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教學設計
——知"石",說"石",悟"石"
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鎮中心小學 謝遠品
《黃山奇石》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四冊教材的一篇看圖學文, 課文圍繞黃山石的"奇",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景觀.根據本文的特點及訓練的要求,在突出主體性和體現文本資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認識石"奇",還要讓學生感悟石"趣".因此,我們可以按照"知——說——悟"的主線,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體會, 感悟.啟迪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陶冶學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探究性準備
(一)布置學生收集有關黃山的圖片資料或文字資料.動態,靜態均可.
(二)自讀課文及相關內容.要求借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并文圖結合,分別在書中找出"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等.
安排課前準備,重在引導學生突破教材的局限,給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和時間,拓展閱讀的視野.在借助多種媒體查閱資料和對文本的自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激趣性導入
借助媒體(圖片,多媒體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特點(圖文結合),提示學習"看圖學文"的方法.
三,體驗性閱讀
(一)知"石".
主要是通過學生交流和自主學習課文,初步感知黃山石的奇特,以及黃山本身的秀美.在組織學生交流課外學習所獲時,不僅要介紹或者出示從課外所獲的資料,還可以介紹資料以外的故事,即是通過何種途徑獲得有關黃山石的資料的等,有助于學生疏理自主探究的過程.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黃山石的資料,邊出示邊講解,將自己所收集的奇石的種類及成因介紹給大家.
2,對介紹奇石或介紹黃山其他奇特風光的資料,針對學生的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班上進行交流.屬影音資源的,教師應提供相關媒體進行播放.
3,自主讀課文,歸納一下書中主要介紹了哪幾種"奇石".圖文結合,邊讀邊悟,邊悟邊讀,對感興趣的內容,不僅要讀熟,而且要求能背誦.在積累中感悟表達的準確性.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說"石".
主要是根據課文的描述及插圖,分別說說各種奇石的樣子,為了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可以小組(學習伙伴)為單位進行,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表達時允許學生相互補充,直至完善.在說石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把這些奇石用彩筆畫出來,可以先畫后講,也可以邊畫邊講,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語文能力的訓練.
1,讀課文,對照查圖,分別說說"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等奇石的樣子,引導學生既要說出石"形",又要說出石"神".
2, 讀課文,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分別說說"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這幾處奇石,教材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3, 對學生課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樣子進行表述,充實觀察,表達的內容,增強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訓練學生掌握課內外相結合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