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教學設計
課題 《黃山奇石》 課型 閱讀課 教材分析 《黃山奇石》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第三冊課文,這是一篇看圖學文,有四幅圖和一篇短文組成,講的是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qū)有無數的奇石,怪石,景色秀麗神奇,十分有趣。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設想 引導學生通過網絡資源了解黃山奇石的“奇”,以“奇”引發(fā)閱讀的興趣和探究的愿望。進行開放式學習,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的能力,給學生提供一個濃郁的自主學習的氛圍,教師充當組織者的角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 2.看懂圖意,抓住景物的特點,弄清黃山石“奇”在那里。 3.學會十二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背誦喜歡的段落。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2.運用互聯網和局域網查詢收集資料,拓寬學生的視野,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協助語文學習的能力。 3.通過網上討論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情感目標: 通過看圖,學文、上網討論查詢,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及突破方法 指導學生觀察圖畫,理解重點詞句,知道黃山石“奇”在哪里。 指導學生合理想象,準確表達 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是世紀學校二年級四班的學生。 2.該班學生思維較活躍,喜歡提問題,有一定的協作學習能力。 3.學生年齡較小,對計算機網絡學習技術掌握得還不夠十分熟練。 教法設計與學法指導 情景導入—提出問題—協作學習—網上討論—匯報總結—遷移升華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感情和探究的主動性。運用網絡輔助教學,增加課堂容量。 教學媒體設計 教師制作《黃山奇石》網絡資源。便于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媒體運用 一、情景創(chuàng)設,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qū),讓我們一道來欣賞黃山的奇石吧。哪些同學對黃山風景區(qū)秀麗神奇的景色有所了解? 二、學生質疑,討論學習 1、 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2、聽課文的錄音。 3、 自由讀課文,自主認字。 檢查認字情況:(1)結合插圖了解“風景區(qū)”“仙桃石”“山峰”“巨石”“脖子”等詞。 4、理出并討論學習重點段。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圖上的三塊石頭像什么。 a.課文哪幾段詳細描寫了黃山奇石? b. 同桌討論學習,自主匯報結果 三、奇思妙想,奇石命名 1、學習、最后一段,了解省略號的作用,知道黃山奇石有很多。 2、欣賞黃山奇石,給它們起個合適的名字。四、想象繪畫。 選出最喜歡的奇石,想一想,說一說。 1、從介紹過的奇石中畫感興趣的一塊,先說再畫。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播放有關黃山奇石的錄相 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吸引注意力。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 放錄音。 意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展示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