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教學實錄與評析
在閱讀教學中,要抓住語言因素,突出語言文字訓練,通過適當的練習,鞏固并綜合運用已學過的語言文字。張老師不僅注意讓學生反復練習讀書,還重視培養學生有條理的說話能力。在朗讀和說話的訓練中,通過充分討論,落實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學生讀了青蛙認為小鳥說“大話”那段文字后,教師先讓學生弄懂什么是“大話”。同學們逐一解釋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說出來”“沒有根據的話”“假的”“太夸張了”,經過教師的不斷點撥,學生對這個詞的理解逐步向課文中所表達的意思*攏。在組織學生討論“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含義和這個成語是批評有什么錯誤的人這一問題時,老師強調要求學生把先后幾個同學的發言連起來說完整一些……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鞏固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全國第三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會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
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學“坐井觀天”。“井”是生字,看老師寫,大聲念——井。對,是后鼻音。讀準了,寫對了。誰坐井觀天?
生:青蛙坐井觀天
師:(指著圖背第一段)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哪兒是井沿?請同學們在課文插圖中的井沿上寫上“井沿”。
生:(寫“井沿”)。
師:井沿就是井邊。那么桌子旁邊叫什么?
生:桌沿。
師:你還能說什么“沿”?
生:床沿、河沿一一
師:對,很能干!我們看課文,讀小鳥飛來這句話,你說說干嘛說它落在井沿上?不說它停在井沿上。
生:我知道,因為小鳥是從天上飛下來的,所以說它落在井沿上。
師:你說得真好。我們來讀讀看。
“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我們往下讀課文。完成這個填空。
( )和( )爭論( )。
生:讀課文,完成填空。
(青蛙)和(小鳥)爭論(天有多大)。
師:那么青蛙認為天有多大?小鳥認為天有多大?我們自己來讀懂,會嗎?哪一節課文說青蛙的?用手勢表示。
生:(舉4個手指)
師:對了,第四節是寫青蛙的,我們讀讀。
生:(讀第四節)
師: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它的意思是——
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的。
師:很好。你把問號改成了句號。(出示問句和陳述句)還有誰能像他這樣說。
生:(練習說話)
師:青蛙認為小鳥在說“大話”。你明白嗎?它認為哪一句是大話。請讀讀第三節。
生:青蛙認為“小鳥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是大話,因為它覺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師:你覺得小鳥是在說大話嗎?
生:不是。小鳥天天飛來飛去的,不像青蛙只待在井底。小鳥當然知道天是無邊無際的。
師:好,現在我做青蛙,你做小鳥,我們對著讀。好嗎?(師生對讀1—3自然段,讀出語氣)
師:剛才你說天無邊無際,什么意思呀?
生:無邊無際就是說天很大很大,大得沒有邊。
師:是嗎?我們把小鳥說的話讀一遍。
生:“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師:我不明白了,究竟是誰錯了?你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