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硬幣》教學片斷反思
新世紀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 第九單元 《拋硬幣》學生第一次接觸不確定現象,以“拋硬幣”游戲引入對可能性問題的學習,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教學片斷:
一、談話切入 引起興趣
師:同學們,元旦快到了,我們班的男生隊和女生隊爭著出元旦黑板報,到底讓哪個隊出呢?(生議論,意見不一致。)你們想聽聽老師的建議嗎?,在足球比賽里,裁判員總要先用拋硬幣的方法來選擇雙方的比賽場地,今天我們也來用拋硬幣的方法來判斷是哪個隊先出黑板報,這種方法是否公平呢?大家猜一猜?
生1: 公平。 生2:不公平。生3:不知道。
二、學生拋硬幣,體會“可能”。
師:首先我們來試一試。
師: 玩之前要先弄明白游戲的規則:看哪組同學聽得最認真,完成得又快又好。硬幣上印有一元字樣的是正面,印有國徽字樣或菊花圖案的是反面,同座位兩人一組,兩人輪流拋硬幣,每人拋三次,注意不要拋得太高,并且記住拋的結果。
學生分組活動,興趣盎然。
游戲結束,匯報結果。
生1:我們拋三次:一次正面朝上,兩次反面朝上。
生2:我們也拋三次:兩次正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下。
生3:我們拋的和第一組一樣。
生4:我們拋三次,三次反面都朝上。
師:三次一樣,那再拋三次看看?(生4組又拋三次后)
生4:我們一共拋六次,四次反面朝上,兩次反面朝下。
生5:我們發現硬幣下落后會出兩種情況。要么正面朝上,要么反面朝上。
師:說的很完整。
小結:從剛才的游戲中,我們發現硬幣落下后會出現什么結果?硬幣只有正反兩個面,落地后只會出現兩種結果,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板書:可能)所以足球比賽時用這種公平的方法來選擇場地。現在你們知道我們為什么要用拋硬幣的方法來決定哪個組誰先出黑板報了吧?(生:因為公平)
請男女兩隊學生代表上臺,先讓他們選擇硬幣的面,師拋出硬幣,讓他們猜,再指名一位同學大聲把結果告訴大家。(拋三次決勝負,學生激qing被調動起來)。最后女生組獲勝,(但是男生不服,后又決定拋六次為準,最終還是女生獲勝。)取得先出黑板報的權利。
片斷反思:
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切入新課時充分地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身邊的事(出教室內的黑板報),設計了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拋硬幣”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猜測、實驗過程,體驗硬幣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從而體會像這樣無法事先預測哪一種情況發生現象是不確定現象。反思這個環節體現了這樣幾點想法:
1、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學習數學。
事物的可能性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數學現象,為了讓學生對這一現象產生初步感知和體驗,我在切入新課時創設了與學生生活貼近的情境:設計了為爭著出黑板報而以拋硬幣來決勝負這個參與性較強的主題活動,并以"猜一猜"為活動的切入點,學生們在有趣的猜測活動中首先對活動本身產生了興趣,又在實踐中經歷了證實猜測的過程,感受到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實現了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
2、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獲取活動的經驗。
首先講游戲的規則,再引導學生邊實踐邊思考:你發現什么?并讓他們根據活動情況同桌交流后再向大家匯報。這些活動既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操作實踐的空間,也留給了他們足夠的思考與交流的時間,讓他們都能動手、動口、動腦參與學習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