、音像,仔細地研讀詞,并在問題的引領,任務的驅使下出色完成了任務。

  課堂的活躍、生動,是孩子們的創造的,同樣離不開網絡的貢獻。網絡也使孩子們學習如魚得水,每個小組相應的資源讓他們如虎添翼,機器和人就這樣相映成趣,唱出了一支和諧美妙的古典之曲。

  想起了一句話——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而我們在網絡的世界里舞動,在古詩詞的世界里吟唱!

《憶江南》譯文(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憶江南(通用15篇)

    一、學習目標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了解次的結構,認識詞牌名《憶江南》。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3、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4、體會詞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二、教學重點、難點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 《憶江南》教學片段評析(通用15篇)

    《憶江南》是古詩詞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和“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眷戀之情。...

  • 憶江南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一、賞歌導入新課(課前欣賞《憶江南》歌曲(DVD配風光片)1.同學們,我們剛才欣賞到的這首好聽的歌曲,歌名叫——《憶江南》。《憶江南》,是個詞牌名,什么是詞牌名呢?2.屏幕出示小資料: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憶江南》這首詞,(圈出“...

  • 《憶江南》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認識并會寫生字“諳”。能正確讀寫“江南、風景”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通過看注解、閱讀相關資料等方法,理解這首詞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整首詞的意思。...

  • 人教第十冊《憶江南》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材分析】《憶江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詞的教學(此前曾在積累運用中出現過這種題材),是第十冊第一組(共四篇寫景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文。因此這首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教學,在本冊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 《憶江南》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6篇)

    【教學設計】古詩詞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對小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其目的是讓學生進行一定量的古詩詞積累,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閱讀、理解、領悟和欣賞能力,使學生受到詩詞作品中情感與美的熏陶。...

  • 《憶江南》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憶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為詩人白居易回憶江南景物之名作,藝術上很有特色。如此語言瑰麗、情景交融的詞該如何教呢?[教學構想]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 《憶江南》教學實錄(精選13篇)

    【設計思路】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1、示范讀、激趣。2、品味讀、悟情。3、想象讀、入境。 【學習目標】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 憶江南教學反思(精選2篇)

    憶江南》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兒童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這是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的理念。...

  • 《憶江南》說課稿(通用3篇)

    一、說教材《憶江南》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引領學生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 《憶江南》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教學構想]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2、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感受言語美感,培養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2、有感晴朗讀。...

  • 《憶江南》教案(精選14篇)

    一、激趣導入1、欣賞圖片,配放音樂 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組江南風景圖,請你仔細欣賞,然后說說你的感受。2 、江南的水是清秀靈動的,江南的山是秀麗多姿的,古代的許多文人墨客都非常眷戀江南,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蘇杭為官...

  • 憶江南(精選15篇)

    一、學習目標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了解次的結構,認識詞牌名《憶江南》。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3、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4、體會詞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二、教學重點、難點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 《憶江南》教案(通用15篇)

    一、創設意境 釋題入情1、播放江南春景圖,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江南處處是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 《憶江南》教學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詞,理解《憶江南》的詞意。2、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3、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一、揭題、導入1、聽《憶江南》,看江南圖。 秋天,雨季,天青色等煙雨,你和我,相逢江南。...

  • 文言文翻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黄色在线观看 | 又大又爽又黄无码A片在线观看 | 和岳每晚弄的高潮嗷嗷叫视频 | 国产人与动牲交毛长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新版本 | 八个少妇沟厕小便漂亮各种大屁股 | 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 91午夜影院| 曰本一区二区三区 |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免费 |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 欧美黑吊粗大猛烈18P |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 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在线看 |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国产伦精品免编号公布 | 91精品久久久高潮叫床九色91 | 日本无遮挡边做边爱边摸 |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一区影院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视频 | 国产免费让你躁在线视频 | 年轻的朋友4韩剧在线观看 在线不卡日本V二区到六区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 黑人狂虐中国人妻陈艳 | 亚洲av制服丝袜日韩高清 | 老熟妇乱子交视频一区 | 豆花视频在线观看 | 手机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中文字幕国产专区 | 亚洲欧美日本久久综合网站 | 四虎影视网 | 日本三级动作片 |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 狂野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男人的天堂色欲网 |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 | 又大又黄又爽又粗的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毛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