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教學設計
(三)悟" 石".
石頭的樣子學生知道了,但如果滿足于此,我們認為,從資源的利用來看,突破不夠,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地借"石"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1,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別想象一下"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這些石頭的來歷,可以以神話,童話故事的形式進行表現.比一比,看誰說得形象,生動,情節完整.
2,在廣泛想象的基礎上,選擇一塊奇石,就自己所想象的來歷講給父母聽一聽,然后寫下來.
3,在自讀,自悟及創造性想象的基礎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韻,陶冶學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閱讀
整理性朗讀,是指在網絡資源,自讀自悟,廣泛交流的基礎上回歸于文本.
(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讀,齊讀,小組讀均可).
(二)通過學習,你有何收獲(知識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 有何疑問.
五,拓展性練習
拓展性練習,主要是走出教材,適當增加閱讀量,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其練習的資料既可以是《自讀課本》上的內容,也可以是其他兒童讀物上的有關寫景狀物,有益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的短文.從來源的渠道上講,既可以是教師收集的,也可以布置學生自己收集. 在拓展的要求上,盡量體現理解的層次性和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