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一串紫葡萄
請個別幼兒嘗試粘貼葡萄。
誰來試一試用糨糊把葡萄粘貼到“葡萄藤”上?一顆顆葡萄應該貼在哪里?
個別幼兒嘗試,教師引導集體討論。
教師小結:一顆顆葡萄就像是好朋友,它們緊緊的擁抱在一起。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每一張桌子上都準備了糨糊和紫色的葡萄寶寶,現在請每個小朋友都來試試在你們的畫紙上貼一串靠在一起的“紫葡萄”吧!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你認為哪一串“葡萄”粘貼得好看,為什么?
活動建議:
1. 教師示范的葡萄圖片換成大的葡萄圖片,讓幼兒更加清楚地看清粘貼的方面。
2. 教師自備一個大一點的葡萄藤。
3. 教師在示范粘貼的時候,可多讓幾位幼兒嘗試,將一串葡萄貼完整。讓幼兒知道葡萄越往下越少,讓幼兒學會有序地粘貼。
4. 對于操作的要求語言應更簡練一點。
第三次活動:
小班:一串紫葡萄(重點領域:美工)
活動目標:
1.欣賞葡萄的形狀、色彩,知道葡萄是一串一串的,能用簡單語言來表達。
2.初步學習用糨糊貼彩紙的技能。
3.喜歡參加粘貼活動,對手工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一串紫色葡萄”圖片、葡萄藤一個。
2.每組放剪好的、深淺不同紫色小圓紙片、糨糊、抹布。
3.幼兒用書:《一串紫葡萄》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一串紫葡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葡萄。
教師:這是什么?葡萄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一顆顆葡萄長在哪里?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圓圓的葡萄是長在葡萄藤上的,一顆顆葡萄像好朋友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串葡萄。
2.師幼一起討論粘貼葡萄的方法。
引導幼兒認識糨糊,知道它的使用方法。
教師:桌上有什么?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用?
教師邊示范便講解要點:一只手拿好棉簽,另外一只手拿好紫葡萄,用棉簽沾上一糨糊輕輕地涂在紫葡萄的反面,然后將涂有糨糊的一面貼在葡萄藤上。
請個別幼兒嘗試粘貼葡萄。
誰來試一試用糨糊把葡萄粘貼到“葡萄藤”上?一顆顆葡萄應該貼在哪里?
提醒幼兒:葡萄是往下長的,葡萄越往下越少。
個別幼兒嘗試,教師引導集體討論。
教師小結:一顆顆葡萄就像是好朋友,它們緊緊的擁抱在一起。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每一張桌子上都準備了糨糊和紫色的葡萄寶寶,現在請每個小朋友都來試試在你們的畫紙上貼一串靠在一起的“紫葡萄”吧!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你認為哪一串“葡萄”粘貼得好看,為什么?
活動反思:
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葡萄也是其中的一種。幼兒對于它的名稱有所了解,但對于它的生長環境和種類了解得不多。針對這個情況,我選擇了本次活動,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水果的欲望。《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币虼耍嘶顒觼碓从谏,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本次活動通過欣賞葡萄讓幼兒初步認識葡萄的顏色、形狀,了解葡萄的生長環境。以“談話”的主式導入活動,激發了幼兒想說的欲望。在讓幼兒了解到葡萄是長在葡萄藤上以后,出示葡萄藤,以討論“怎么樣讓葡萄藤變出葡萄來?”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由一個“變”想到了“變魔術”,于是,我便隨機以“變魔術”的方式,讓幼兒認識了糨糊和棉簽,及其它們的用途了使用方法。幼兒對“變魔術”很感興趣,在老師示范以及個別幼兒操作的時候都能仔細觀察。為了讓幼兒欣賞到貼出來的一串葡萄的完整性,又要避免其它幼兒等待時間過長,我讓個別幼兒操作的時候,其它幼兒跟著一起說“魔術的秘決”(操作要求),從而加深幼兒對操作要求的印象。雖然活動的時間拖得較長,但從幼兒的操作情況來看,幼兒對于粘貼的要領掌握得還是很不錯的,多數幼兒能較好地根據要求進行活動。在最后評價這個環節中,我如果能以“這個魔術你們學會了嗎”過渡的話,效果會顯得更加自然一些。對于小班上學期的幼兒,讓幼兒來說一說作品好的原因可能有些難度,還需要老師進一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