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教案)
師:接下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手掌有多寬呢?同學們先估測一下,然后再認真測量,看看自己的估測對不對?
師:好棒哦!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說說自己是怎樣測量的。
四、 聯系實際,活動體驗
(該環節除了鼓勵學生估測之外,還要引導學生知道,有些物體,可能不是一個一個地擺,而是一次接一次地量)
師:同學們都做得很棒哦。下面同學們在教室里頭,找找自己喜歡的物體,先估測一下它大概多長,多寬或多高,然后再測量一下,好嗎?
師:你能說說你是怎樣測量的嗎?
五、 總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對你有什么幫助啊?今天學到的知識,你覺得它有什么用啊?
六、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
二年級上冊第3―5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讓學生了解刻度線的概念,會認厘米尺上的刻度
3、使學生掌握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并體會多種方法測量的必要性(限整厘米)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準備:厘米尺,課件,長短一樣、顏色不同的線繩(學生每人2根)
教學過程:
一、 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手中的兩根不同顏色的線繩,你覺得哪根長一點呢?
師:哪位同學能想出辦法,有根據的說出哪根長點,哪根短點?
(引出尺子)
師:非常好,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我們的祖先啊,就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那么,到底怎樣用尺子量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用尺量的方法,然后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二、 觀察操作,探索新知
1、認識厘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生:……
■ “0”表示起點,就像我們賽跑時都要從起點開始跑,那我們用尺子量物體長度時,也要從“0”開始量。
■ 刻度線有長有短。
■ 尺子上還有很多數字,這些數字都對著一根長的刻度線,所以數字幾,我們就把它叫做刻度幾,而且這些數字都是按順序排列的。尺子長些,數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數字就少些。
2、認識、感受1厘米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食指的寬度嗎?把你們食指摁在尺子上,你發現了什么呢?(引出1厘米)
師:請同學們找找,自己尺子上,還有哪些是1厘米的。
生:從刻度2到3,或者3到4……都1厘米。
師:這說明了什么呢?
l 尺子上每相鄰的兩條長刻度線之間的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
師:我們大家現在一起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多長。互相看一下,計住了嗎?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現在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那3厘米又有多長呢?
師:同學們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3厘米的長度嗎?
4、用厘米量
師:剛才上課時,老師展示的2根線繩,到底哪一根長一點呢?現在,同學們先估計一下這兩根線繩各自多長,然后在測量比較一下,好嗎?
師:結果是哪根線繩長一點呢?能說說你是怎么量的嗎?
三、 知識拓展
1、師:老師這里有一把尺子,可是它斷了一節,沒有刻度“0”,只剩下刻度3到刻度10,那么這把尺子能不能用來量物體的長度啊?同學們能不能幫老師想一想辦法,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