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語文──《紙船和風箏》教學案例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此課中,我直接將情景生活化,將語文教學與生活密切相連,讓語文教學注滿源頭活水,從而讓學生享受生活化的語文。
教學片段:
師:(課件出示第三段,第五段)大家看,小熊是什么表情啊?
生:樂壞了。
師:(課件出示小熊)誰能讀得讓大家感覺到你也樂壞了呀?
(指名讀,齊讀。)
師:是啊,帶著松鼠美好祝福的紙船多么快樂啊,她就是友誼的小天使,她多想快快的漂啊,快快的漂到小熊的面前,帶給他一份驚喜一份快樂啊!(課件出示松鼠)大家看,這只小松鼠又是什么表情?讀讀這一段。
(生讀這一段。)
師:我剛才看到了,他樂壞了,她也樂壞了。是啊,這紙船和風箏給他們帶來多少快樂啊。下面就讓我們在音樂聲中感受他們的快樂。
(課件配樂朗誦)
師: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正當他們沉浸在這快樂和幸福之中的時候,這快樂卻沒有了。
(師配樂朗誦后一部分,在音樂中體會情感的變化)
教學反思: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從生活出發,帶著童心,帶著對真摯友情的向往,去朗讀去品味,這樣情感上就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課堂教學既是師生的教學活動過程,也是師生充滿靈感、充滿激情并充滿理想的生活過程。聯系該課的教學,我覺得我們要構建充滿生活氣息的語文課堂,語文課堂教學要走生活化之路。
享受生活化的語文──《紙船和風箏》教學案例
語文教學要擁有其魅力,不能離開生活這片沃士。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迸發興趣的火花,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把生活當作正文,將書籍當作注解。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此,要構建充滿生活氣息的語文課堂。如何將語文教學與生活密切相連,讓語文教學注滿源頭活水,從而讓學生享受生活化的語文呢。筆者從我校陳盛老師的《紙船和風箏》一課的教學片斷中得到一些啟發。
教學案例:《紙船和風箏》片段
教材內容
《紙船和風箏》是人教版第三冊中一個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深深的諒解和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同時又成為了他們兩個之間友誼的橋梁。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于,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們表現出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的場面。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從生活出發,帶著童心,帶著對真摯友情的向往,去朗讀去品味,這樣情感上就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情境描述
師:(課件出示第三段,第五段)大家看,小熊是什么表情啊?
生:樂壞了。
師:(課件出示小熊)誰能讀得讓大家感覺到你也樂壞了呀?
(指名讀,齊讀。)
師:是啊,帶著松鼠美好祝福的紙船多么快樂啊,她就是友誼的小天使,她多想快快的漂啊,快快的漂到小熊的面前,帶給他一份驚喜一份快樂啊!(課件出示松鼠)大家看,這只小松鼠又是什么表情?讀讀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