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學設(shè)計
(2)“我的家”“我的活動”重點指導朗讀。
①“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 (課件出示靜靜的池水)
現(xiàn)在,我們也累了,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用自己睡覺的安靜來體會池水的安靜。)
個人讀、比賽讀、悄悄地讀給你的同位聽。(讀出池水的安靜)
②“在小溪里散步,” (課件出示靜靜流淌的小溪)
談一談平時散步的情景,讀出溪水的悠閑、輕快。
個人讀、練讀、齊讀。
③“在江河里奔跑,” (課件出示奔流的江河)
說一說你對江河的認識,讀出江河的奔騰氣勢。
練讀、讀給同位聽、個人讀、評價、齊讀。
④“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
談一談見到的跳舞、唱歌、開大會的情景。
(課件出示海洋)讓學生感受一下海洋的氣勢,讀出海洋的波濤洶涌。
個人讀、評價、練讀、個人讀、齊讀。
⑤齊讀這一段。
說一說:讀這一段時聲音、語速應該漸漸怎么樣?
練讀、個人讀、小組合作分句讀、評價、齊讀。
⑥“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我的家還在哪里?我還有哪些活動?
板書: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 飛舞 慢跑……
設(shè)計意圖:低年級語文教學應重點放在朗讀上,用較短的時間把自然科學知識解決之后,剩下的大部分時間用于指導朗讀和識記字詞。一、二自然段比較活潑,也比較容易讀。難點是第三自然段,水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聲音不同、氣勢不同,所以讀的感覺也不同。通過課件出示實物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引領(lǐng)孩子們感悟,慢慢提高朗讀能力,形成語感。讓學生在不同的朗讀體會和比較中,慢慢感受到朗讀的技巧,學會朗讀。
第二課時
一、回顧所學內(nèi)容
1.復習所學幾個自然段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
2.接讀所學自然段。
二、了解“我的脾氣”(預設(shè)內(nèi)容,順序不固定。)
1.“我學會了字詞”。
出示詞語:溫和 暴躁 灌溉 機器 幫助 淹沒 莊稼 沖毀 災害
(1)聯(lián)系“水”做過的好事和壞事,理解“溫和”和“暴躁”兩個詞語。
(2)課件出示灌溉田地的圖片,理解“灌溉”。
(3)(課件)此時發(fā)起了大水,把莊稼淹沒了,理解“淹沒”。
(4)(課件)大水又來到了一座座房屋前,沖毀了它們,理解“沖毀”。
(5)填空:有時候,我很 ,有時候,我很 。我既給人們帶來 ,又給人們帶來了 。
理解“幫助”與“災害”。
2.“我是小小朗誦家”。
由以上對詞語的理解和對動畫的感受,直接過渡到讀。
注意讀出水的“溫和”和“暴躁”。
接讀、評價、練讀、個人讀、齊讀。
3.“展開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我的脾氣還會怎么樣?
設(shè)計意圖:這一自然段中,生字生詞特別多。所以,運用聯(lián)系前后文、觀看動畫來直觀感受、理解和記 憶字詞。當學生對詞語理解到位了,對水的“溫和”與“暴躁”直接感覺到了,讀好這一段也就輕而易舉了。
三、我自信,我能背
1.評價這篇文章寫得怎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2.選擇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或最喜歡的部分進行背誦,教師和學生一起背誦,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去。
3.“展示我自己”。
(1)自由背誦。